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智库丨打造长三角高质量发展区域集群
2019-06-18 08:01: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成长春 叶磊  
1
听新闻

  智库出品

  2019年5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擘画了长三角新时代深邃的发展战略、奋进的宏伟蓝图和共同的行动指南。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厘清“一体化为主要路径、高质量为根本目标”相互关系,以上海为龙头,苏浙皖各扬所长,形成高质量发展区域集群,才能更好实现“一极三区一高地”发展目标,更好引领长江经济带,更好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更好服务于国家发展大局。

  一体化的过程是集群发展的过程

  树立生态优先发展理念,共建绿色城市群落。采用生态导向发展战略,优先考虑城市之间的生态枢纽、生态基础设施以及生态文明联系,努力建设人—自然—社会彼此和谐相处、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的社会—经济—自然循环生态系统。采取“主动生态保护”的科学策略,以产业转移为抓手,调整产业结构,设置产业准入门槛,用高端低碳的产业引领长三角发展。创新绿色治理的体制、制度和经济发展模式,完善绿色环境评价体系,打造绿色治理平台,恪守打造“绿色生态廊道”的总体目标,精确制定长三角各市碳排放指标,建立长三角碳排放市场。

  发挥沪苏浙皖各自优势,打造协同产业集群。编制好产业地图。利用一市三省建设各类示范区和试验区的政策优势,根据各地产业基础和未来发展潜质,加快编制产业发展现状图和未来图。加速“互联网+产业”融合。聚焦集成电路、大飞机、高端装备制造和纺织服装等产业集群发展,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在产业链关键环节实现创新与突破,进而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和产业集群。优化营商环境。总结上海“一网通办”、江苏 “不见面审批”和浙江 “最多跑一次”等“放管服”改革经验,统一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和相关计量检测认证标准,让市场经济主体办事更方便、成本更低廉、活力更凸显。

  统筹空间与生产力资源,实现产城融合发展。注重空间规划的科学性。各城市应审慎确定城市空间规模,防止“摊大饼”式的无序扩张,更加注重已有城镇空间质量的提升,提高产、城、人的融合度。大力提升产城融合效能。通过一市三省的产业结构升级,坚决淘汰落后低端产能,对占地多、贡献小的企业和闲置土地渐次展开清理,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GDP产出,释放更多发展空间。努力升级产业链合作。在编制完成长三角产业和创新标识图的基础上,依托长三角各类主导产业中的独角兽企业与龙头企业,跨区域展开产业链分工合作,构建“以产兴城”与“以城促产”的良好局面。

  一体化的过程是创新发展的过程

  统筹全球科技创新资源,聚集更多创新要素。用任务带动创新资源加速集聚。在贯彻落实《长三角地区加快构建区域创新共同体战略合作协议》的基础上,聚焦信息技术、高端装备、节能环保、生命健康和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开展合作研究,集聚创新人才,攻克核心技术。用政策促进科技成果跨区域转移。联动一市三省相关市场组建长三角技术交易联盟,以技术的共享共用和增值开发作为吸引更多创新要素的重要抓手。用科技创新券推进大型科学仪器共建共享。依托G60科创走廊,推动上海张江、安徽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两心共辉”,协同长三角乃至全球各类创新单元,推动科技设施联通、创新平台互通、人才资源流通,形成高水平开放创新格局。

  突破原有体制机制障碍,涌流更多发展活力。加速一市三省互认“一个章”。统筹建立统一、透明的市场准入政策,实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帮助市场主体降低制度性成本。同时,加快长三角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努力实现“一次报关、一次查验、一次放行”。集合一市三省优势组团出击。借助“一带一路”春风,联合在沿线国家和地区设立工业园区,其中上海输出金融管理服务、苏州输出园区管理经验、浙江输出网络数字服务,实现利益共享,打造区域命运共同体。探索各省市一体化资源的优势互补。各城市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可以更多借鉴浙江“智慧城市”的建设经验,江苏制造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也可以通过上海的金融资源实现区域内的调配。

  落实一体化示范区建设,探索更多管理经验。明确示范区是合作区而非一级行政区。示范区选址于一市三省的交界地带,该区多为低山丘陵区,生态环境敏感,不能将其简单地视为某种联合开发区展开大拆大建,也不能成为相关城市非核心功能的输出地。探索多样化的跨区域管理模式。借鉴深汕特别合作区和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经验,在管理体制上探索行政、立法、司法、审批、土地、规划、财政、建设等领域实现部分或全部“委托式”管理。摸索可行的财税分配机制。探索税收等经济指标共享、污染等产业转移成本共担的新模式,借示范区内的产业合作实现全域资源的优化配置。

  一体化的过程是协调发展的过程

  深化一盘棋思想认识,形成强大协同工作合力。自觉主动统一思想。对标“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高质量发展样板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引领区、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全新战略定位,着力冲破不合时宜的观念束缚,革除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的思维定势。由“沪苏浙皖人”向“长三角人”转型。进一步拓展与深化长三角合作办公室职能,以“长三角人”的视野处理区际问题,利用各地发展差异,引导各类产业、项目在长三角更高质量布局。重视南北两翼的联动发展。以江苏江北、沿海地区为代表的长三角北翼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与其所拥有的区位优势极不相称,迫切需要推进跨江联动,改变长三角“南强北弱”的发展格局。

  坚持一张图规划引领,推进跨省区市联动发展。坚持规划引领。结合国内外发展形势和各市发展优势,合理确定每个城市的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推进多规融合。建立长三角规划的“六个一”体系,即一张蓝图(纵向衔接、横向融合的规划体系),一个技术标准(统一技术标准体系),一个信息平台(数据共享的规划公共信息平台体系),一个协调组织机构(执行有力的协调组织体系),一套审批程序(高效的政务服务体系)和一套法规制度(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完善“多规融合”的技术管理文件。明确基础数据底板、编制时间与期限、用地规模与布局、规划实施时序等方面的衔接方案,保证用地布局的城乡全覆盖和同一块用地空间属性的唯一性。

  加速一张网项目落地,力促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广泛开展医疗保障合作。扩大“长三角城市医院协同发展战略联盟”,在推动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构建一体化医疗服务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医疗诊断和检查信息互认互联。推进省际毗连区公交发展。一市三省联合制定毗邻公交客运发展意见,共同研究毗邻线路发展模式,制定适合本地区的线路审批、停靠站点设置、实名制管理、安检等管理运营机制。协同治理好区域大气与水环境。在水环境方面应完善跨界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推动重点跨界河流上下游联动治理落到实处,在大气环境方面应推进监测数据共享,强化车船等流动污染源防治的顶层设计,携手完成国家重大活动环境质量保障任务。

  (作者分别为江苏省政府参事、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南通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博士、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兼职研究员;项目编号:19WTA013)

标签:
责编:戴凌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