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扬州借力“互联网+”,将互联网与志愿服务深度融合,打通志愿服务的“脉络”,接长志愿服务的“手臂”,实现志愿服务的效益最大化。越来越多的市民通过线上平台,参加到志愿服务队伍中来,为这座城市提供“无微不至”的服务。
智慧社区助力志愿服务
孙友萍是扬州市竹西街道安平社区居民,她的儿子四年前因突发脑溢血瘫痪在家。前不久,孙友萍有事要外出,于是登录“扬州智慧社区”微信公众号,用自己积累的志愿服务时间,兑换了一个小时的便民服务。在预约的时间内,安平社区志愿者王月红准时来到孙友萍家,帮助她照顾瘫痪在家的儿子。
“大家都会有遇到有困难的时候,都会有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只有自己先主动去帮助别人,自己遇到困难时,别人才会伸出援手。”孙友萍是安平社区“四叶草”志愿者协会成员。平时,虽然家庭有困难,她还是抽出时间,参与社区公益性志愿服务活动,并把志愿服务积分存入“扬州智慧社区”,当自己或家人有困难的时候,就可以申请其他志愿者的服务。
“扬州智慧社区”是扬州职业大学宋文斌教授和他的团队创新推广的“互联网+志愿服务”平台。志愿者根据服务时间累积积分,积分可存进“扬州智慧社区”的“时间银行”里,积分存到一定数量后,可以线上兑换其他志愿者提供的服务。宋文斌说,目前,这一平台已经在安平、文昌花园、古旗亭等社区推广应用,3000多位志愿者注册登记。
百姓点单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在扬州,互联网和志愿服务融合项目越来越多。江苏省志愿服务重点项目——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系统,利用“互联网+垃圾分类”数据平台,将垃圾分类积分与扬州市民卡、微信绑定,市民可用积分兑换生活用品。微信“志愿扬州”平台通过微信,可为志愿者提供志愿者招募、公益活动报名以及线上培训学习等服务。
本届志交会期间,扬州市志愿服务“百姓点单”系统正式上线。该系统利用高清电视网络,依托“志愿扬州”平台,采取群众点单与志愿者接单相衔接,有需求的居民在家中操控数字电视机顶盒遥控器,或者拨打 96296 热线,即可预约“关爱老人”、“关爱儿童”等十多项菜单服务,为开展全覆盖、分众化、菜单式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提供了新途径。
扬州市文明办志愿者工作处处长袁岷说:“原先志愿服务存在困难群众找不到志愿者,志愿者找不到服务对象这一难题,现在通过‘百姓点单’系统等互联网平台,得到很好的解决,真正体现了‘需求牵引、弱势优先’的原则,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信息化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
随着志愿者队伍的不断壮大,扬州市还进一步拓展“互联网+志愿服务”工作模式,全面推广普及扬州志愿管理平台系统,以信息化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
1、利用人脸识别、GPS定位、身份认证等先进技术,实现对志愿者组织和个人进行身份、时长、诚信行为等多种手段的认证,解决了志愿服务活动真实性难以考证等问题。
2、引入和开发积分兑换嘉许功能,即根据志愿者的绩效时长,系统自动转换为个人积分,由志愿者在积分商城模块自主兑换荣誉纪念品或服务,把礼遇嘉许措施落到实处。
3、系统建立预警和黑名单制,初步建立志愿服务诚信认证体系,为下一步接入公民诚信系统,进一步规范完善志愿服务管理打下基础。
“互联网+志愿服务”平台的建立,打通了志愿服务的“脉络”,“接长”了志愿服务的“手臂”,提升了志愿者参与的热情。目前,扬州登记在册的志愿组织共有3300多家,志愿者队伍超过53万人,今年共发起志愿服务活动2.3万次。
作为“城市名片”,扬州志愿者营造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社会风尚,托起了城市发展的新高度。
作者:孙建昶、张军兵、靳林、罗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