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工程。打造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新时代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扬州是大运河沿线35座城市中唯一与运河同生共长的原点城市、大运河申遗牵头城市和南水北调东线源头城市,也是运河沿线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全国唯一全境划入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核心区的地级市。扬州将以打造“世界运河文化之都”为定位,建设世界人民向往的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推动运河保护精细化。精细化保护好运河是当代扬州人的历史责任和文化自觉。近年来,扬州出台并严格执行了《大运河扬州段世界遗产保护办法》,先后赴美国、埃及、法国、巴拿马和日本等国际运河城市学习借鉴运河管理保护经验。连续12年举办“世界运河城市论坛”,就运河保护、传承与利用加强对话与合作,去年还发出了《世界运河城市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扬州倡议》。我们将恪守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要求,通过数字化管理和监测等手段,持久加强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坚持系统性思维,推动“文物单体保护”向“文化遗产区保护”转变,设立运河文化保护缓冲区,抢救性保护好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水工遗存。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理念,统筹推进大运河文化带与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系统实施“三退三还”(退耕、退渔、退养,还林、还湖、还湿地)等工程,确保“一河清水向北送”。深入挖掘梳理扬州“七河八岛”和“三湾”地区历史脉络,加强对河道本身的研究、对运河水工智慧的研究,为二次申遗做好准备。继续加强文物周边生态空间的保护,总结推广瘦西湖“天际线”的守护经验,实行“四控一禁”(控宽、控高、控强、控污和禁止违章建筑),推动运河遗产本体保护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融合。
推动运河传承活态化。千年运河滔滔不绝,运河文化生生不息。只有活态化传承好运河文化,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理念,才能推动大运河文化展现新魅力、焕发新活力。结合推动运河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生活化融入、当代化表达为切入口,依托重要节日、重要活动和非遗集聚区等重要载体,活态传承好运河文化遗产,管好用好雕版印刷、扬州剪纸等13个传统文化重点传承保护基地。努力打造几个代表当代运河城市文明水平、传诸后世的文化经典和品牌。近年来,扬州已举办首届运河主题国际微电影展作品征集活动,创造了《鉴真》《运河之子》等一批反映大运河人文精神的精品力作,在海内外取得较好反响。
推动运河利用科学化。科学利用好大运河资源,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惠及人民的产业发展优势,运河的保护和传承才可持续。近年来,扬州积极实施大运河航道提升工程,有效提升了运河的承载力,目前大运河扬州段年船舶通过量达到了3亿吨,相当于6条京沪高速公路的运量,是全国运量最大的内河航道。下一步,扬州将抓住位于长江经济带和大运河文化带交汇点的特殊优势,对标雄安新区和上海崇明岛,在长江与淮河入江水道、京杭大运河形成的350平方公里三角地带科学规划建设高质量发展“绿三角”,把上海、苏南的发展势能通过长江、运河向苏中苏北腹地延伸,促进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大力实施“运河文化+”工程,将文化产业尤其是运河文化旅游产业作为重中之重来发展。围绕建设“人们心目中的扬州”和国际运河文化旅游目的地,加快规划建设包括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瓜洲古渡遗址公园、南水北调东线源头三江营公园在内的“一馆多园”运河文化项目,全力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试点建设。以国家推进大型步道工程建设为契机,在保护好运河遗产的前提下,更加科学地规划建设大运河步道,串起运河古镇古村等城乡旅游景点。大力发展“运河深度游”,以“水”为链,以“景”为点,增强运河文化对游客的远程号召力。加快推进华侨城文化旅游综合体、邵伯运河风情小镇、湾头玉器小镇等一批重大项目,推动建设长江游轮码头,努力将运河文化转变为促进经济转型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资源。
推动运河文化交流国际化。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把中国大运河打造成为中国文化乃至中华文明的“金名片”,向全世界传播中国的运河文化。我们将充分发挥大运河遗产保护办公室、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扬州大学中国大运河研究院等机构的影响和作用,系统开展运河精神的研究和弘扬,并在运河水系治理、文化传播、城市发展等方面深入交流,务实合作。学习借鉴北京世园会经验,办好2021年扬州世园会,推动包括园林园艺、传统工艺等运河文化“走出去”。同时,依托WCCO等组织,开展扬州世园会面向世界运河城市的招展工作,努力使世界运河城市园艺展成为扬州世园会的显著亮点。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扬州将以成功举办首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为契机,进一步推动扬州运河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使文旅博览会真正成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标志性项目,成为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文旅融合品牌。组织好世界运河城市论坛暨2019年世界运河大会、世界运河城市文化旅游合作大会、中国大运河文化品牌传播国际论坛等重要活动,为世界运河文化之都建设集聚全球智慧与力量。
(作者为扬州市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