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北大师生代表座谈会、全国教育大会等多个重要会议均提出“新时代教育三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一支,高职教育要回答好这三问,当立足于工匠精神的培育和塑造,即以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为根本,以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为核心,以协作共进的团队精神为要义,以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为灵魂,将“匠心”融入每个立德树人的环节,完成铸魂育人之大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迫切需要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大军提供支撑,职业教育迫切需要抓住改革创新的机遇,书写好“爱国敬业、精益求精、协作共进、追求卓越”的匠心之笔。
在教育战略上,要明确历史定位和肩负使命。新时代职业教育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进一步明确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分工:人力资源中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的形成和含量积累,主要由普通教育来完成;人力资源中的技术技能基础的形成和含量积累,则主要由职业教育来奠定,其历史使命是为中国现代产业体系提供一线的创新型人才支撑,实现人的自我价值和可持续发展。这一历史定位和使命,决定着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方向,需要旗帜鲜明地予以明确和坚守。
在教育任务上,要清晰职业教育发展方向。新时代职业教育要落实十九大“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的战略安排,站在履行历史使命的高度来审视肩负的主要任务,走出单纯学历教育误区,做到人才培养和社会培训并重,学历教育和能力培养并举。既要招收应届学生进行系统性的学历教育,为一线培养创新型人才;又要承担起实体经济一线人员技术技能提升和城镇化背景下“村民”变“市民”的培训任务,广泛开展职业培训,不断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把培训作为教育与产业紧密联系的纽带,使职业教育真正成为培养数以千万计一线创新型人才和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大军的主要承担者。
在教育机制上,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梳理和破除束缚当前职业教育体系与产业体系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将创新发展理念落到实处,在宏观政策和法律法规层面上进一步为产教融合扫清障碍。要进一步细化校企合作的相关政策,从体制机制入手,推动职业院校深入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真正把校企合作贯穿学校办学顶层设计、专业内涵建设、人才培养和社会培训的全过程。发挥学校实验实训仪器设备在产品研发、样机试制、技术验证等方面的作用,切实形成职业教育体系和产业体系、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在教育内容上,要注重强化创新能力培养。近年来,职业教育虽然在教育内容和培养模式上进行了有力的改革探索,但教育内容仍与产业一线相脱节,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仍显不足,达不到产业一线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新时代职业教育要强化“学习—实践—创新”循环提升的过程,更加强调在实践中谋求应用技术创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加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文化素养与技术技能相融汇、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培养体系。作为职业院校的教师,应深入了解行业、企业的生产、技术工艺现状与发展趋势,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真正做到把论文发表在产品生产线上,把成果转化在企业的车间里。
在立德树人上,要注重工匠精神培育。国家需要技能人才,时代呼唤工匠精神。高职院校学生是工匠精神最有力的实践者,需要职业院校积极弘扬和培育专注、负责、创新、奉献、敬业的工匠精神,并将之融入职业教育教学全过程,从思想引领、教学内容、校园活动等多方面引导学习者树立从“敬业”到“精业”再到“乐业”的理念,形成专注踏实、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优良品行,在产业一线能够干一行、爱一行、乐一行、精一行,争当技艺精湛、率先垂范的“大国工匠”。完善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机制,推进工匠精神进学校、进课堂、进实训基地。打造“大师工作室”,完善学徒制度,邀请劳模和工匠技能人才坐镇职业院校,提升技能培训和技术传承的辐射效应。职业院校要将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范畴,引导学生认同并感受到对职业的敬畏心和自豪感,形成稳定的职业价值观。
在配套制度上,要深化职业教育保障机制建设。职业教育要在改革创新上有所突破,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建立和完善经费、师资、标准等基本的保障机制必不可少。建议改变当前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投入严重不平衡的格局,通过持续提高生均拨款标准,切实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建立职业教育教师任职资格标准和准入制度;改革职业教育教师职称制度,下放用人权限;建立职业院校办学标准,引导职业教育办学方向;建立职业教育专业标准和质量标准,在国家标准框架下,鼓励职业院校自主灵活办学;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他们的实践技能及学术科研与创造力,不断增强职业院校教师在所属行业、专业领域的话语权和前瞻性。
在改革策略上,要注重试点先行、示范引领。新时代职业教育要实现深度改革创新,除了在国家制度安排和体制机制上,以极大的勇气进行自我革新以外,还需要建立一批办学水平不低于普通本科的职业院校,甚至打造数所能与一流本科相媲美的“工匠大学”,培育出一批技能大师和大国工匠。通过“工匠大学”的建设,在全社会营造重视技术技能人才、呼唤“大国工匠”的浓厚氛围,从而带动职业教育整体的改革提升。
(作者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