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增速放缓的关键时期,就业的“稳定器”功能十分重要和明显。就业稳则经济稳、社会稳、人心稳。稳就业不单是经济领域的任务,它需要同步推进经济与社会体制改革,需要全面系统推动出台各领域的社会政策,实现就业与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
挖潜力,拓宽就业新渠道新空间。支撑就业的基础是经济,经济稳则就业稳。当前,江苏应着力培育新动能、壮大新兴产业,为广大求职劳动者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劳动力实现提质转岗就业。瞄准先进制造业体系,聚焦集成电路、工程机械、新型电力等领域对于就业的需求,积极做好适任劳动力的开发与储备工作。在重点发展的金融服务、教育培训、现代物流、知识产权保护、检验检测等现代服务业领域,深挖创业就业的潜力。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等新经济领域培育就业新潜能,在促进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加快成长的过程中拓展就业空间。
优政策,激发就业创业新活力。把稳就业放在突出位置,作为制定政策、发展产业、投资工程的重要导向。推动实施新一轮促进就业创业政策,加大对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支持力度,完善落实小微企业吸纳就业、失业保险稳岗补贴等政策。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更多新企业落地。完善城乡公共就业扶持政策,将农村劳动力转移纳入城市就业工作体系,为外出务工人员搭建返乡就业平台,对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且处于无业状态的完全失地农民、进城落户农民进行失业登记,同等享受城镇居民的各项培训、创业补贴和贷款等待遇。
瞄重点,精准分类帮扶就业。聚焦大学生、农民、科研人员、留学回国人员、城镇失业人员、复员转业退役军人“六大群体”,着力优化就业创业环境,强化政策支持,提升创业能力。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创业引领、基层成长等发展计划,启动青年就业启航行动,积极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妥善做好去产能职工分流安置工作,加快健全城乡困难人员就业帮扶机制,精准施策促进农村低收入劳动力就业脱贫。
强技能,提高劳动者就业素质。劳动者的素质水平决定了劳动者就业率的高低,掌握技能能够帮助劳动者得到更好的就业机会。不断深化劳动力供给侧改革,进一步健全劳动者就业素质提升联动机制,提高职业技能培训基础能力。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计划,大力开展重点群体免费接受职业培训行动,促进劳动者整体素质提高。针对不同劳动群体提供相应的劳动技能培训,提高职业技能培训基础能力,提升就业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扩大创业培训对象,创新培训模式,建立创业服务绿色通道。调整培训补贴结构,加大创业培训补贴比重。
畅渠道,以“互联网+”搭建智慧就业信息平台。健全以城镇为核心、城乡社区全覆盖的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强化就业服务基本需求等相关信息的收集、汇总和发布,加强对城乡尤其是重点地区和重点群体就业状况的监测,实现城乡劳动力资源信息即时传输和共享。加快建立健全以社会保障卡持卡人基础信息库、用人单位基础信息库为基础的省级就业信息资源库。利用数据库平台提供的客观信息,做好持续更新和动态整理,进行大数据分析应用,为全省各地就业状况及形势分析研判提供支撑。
(张卫为省社科院中特中心特聘研究员、社会学所所长;鲍磊为省社科院社会学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