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汪道远:打造中国顶级科研学术期刊
2019-07-24 07:34: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王 拓  
1
听新闻

  今年6月,科睿唯安发布了一年一度的期刊引证报告,南通大学校友汪道远创办的AME出版社旗下11本期刊获得最新影响因子。其中,TLCR《肺癌转化研究》最新影响因子为4.806分。ATM《转化医学年鉴》、QIMS《定量影像学》、HBSN《肝胆外科与营养》等学术期刊的影响因子均在3.0以上。

  “经过9年的努力,目前我们已创办60余本专业医学英文国际学术期刊,其中,18本被 PubMed 收 录,12本被 SCI 收录。”汪道远说,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还会有一系列期刊将陆续被 PubMed和SCI收录,其影响力和影响因子也将不断提升。

  作为一名80后,工作以后,汪道远看到中国医生投稿发表SCI论文非常艰难,国际杂志审稿周期长短不一,甚至有一位医学博士因为论文未能发表无法申请博士论文答辩,延期一年才毕业,找好的工作丢了,女朋友也分手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的脑子里诞生了——中国医学在发展,出现了很多优秀科研成果,“不能局限于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或《柳叶刀》杂志上,我们也需要有自己的科研成果发表平台。”

  “首先,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与国际顶级杂志的确存在差距。”汪道远说,很多国际顶级杂志都已走过数十甚至上百年历史,无论从学术水准、文章质量还是品牌沉淀方面都有着毋庸置疑的高度和影响力。“我们需要做的,不是妄自菲薄、一味消极,而是应该摆正位置,认清方向,踏实走好每一步。”

  对于国际期刊的标准及如何评估高影响力期刊,目前业界有一定的共识:一个标准的国际期刊,要有良好的国际化融入性,如作者、读者、引用、包括开放学术市场、在国际数据库的显示度等;同时也要开放、协同、参与这个行业的交流与讨论,共同应对这个行业的变革与创新。

  汪道远说,一些诺贝尔奖级别的研究,很可能发表当时看起来毫不显眼,发表的期刊也不那么知名,但这并不妨碍其未来成为对人类文明进步和科技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研究。

  对于什么是“好”的科研文章,汪道远认为,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无论是医生,还是医学科技期刊工作者,说到底都是为了患者服务,患者能从中获益,这是根本。”汪道远说,如果做杂志把影响因子放在第一位,就会走偏方向,“把患者放在第一位,我们就会关注多学科病例会诊和手术技术等,会在杂志上刊登对患者和临床有价值的手术视频和Case Report,这类文章可能会令杂志的影响因子下滑,但是只要我们认为会对提高临床医生诊疗思维、诊疗水平有帮助,我们就应该优先去刊登,而把影响因子放在后面考虑。我相信只有这样的坚持,才能够确保我们的团队不会走偏方向。”汪道远说。

  过去,在没钱、没人才、没足够水准的科研成果的情况下,我国科研工作者多是通过“借船出海”的方式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更不要说创办一流学术期刊了。如今,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水平的发展和进步,我国科研投入的逐年增加,科研人员从业者的增多,科研成果水准逐渐提升,“拿得出手”的科研论文数量激增。汪道远认为,因此,无论是基本条件,还是意识水平,我们都具备了“造船出海”的底气。“当然,说到赶超国际顶级杂志,可能需要我们这一代、下一代甚至下下一代的共同努力,我们要有信心、耐心以及恒心。” 记者 王 拓

标签:期刊;影响;学术期刊
责编:苗津伟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