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坚持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要指示为主线,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旋律,以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为主抓手,埋头苦干、奋力拼搏,努力创造更多高质量发展的徐州经验、徐州典型。2018年,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预计7000亿元左右,总量居全省第6位;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526.2亿元,税收收入增长13.9%,税占比79.2%、同比提高6.4个百分点。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徐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经济和社会统筹抓、发展和惠民同推进、物质和精神两手硬、总量和质量双提升,凝心聚力攻难关、补短板、强弱项,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聚焦脱贫攻坚,确保完成全面小康底线任务。始终把深入推进新一轮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坚持精准发力,确保完成“底线任务”、兑现“庄严承诺”。大力实施“六项举措”,发展壮大“六型经济”,全面加快低收入人口和经济薄弱村增收步伐,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居全省前列。按照每个经济薄弱村不少于150万元的标准,市财政坚持每年投入扶贫专项资金8000万元以上,2018年达到1.02亿元。湖西片区在省专项帮扶下,2016年以来累计实施扶贫项目241个、投入资金47.3亿元,整体面貌大幅改善。积极创新帮扶举措,针对经济薄弱村综合服务中心规模偏小、功能不全的问题,2016年以来累计投入2亿多元,对256个不达标服务中心进行全面新建或改建。针对因病致贫人口占比较高的问题,创新实施医疗健康扶贫,率先在全省全额代缴低收入人口个人参保费用,同时提高门诊、住院补助标准,有效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全市脱贫工作绩效连续两年位居全省前列,2018年又有20.71万人、82个经济薄弱村实现脱贫。
聚焦住房改善,积极回应全面小康幸福期盼。紧扣乡村振兴总要求,把大力改善农民居住条件作为全面小康的重点工程,以搬迁扶贫为切入点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在推进搬迁扶贫过程中,坚持“四化”同步、系统推进,强化系统性思维、注重规律性把握,将加快项目建设与完善公共服务相结合、改善居住条件与繁荣乡村产业相结合、加强组织推动与尊重群众意愿相结合,确保将搬迁扶贫这一惠及苏北人民的好事办好。坚持规划引领、科学推进,建立市县联动的规划审查程序,启动编制《农民集中居住区规划建设管理导则》,以“建设标准高、环境条件优、文化含量足”为导向,积极提升居住区规划建设水平。坚持试点先行、稳步推进,在睢宁全县、丰县湖西片区和沛县采煤沉陷区2个重点片区、各县(市)区示范镇开展试点工作,在睢宁召开全市加快改善农村群众住房条件暨新型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推进会,推广高党、官路等样板区经验做法,通过成功案例示范引导群众积极参与。
聚焦公共服务,加快补齐全面小康发展短板。针对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徐州市委连续召开各地教育局长、部分学校校长和各县(市)区委书记参加的三次座谈会,专题研究部署教育工作。强化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去年新增普通高中招生计划2358人,新改扩建幼儿园216所、小学133所。持续提升医疗保障水平,开通至上海异地门诊直接结算,不断优化优质医疗资源布局,全市三甲医院达到10家,外地来徐就医患者占比达1/3以上,区域性医疗中心地位更加凸显。在全省率先建立基本照护保险制度,成功获评国家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优秀城市。
聚焦环境整治,有力增进全面小康生态福祉。坚持把良好生态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认真总结推广潘安湖生态修复治理模式,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暨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经验交流现场会在徐州召开。集全市之力打响蓝天保卫战,部署开展“六个专项治理”,扎实推进钢铁、焦化、水泥、热电“四大行业”布局优化和转型升级,2018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05天,同比增加29天,空气质量改善幅度全省最大。创新建立污染防治综合监管平台,省纪委要求在全省推广应用。制定出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多次召开现场会,全面推广睢宁新型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邳州公共空间治理、铜山人居环境整治等典型经验,全年完成农村改厕4.76万户,基本建成城乡一体化供水体系,农村环境发生明显变化。2018年作为全球唯一城市获奖者摘得联合国人居奖桂冠,成功举办“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
聚焦文化建设,大力提升全面小康文明程度。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徐州视察时关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一起抓的重要指示,在全市总结推广“马庄经验”,扎实推进移风易俗、文明养成等“十大工程”,丰富乡村文化生活,提振农民精神风貌,提升农村文明程度,贾汪区被列入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围绕纪念淮海战役胜利暨徐州解放70周年,深入挖掘淮海战役精神,传承弘扬红色基因,全面激发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精气神。组团赴西安、汉中学习取经,加快打造世界级汉文化名片。
(作者为徐州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