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阅读,已连续六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读书是一件必要而重要的事情,不必多说。然而,透过每年全民阅读日的一些相关调查数据,我们可以感受到,虽然读书这件事正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但我们距离真正的“全民阅读”尚有很长的路要走。
为什么大多数人都知道读书是一件好事,却无法静下心来好好读书?其中固然有工作压力大、空闲时间少等多方面客观因素,但扪心自问,我们真的每天“忙”到挤不出一点时间来读书吗?阅读并不是奢侈品,一个人对读书意义和价值的真正理解,决定着阅读在他人生各项行为中的排序,也就决定着他的阅读质量和数量。一个显而易见的现实是,很多人的读书带有或多或少的功利化色彩,“有用”的书就读,“无用”的书不读。读成功之道,读职场权谋,读销售技巧,或许真能换来一时的进步和提升,但长远来看,人生没有捷径可言,越想抄近道可能越会走冤枉路。
读什么书,决定了一个人的气质和格局。杨绛先生曾说过,“读书不是为了拿文凭或者发财,而是成为一个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为获取某项技能、解决某个问题、达成某个目标去读“有用”的书固然也是应该,但阅读的意义绝不仅止于“求知”,更在于“未知”。阅读对我们心智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开启、对人生的丰厚滋养,恰是不能用功利因素去衡量的“润物细无声”的过程,而人生一些由量而质的决定性变化,往往来自于这种积淀。多读“无用”之书,才能发现读书的力量。
今天我们应该怎么读书?在互联网时代,变成一道选择题。无论是身边所见所感还是调查数据佐证,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数字化阅读,以“碎片化”为主要特征的“浅阅读”正成为阅读大趋势。虽然这种阅读方式的确容易存在分散注意力、产生思维惰性、缺乏深度思考等弊端,但显然我们已经无法抵抗它的到来。客观地说,简单把“碎片化”阅读当成读书“杀手”并不科学,数字阅读有它本身的价值和意义。在承认它无孔不入、肤浅浮躁的同时,阅读方式的随时、快速和便利性也意味着增加了阅读的可能性和效率。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它并不必然导致我们走向阅读世界的反面,关键是要如何引导和取舍。相比于阅读的载体,可能更加重要的还是阅读的内容。
读书,不是多么宏大的命题,也不需要远大的志向和伟大的理由,读书是一件理所应当的“小事”。读书是一种个人体验、一种生活习惯,一种和呼吸、吃饭一样自然的本能,因为读书让人思考,而思考才让我们存在。有低头读书的心境,才有仰望星空的力量与诗意。陈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