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思想周刊·新论】做“有担当的学问家”
2019-05-14 07:31: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徐 琴

学习漫笔

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看望与会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指出,文化文艺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担负着为国家和民族“培根铸魂”的职责,要“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传递着时代对文艺界社科界的期盼,传递着时代对有担当的学问家的呼唤。

中国进入新时代,站在新的历史方位,立足于新起点上。一方面,我们拥有40多年改革开放积累的丰富成果,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另一方面,中国也进入了一个形势更加复杂、挑战更加严峻的时代。向内审视中国发展,动力转换、三期叠加,前期积累的一些重大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亟待解决,经济发展与社会整合之间的内在张力有可能扩大。如何认识和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开创的发展道路?中国改革开放历程是否蕴含着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性和内在科学性?中国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方向如何、应当依托怎样的体制机制?这一系列时代之问,亟待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亟待科学理论提供支持。此外,新时代必然提出更多的新课题,需要哲学社会科学界系统分析、科学解释、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需要一大批反映现实、观照现实的有担当的学问家。

有担当的学问家,须有敢于面对现实问题的勇气。进入新时代的中国,最大的现实是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现代化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和一蹴而就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道路上必然会遇到更多的现实难题。在这样一个矛盾集聚、亟待破解的阶段,尤其需要哲学社科工作者勇敢直面现实问题,基于人类社会发展、世界现代化历程的一般规律,基于中国的具体国情、发展历程和时代特征,冷静分析矛盾性质和发生发展机理,提供合乎逻辑的科学阐释。不因某些方面的漂亮成绩单而回避深层次的矛盾;也不因局部短板的存在和矛盾的出现而简单否定改革开放的成就和基本方向。以科学思维应对纷乱的思潮和汹涌的舆情;以科学理性引导公众认知和社会情绪;以科学智慧解决现代化建设中的现实问题。

有担当的学问家,须有面向实践的务实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独特道路的开创和体制机制的创新,来源于党和政府实施改革开放的坚定意志,来源于全中国人民的实践创造,同样也来源于一代代学人立足现实、面向实践的孜孜以求、深入思索、高度提炼与阐释推广。中国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必将开创新实践,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继续保持对实践的尊重和敬意,更加强化问题导向,充分掌握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丰富的实践样态及其经验得失;学人应经常走出书斋,走进实践;提升脚力和眼力,深入中国现实,敏锐发现问题,特别是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中不断涌现的新动态新问题,积极探求各类实际问题的破解思路和解决方案。既要探索中国方案,奉献于中国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又要及时总结中国经验,使其能够为人类社会诸多共同难题提供具有强大说服力的实践样本和宝贵经验,推动人类社会共同进步。

有担当的学问家,需以创造理论新知为天然使命。创造理论新知是科学研究的最高境界,也是每个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共同向往,更是确立理论自信的时代要求。中国有着世界上最古老的哲学史和思想史,拥有最为丰富的人文学科资源。同时,在诸多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国还是一个年轻的后来者和学习者。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形态如此丰富,社会变迁如此急剧和迅速,当西方经典遇到中国实践、中国经验时,出现了明显的乏力与疏离。当代中国学者必须当仁不让挑起创造理论新知的重担。肩负这份时代使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需要不断锤炼脑力,不懈磨砺笔力,深入思考、清晰揭示中国丰富的发展实践所蕴含的科学性和规律性;运用科学逻辑和学术话语,深化理论体系、重构理论范式,提出具有历史穿透力和现实解释力的理论概念和理论学说。

(作者为江苏省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所所长、江苏区域现代化研究院研究员)

标签:中国;学问家;时代;实践;发展;理论;现实;改革;社会;科学
责编:孟涛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