龙虎网讯(记者 詹超)9月19日上午,围绕“创新促发展 奋斗新时代”的主题,南京市委市政府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民生发展看南京”。
教育:
上学不再是一道难题 家门口就有好学校
南京一中、拉萨路小学等名校陆续在教育相对薄弱的区域开设分校、在河西新城建成以金陵中学及南师附中新城初级中学为核心的9所中小学群、玄武区宣布成立七个中小学教育集团……近年来,南京扎实推进全市优质教育资源放大,2014-2018年,全市共新增托管学校102所,新开办名校分校67所,其中保障房片区9所;名校兼并弱校25所;新建教育集团、教育联盟、办学联合体23个。加上传统名校,全市优质资源覆盖率已达95.8%。
实施“三项工程”
实施“幼儿园增量工程”,解决“有园上”问题。六年来,南京市通过新改扩建新增幼儿园370多所,新增幼儿学位9.5万个,实现了每1万常住人口配建幼儿园不少于1所幼儿园的规划目标。
实施“幼儿园普惠工程”,解决“上得起”问题。六年来,南京市新增普惠性幼儿园近400所,全市普惠性幼儿学位占比从2011年的54%提高到78%。
实施“幼儿园提优工程”,解决“上好园”问题。六年来,新增省市优质幼儿园300多所、新增优质园学位超过8万个,就读幼儿比例达88%,比2013年提高19个百分点。
推行“弹性离校”
放学后,孩子去哪里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家长。“弹性离校”新政来了。
2013年,南京在全市30多所小学开展“弹性离校”试点,为学生提供放学后免费延时托管服务。
2017年2月,南京市政府办公厅将小学“弹性离校”列为重点民生实事,在全市小学普遍推行。
2019年3月,南京启动“弹性离校2.0版”试点,在延时托管服务基础上,进一步丰富课后服务内容。2019年春季学期,全市118所小学先行,占小学总数近30%,栖霞、高淳两区全域化试点,力争到2020年全市所有小学普遍实施。
不让一个学生 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虽然南京属于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但依然存在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南京市全面落实党和国家学生资助政策,实现了所有学段全覆盖、公办民办学校全覆盖和财政投入为主,学校、社会资助为补充的学生资助体系。
南京是进入人口老龄化较早的城市,目前全市60岁以上人口达147万、占总人口的21%;老龄人口增速快,平均每年增长5万以上;高龄人口多,80岁以上老年人22.3万人,占总人口的3.2%。
养老:
南京推出创新制度 满足不同类型养老服务需求
2013年以来,南京相继出台多个养老服务相关文件,为养老服务领域改革创新提供有力支撑。目前,全市共有养老机构275家、床位6.2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39.5张;1335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社区银发助餐点849个,年底前实现主城区全覆盖。2018年度,全市共有3.8万名困难老人在家门口享受到了专业养老服务。
提升养老院服务质量 南京出“大招”了
一、强化养老服务质量监管。成立市养老服务质量指导中心,制定“养老机构等级评定标准”“社区居家养老中心等级标准”“老年人能力评估标准”,全面加强养老服务综合监管、政策指导、质量监督。持续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提升专项行动,落实养老院管理制度规范,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二、开设家庭养老床位。试点推进“家庭养老床位”建设,通过“互联网+”实时掌握老人生理健康指标,将养老机构的专业服务标准、服务内容、服务流程、服务协议完整“复制”到家庭,满足老人“养老不离家”愿望的同时,有效节约养老机构的床位空间和运营成本。目前全市共设有家庭养老床位5684张。
三、推动医养融合发展。2012年成立由10个部门组成的医养融合领导小组,逐步形成“养老机构办医疗、医疗机构办养老、两类机构签协议”等医养结合模式。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给予5—20万元补贴,目前已有231家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同时,大力推进医养结合向社区居家养老和上门护理延伸,建成112个社区居家综合护理中心。
四、推行养老“喘息服务”。探索养老机构对老人家庭的专业支持路径,对由家属长期照护的重度失能老人,政府每年购买养老机构服务,为老人提供15天的免费照护,让家属得到适当“喘息”。截至目前,全市已有2007名居家重度失能老年人家属享受“喘息服务”。
五、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对从事养老护理岗位的大中专毕业生,一次性给予3—5万元“入职补贴”,对工作达一定年限的养老从业人员,每月给予100—800元“岗位补贴”,并纳入“积分落户”条件。与高校合作开办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历班,提升护理员综合素质。
住房:
棚户区改造全面推进
2008年以来,南京市连续实施了三轮棚户区改造计划,从“大拆大建”、重点危旧房改造,到“拆改整留”相融合,再到“城市微更新”,共完成改造房屋面积约2800万平方米,原本居住在危旧房和城中村的15.67万户中低收入
保障性住房建设成效显著
南京市自2002年开始谋划保障房的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新开工建设保障房6438万平方米,约63.7万套;已竣工5049万平方米,约49.9万套。
住房保障体系日趋完善
十八大以来,南京市着力强化住房保障政策体系建设,加大公租房货币化补贴力度,不断提高住房保障覆盖范围,截至目前,累计近70万户家庭通过各种保障方式改善了居住条件。
人才安居工作创新发展
人才是南京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创新名城的核心资源,而住房作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重要因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不久前刚刚结束的青奥村人才住房集中供应,南京市先后拿出377套房源,以优惠的价格定向供应给企业博士等人才,人房比接近1∶1,帮助人才实现安居梦。
2017年开始,南京市以解决人才居住困难、建设人才宜居环境为目标,创造性地开展一系列工作,吸引了大批人才来宁就业创业。截至目前,人才安居政策覆盖面已达到12.8万人(含新就业大学生租赁补贴)。
医疗卫生:
截至2018年底,南京市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2801个,增长近50倍;医疗卫生机构床位5.5万张,增长近100倍,卫生技术人员达到8.4万人;按常住人口计算,每千人拥有床位6.52张,有医师3.74人、注册护士4.53人。
医疗资源布局不断优化,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市儿童医院河西分院、市第一医院河西院区、南部新城医疗中心、鼓楼医院江北院区等先后建成。
形成了15分钟健康服务圈,通过开展家庭医生签约,将医疗卫生服务直接辐射到社区、家庭,为孕产妇、婴幼儿、空巢、失能、半失能及独居老人等特殊人群提供上门服务,打通了居民健康管理“最后一公里”。
分级诊疗就医格局初步建立
2018年,南京市属核心医院共接收基层医疗机构上转患者28018人,下转至基层医疗机构患者15024人。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17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92个,市级重点专科270个,人才队伍的不断壮大促进了科研水平的提高,产生了一批达到或引领国际先进水平、在全国具有示范和带动作用的优势医疗技术,推动了重大疾病诊疗能力的提升。
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走上快车道
改革开放以来,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走上了快车道,先后经受了SARS、H5N1流感、H7N9流感等传染病疫情的考验。近年来,南京市坚持预防为主,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建成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网,组建了一支平战结合、反应迅速、能打胜仗的应急防控队伍,能够有效应对各种重大突发疫情。脊髓灰质炎、疟疾、血吸虫病、斑疹伤寒、丝虫病、白喉、新生儿破伤风、流脑等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连续多年无病例报告。
居民看病就医负担明显减轻
居民看病就医负担明显减轻,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降到21.59%,呈逐年下降趋势。南京市户籍居民人均期望寿命不断提升,从1935年的不足40岁提高到1978年的70岁左右,2018年更是达到了83.32岁。
促进母乳喂养
为促进母乳喂养,近三年,南京市政府将公共场所母婴设施建设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累计建成母婴室超过500所。建成12320公众健康服务平台,南京都市圈129家医院可供预约,2018年,12320卫生热线提供各类服务总量超过976万人次,位居全国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