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
今年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大会上,全面回顾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对台工作取得的重大成就,深刻揭示了台湾前途命运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联系,科学回答了在民族复兴新征程中如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时代命题,阐释了大陆主导两岸关系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信心、决心和尽最大努力追求“融合式”统一的战略目标。当前,对台工作已步入“深水区”,肩负着为全国对台工作发展探路和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重任的江苏对台工作者,使命光荣,任务艰巨。
深化苏台产业合作,提升产业合作水平,加快推动苏台产业合作向产业融合转变,共同应对国际竞争和风险挑战。积极探索建立完善苏台共赢发展的经济合作新机制,实现经济融合与经济增长的紧密相连。坚持问题导向,创新方法手段,创立江苏省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畅通台资企业与政府部门的联系渠道,提升产业合作水平。推进国企、台企、民企优势互补、抱团发展、合作创新,共创品牌、共定标准、共建园区、共拓市场,共同迈向产业链高端。鼓励更多台企生产车间建设和参评“省级示范智能车间”,争取更多江苏省科技资金资助和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支持。充分发挥“两岸企业家峰会”、苏州“电博会”、淮安“台商论坛”等各类经贸合作交流平台和载体作用,为促进两地产业融合发展“搭台唱戏”。推进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建设,全力打造两岸产业合作转型升级的先行先试区。积极支持南通申请设立海峡两岸渔货贸易区,打造高质量融合发展新的示范点。发挥“紫峰奖”的激励引导作用,表彰为深化苏台经济与产业融合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台企典型。鼓励台企积极参加“一带一路”建设,与台企联手加强产业全球布局,共同开拓国际市场。产业融合的表层是经济联系,实质是人心向背。深化融合,不仅连接了共同发展,也创造了情感的连接,拉近了同胞之间心灵的距离。
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助力产业融合发展。各级金融机构应加强对在苏台企金融服务的创新力度,加大对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节能减排、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台资企业的信贷扶持。积极搭建台资企业融资担保平台,鼓励台资企业对接大陆资本市场,建立风险共担机制,为台资企业提供量身定做的融资担保服务。支持“专精特新”和青创台企登陆江苏股权交易中心,搭建江苏台企资本服务平台。积极支持苏台征信、银行、保障、证券、风投、基金等部门加强合作,设立新型金融组织,推动台资金融机构落户江苏。建立完善互信、共赢、稳定的新型银企合作关系,进一步解决台商台企融资难、融资贵的现实困难。
提升苏台交流质效,不断深化各领域交流融合。坚持高起点谋划,高质量推进,高标准落实,着力在增进互信、化解心结、培育共同情感和价值、共同理想和精神上下功夫。坚持品牌化引领、项目化推动、机制化保障,着眼筑梦江苏、美好江苏、智汇江苏、活力江苏、行读江苏等五大主题板块,聚焦文化、教育、人才等重点领域,“首来族”、青少年、基层民众等重点对象,精心设计内容,并可邀请台胞共同参与设计,努力打造一批“立得住、叫得响、影响力强”的交流品牌。持续加大对海内外台湾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服务,全力构筑台湾高层次人才聚集高地。搭建一批民众参与热情高的城市交流平台,促进民众交流向深度、广度融合发展。发挥各自优势,共建文化交流平台,共同创作和生产优秀文化产品,共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好地构建民族精神、民族价值、民族力量,为民族复兴提供精神指引,使苏台文化交流由形式单一的文化展示向相互交融、美美与共、共同厚植中华文化的精神纽带、增强休戚与共的民族认同转变。抓住青年这一关键群体,进一步拓宽两地青年交流渠道,让年轻人成为共同打拼的好朋友好伙伴。稳步推进“江苏省台湾青年实习专项扶持计划”和“台湾千名大学生实习计划”,增设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基地和示范点,推动国企、民企和事业单位扩大开放实习岗位,力争每年提供不少于1000个优质实习岗位。推动建立“名企优才直通车”,举办台青创业大赛,为台湾青年来江苏追梦、筑梦、圆梦创造更好机会。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进一步转变服务理念。把坚持为台胞谋福祉贯穿到苏台融合发展的全过程之中,把解决民生难点变成撬动心灵契合的支点。提高政治站位,加强部门间联系沟通,协调推进“76条意见”等各类惠台政策措施落地落细落准,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推动服务台商台胞由被动解决问题向主动靠前服务转变,着眼同胞所需所思所盼所忧,做到“挂钩联系、一包到底,组团服务、全面覆盖”。继续办好各级各类“台商大讲堂”,组建高品质的讲师团队,帮助台商剖析发展机遇、解读政策信息,为台企转型发展汇聚优势资源,完善线上线下服务平台。推动台湾同胞投资权益保障协调委员会、台商服务法律顾问团、涉台仲裁中心等服务平台工作重心下移、服务关口前移,营造更为亲商安民的良好环境。强化政策在不同部门的衔接,解决当前苏台融合发展中各项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和“肠梗阻”现象,有效消除政策实施中的隐形壁垒。切实落实台商台企税收优惠,努力营造更舒适、更便捷、更实惠的发展环境,把江苏建设成为台商台胞创业、安家的“精神家园”和“第二故乡”。
(作者为省委台湾工作办公室、省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