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智库|推动江苏深度融入“一带一路”
2019-07-02 07:28: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张为付 宣 烨  
1
听新闻

  ● 交汇点的最大特点是集人流、 物流、 信息流、 资金流和经贸往来于一体,江苏已经成为“连接南北、沟通东西”重要的枢纽,但在汇聚资源,尤其是高端资源方面还略显不足。

  ● 企业“走出去”需要平台和支撑,通过产学研并联模式,与各方共同打造合作研究网络,促进交流合作,实现多元主体合作共赢。

  江苏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上,开放起步早,开放型经济发达,拥有较好的区位优势和基础设施条件,与“一带一路”沿线许多国家都有良好的经贸关系和人文交流基础。过去六年,江苏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在国际产能合作、基础设施联通、境外园区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中阿(联酋)产能合作示范园、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项目等成为全国“一带一路”建设标杆,中江集团、红豆集团、海企集团、徐工集团、金升集团、亨通光电等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了较强的示范带动作用。下一步,江苏应依托“一带一路”交汇点的独特定位、新亚欧大陆桥东端起点的区位优势,结合国家沿海开发、长江经济带建设两大国家战略,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从而推进江苏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为全国新一轮扩大对外开放探索路径。

  升级“走出去”产业,拓展江苏对接“一带一路”的深度和广度

  江苏的纺织服装、 机械、 轻工、 化工等传统制造业优势明显,IT、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等新兴制造业也领先全国。近年来,江苏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新形势下,深度融入“一带一路”要进一步升级“走出去”产业,拓展江苏对接“一带一路”的深度和广度。

  升级境外产业合作园区功能。明确园区功能定位,升级主导产业价值链,增强园区内产业关联度。园区运营由投资建设为主转变为管理服务为主,整合园区投资主体、运营主体、管理主体、招商主体、建设主体、服务主体的各自优势,提高园区运营成效。引导园区企业以技术优势、产品优势、供应链优势等深度介入当地产业分工、产品分工和要素分工,汇聚园区外优质要素,优化资源配置,释放优质产能。

  发挥大型骨干企业的产业链带动作用,由目前单个企业走出去转变为产业链走出去。目前,大企业作为产业的中坚力量,已经率先走出去。对于具有较强竞争力和经营能力的大型骨干企业,政府应该通过资金和政策激励,支持其根据企业优势和东道国条件,选择合适的投资方式和投资路径,引导产业链上的中小型企业追随走出去,增强产业链竞争力,保证供应链稳定性。

  鼓励生产性服务企业走出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具有多样化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法律等,企业需要专业服务机构提供多元的国际化服务。因此,应通过政策扶持和信息共享,鼓励省内具有一定优势的咨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金融等生产性服务机构走出去,为企业海外投资提供专业化的商务服务和法律服务。

  补齐短板,增强江苏对接“一带一路”的能力

  江苏地处“一带一路”重要节点,有沿海沿江沿线优势,要加强港口、交通网络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重要节点城市,加快沿海沿江沿线联动发展,增强对接“一带一路”能力。

  充分发挥连云港作为江苏“一带一路”战略支点的支撑作用。完善港区集疏运体系,加速铁路、内河航道、公路等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建设,积极开辟远洋航线,强化与太仓港、南通港等省内港口的联动发展,提升连云港区域性国际枢纽港的服务能力。推动中欧班列优化整合,升级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上合组织(连云港)国际物流园,加快构建向东连接环太平洋国家、向西连接亚欧内陆的国际贸易物流体系。加快重大开发开放平台载体建设,积极争取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和自由贸易港试点,增创改革开放新优势,构筑合作共赢新高地。

  强化对“一路”国家的经贸往来。强化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巩固东亚,重点开拓东南亚、印度洋沿岸国家和欧洲区域,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能源产业、现代服务业、海陆联运、基础设施、人文交流等方面进行重点拓展。全力实施“以港出海”“连线出境”战略,加强省内外区域性港口整合与合作。加快建设江苏海洋经济合作试验区,深化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海洋产业合作和海洋科技创新合作。选择合适的国家和地区,建设江苏-东盟产业转移园和江苏-东盟产业合作示范区,积极搭建对外合作平台。

  增强资源集聚能力,做到“交”“汇”融通。交汇点的最大特点是集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经贸往来于一体,江苏已经成为“连接南北、沟通东西”重要的枢纽,但在汇聚资源,尤其是高端资源方面还略显不足。南京、苏州等重点城市应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大型贸易集团、国际经济组织、专业服务机构等高端要素资源集聚载体,促进国际性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投资要素的交流配置,使江苏成为全球服务网络中的重要节点,为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发挥应有作用。依托世界物联网博览会、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中国(南京)软博会等对外交流平台的优势,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资源整合,搭建“一带一路”优质资源深度合作的高端平台。

  引导产学研优势走出去,塑造江苏对接“一带一路”的新亮点

  企业“走出去”需要平台和支撑,通过产学研并联模式,与各方共同打造合作研究网络,促进交流合作,实现多元主体合作共赢。

  畅通“一带一路”走出去企业与省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渠道。改变目前“一带一路”走出去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大多处于面向各自需求的零散状态,构建顶层设计指导下的系统化合作渠道和机制。可以考虑在省级层面为“一带一路”走出去企业与省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搭建合作平台,构建常态化、多层次的高效合作机制。

  发展相关专业,培育走出去人才。鼓励省内高校和职业院校有针对性地调整相关学科专业,面向江苏“一带一路”走出去产业,增设相应专业和实践实训基地,培养熟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文化、习俗、法制等领域的相关人才,缓解目前江苏“一带一路”走出去产业急需的语言类、管理类、技术类、贸易类、市场开发类人才匮乏问题。

  发挥江苏教育资源大省优势,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合作。以产学研互动为基础,拓展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领域多层面、多渠道的对接。创新与当地产业发展密切相关专业的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的联合办学模式。

  引导省内相关科研机构走出去。引导省内相关科研机构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办研发分支机构、实验中心、科技服务站, 为走出去企业提供本地化、 应用型、 便利性的科技服务。同时,利用“一带一路”沿线中的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家的优势科研资源,展开针对走出去产业的专项科研合作。

  (作者分别为南京财经大学副校长、现代服务业智库首席专家,现代服务业智库研究员)

标签:对接;产业;江苏
责编:苗津伟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