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80后科研骨干这样“忙年”
2019-01-30 07:41: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杨频萍 王 拓  
1
听新闻

  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不少科研人员却还在天南地北地忙碌,“科研也是竞争行业”“科研就像是一种创作”——记者近日采访了三位80后科研骨干,他们怀揣着对科研的热爱和激情,奔走在科技创新和服务的道路上。

  上山入海,探索地球的奥秘

  人物:陈天宇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学校放寒假已经两周,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陈天宇教授还在云南出差。陈天宇告诉记者,虽说南大学生的寒假有40天,但对于科研一线的老师们而言,没有很强的节假日观念,“平时都是加班加点,晚上11点以后回家也很正常。”

  陈天宇和同事们正在野外考察的重点是云南省西北部形成于距今三千多万年的宝相寺组砂岩地层及其上下地层的特征。宝相寺组砂岩是典型沉积于平原区河流中的一套厚层沉积岩,现在它已经伴随着青藏高原的不断抬升高耸入海拔两千多米的山脉之上,它与古长江的关系至今是一个谜题。“野外考察是一种充满着想象力的经历,我们的工作则是要通过记录在这些沉积岩中的信息去推测过去的气候与地貌演化。”

  “地球科学的研究离不开野外的探索,‘上山下海’并不稀奇。”陈天宇野外足迹遍布国内国外,他到过甘肃、河南、陕西等地采集样品,也去过太平洋、北冰洋、南极等海域采集海水和深海化石。谈到“下海”,陈天宇表示他曾搭乘“科学”号科考船前往西太平洋,“科考船带着水下机器人,直接潜到海下1000米、2000米的地方用机械手抓生物。”茫茫黑暗中的生态系统深深吸引了陈天宇,“深海的海山上有很复杂、很奇异的地貌,那些深海生物,虽然是黑暗系统,却奇彩斑斓,有成片成片像树林一样的珊瑚,有长了一张人脸的人面蟹,还有小飞象……”

  海底世界充满着未知也暗藏汹涌,陈天宇在南极就有过惊心动魄的经历,当时浪高足足八米,科考船颠簸得厉害,幸好船长技术高超,大家有惊无险。

  野外工作在外人看来可能比较辛苦和枯燥,但他乐在其中。陈天宇说,比如自己的研究对象之一深海珊瑚,就记录了海水的化学信息。“古气候跟如今差异很大,2万年前,地球的海平面要比现在低130米左右,东海陆架是完全暴露的大片陆地,这些变化都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相关,深海作为一个非常大的碳库,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它是怎么去影响大气中的碳含量的呢?深海珊瑚能给我们提供蛛丝马迹。”

  而实验室的工作也乐趣满满,比如确定珊瑚化石的年龄。“我们用大型质谱仪测量放射性同位素的含量,其中涉及很多精巧的测量,一个珊瑚样品中放射性衰变的子体非常少,我们要把放射性衰变提纯子体到非常高的水平,最后获得的珊瑚年龄,其误差可以低于千分之三。”说到未来的研究,陈天宇表示,“深海还是一片未知的广袤领域,大有可为,我们地球科学工作者要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国家海洋强国战略贡献自己的力量。”

  走访海外,一探先进实验理念

  人物:束胜 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副教授

  “说实话春节是传统节日,现在我也处在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非常想回去看看父母、看看小孩。”去年8月受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资助,束胜被派往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环境园艺系作访问学者1年,开展植物工厂内LED调控蔬菜作物高品质栽培技术研究。

  “春节的假期时间较短,加上正赶上年初申报项目的黄金时段,所以想利用不回去的时间,好好写写科研项目,理一理今年的科研思路。”束胜说,他在美国实验室的工作正在进行中,想利用这段时间多做点试验,为回国后的科研积累一些基础,“希望通过这次访学,与美国相关实验室师生建立长期合作交流,学习先进的科研思维和实验室管理方式,通过实地调查、走访,接触美国设施农业发展的一些理念和技术。”

  虽然到美国半年还不到,但束胜深深地体会到科研环境的差别。“国内青年科研工作者可能经常忙于项目申报、检查、总结、经费材料准备等各种事情,在国外杂事相对少一些,与科研无关的事情大多交给实验室科研秘书(专职人员)去做。”

  束胜说,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科研人员素养普遍较高。不管教师还是研究生,除了掌握自己研究的领域外,还广泛学习相关研究领域的知识,博学且有想法,科研人员动手能力较强,“我所在的实验室,开展相关试验,很多情况下都需要搭建一些设施,如提供给植物生长的生长箱,研究生都是自己买材料,设计、布线、组装、调试等,做得有模有样,而在国内很多情况下都是直接买或找别人去做。”

  束胜主要从事设施蔬菜与无土栽培方面的科研工作,重点研究设施蔬菜抗逆和高品质栽培。这次出国,也让他看到了在相关领域和国际上的差距。他说,近年来,国家对设施农业越加重视,不断加大投入,可以说在基础设施、科研仪器和设备等硬件方面,与国外几乎没有差异,甚至在一些领域更为先进,“但在具体技术方面,我们仍存在许多不足,如温室环境综合调控和高品质蔬菜栽培技术等,一方面由于我们发展时间较短;另一方面,我们在设施农业基础应用研究领域还需要深入研究。”

  行程满满,着力破解水资源难题

  人物:王小军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资源配置与管理研究室副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周日联系到王小军时,他刚从繁忙的工作中“喘口气”。“周五刚验收了三个项目,目前正在按照验收专家意见修改完善,尽快凝练成果为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去年他的日程非常饱满,也收获满满,得到了江苏省杰出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新时期,我国治水矛盾发生了深刻变化,‘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为水利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治水总基调对我们水利科技工作者提出了具体要求。”他告诉记者,去年主要针对我国北方缺水、南方水污染的短板问题,聚焦于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长江经济带与长江大保护以及环境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等研究。

  “目前,我国北方缺水问题十分严重,不同行业用水竞争极其复杂。我去了甘肃庆阳,这里地处黄土高原,生态十分脆弱,但又要开发能源支撑经济发展,有限的水源显然无法满足。因此,如何利用雨水、矿井水、再生水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但这是个复杂的技术和管理难题。”王小军和同事们还在青岛、衡水等地开展了海水淡化、苦咸水利用等示范,通过实地掌握第一手资料,他正在加紧论证非常规水源综合利用的可行性,研究建立常规和非常规水源协同配置模型,以期通过优化配置规范用水行为。他还调研了宁东、鲁西等能源基地以及太钢、首钢等企业,下一步要重点解决环境变化下高耗水行业用水问题,为保障国家水安全与产业协同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这正是他负责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要解决的难题。

  王小军还到重庆、无锡等沿江地区开展排污口调研,他告诉记者,目前沿江分布着大量化工企业,基本形成了“化工围江”的格局,随着长江大保护战略的实施,加强水资源保护十分必要与迫切。一年来,王小军联合有关单位结合沿江化工园区布局及其水资源开发现状,评价沿江干流主要园区水资源承载能力,分类提出了化工产业转移的政策建议和水资源管理与保护要求。

  春节临近,王小军已经排好了2019年的日程。“在研项目要加快跟进,如国家重点研发课题年后要中期考核。当然考核不是目标,更多的是加快成果凝练与转化,实实在在地为解决水问题提供一些方法。”“年后还将承担《化工行业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编制,结合长江干流水资源问题研究,我会把长江大保护的理念融入到该标准编制中,进一步明确化工企业的取水、用水、退水准入条件,更加严格地管理和保护水资源。”

  王小军说,即使日程满满,实际上要解决所有的水问题十分复杂,需要全社会关注,他的新年梦想就是,能够脚踏实地地为不同地区破解水问题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另外,希望能够多一些时间陪伴家人。

  记者 杨频萍 王 拓

标签:地球;天宇;奥秘
责编:苗津伟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