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人文周刊·文脉】清凉山扫叶楼真的是龚贤故居吗
2019-01-25 07:22: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南京清凉山公园里的龚贤塑像。 吴 靖摄

  于是说

  “钟山龙盘,石头虎踞”,这是东汉建安十三年(208)诸葛亮出使孙吴途经秣陵(南京)时,对南京的山川形胜做出的赞美,从中还演变出家喻户晓的“龙盘虎踞”一词。这句话中提到两座南京名山,“钟山”是指南京城东紫金山,“石头”是指南京城西石头山,也就是如今的清凉山。和紫金山相比,清凉山也是一座底蕴深厚的文化名山,但知名度略逊于前者。最近,由南京地方史专家陶凯主编的“南京清凉山文化史料丛刊”第一辑出版,三部影印再版的清代、民国时期的史料勾勒出清凉山的悠远文脉。

  从规模上看,地处南京老城西部边缘的清凉山海拔只有六十多米,并不算起眼,但奇怪的是,这座看似普通的小山对历代文人却有特殊的吸引力。

  陶凯介绍,清凉山的范围远远超过现在的清凉山公园,民国学者陈诒绂《石城山志》所附《石城诸山图》将南京城西诸山都列为清凉山,蛇山、盋山、马鞍山、四望山、峨嵋岭等众多不高的小山,也可视为清凉山支脉或者余脉。历史上,这里山丘起伏,林谷幽深,鸟鸣蝉噪,溪水常流,一派山野风光。

  从六朝开始一直到明清,众多不慕名利、寄情山水的名流贤士、骚人墨客和致仕官员隐居或居住在人烟稀少的清凉山附近,形成以隐逸为特质的清凉山山林文化。颜真卿、郑侠、耿定向、董其昌、茅元仪、熊赐履、龚贤、薛时雨、袁枚、吴敬梓、陶澍、魏源、方苞、缪荃孙、顾云等人在这里留下了放生庵、隐仙庵、一拂祠、半亩园、崇正书院、小卷阿、陶风楼、薛庐、朴园、随园等胜迹遗存,也留下了众多寄托他们志向和胸襟、展现他们学识和才情的诗文著作。

  清代学者、诗人顾云所撰《盋山志》、民国方志专家陈诒绂所撰《石城山志》、民国文人潘宗鼎所编《扫叶楼集》就是清凉山乡邦文献中的杰出代表。

  家住乌龙潭畔“深柳读书堂”的清末文人顾云是惜阴书院山长(院长)、清末著名教育家薛时雨的弟子。顾云所撰《盋山志》以盋山(今清凉山公园对面的一座小山)和龙蟠里为中心,详细介绍这方圆十多里范围内的形胜、祠庙、园墅、人物及艺文,涉及的名人达70多位,探赜索隐,搜罗宏富,被公认为南京区域志中的良志。南京师范大学陈美林教授曾评价:“有关清凉山之志者,当以顾氏《盋山志》最为详备,也最受学人重视。”

  民国学者陈诒绂是清末南京文史大家陈作霖之子。陈诒绂继承父志,致力于乡邦文献的撰述,他所著的《石城山志》以石头山,即清凉山为中心,分山北、山南、山东三路,详细记述了沿途的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

  著有《金陵岁时记》的民国文人潘宗鼎所编的《扫叶楼集》,将明清有关扫叶楼的诗文汇编刊行,并附载了1929年8月27日南京文化名流在扫叶楼宴集吟诗所成的《扫叶楼秋宴诗集》。

  《扫叶楼集》中,还收有明遗民画家龚贤将近四十首诗。以往很多南京地方历史著作中称龚贤就是扫叶僧,扫叶楼是龚贤故居。借《扫叶楼集》重新影印出版的机会,陶凯进行了说明:扫叶是明末清初清凉寺的僧人,他住在清凉寺扫叶楼中,此楼又称为“扫公房”。扫叶俗名为“宗元”,好学能诗,多才多艺。名列“金陵八家”之首的著名画家龚贤则住在距离扫叶楼不远的半亩园。龚贤和扫叶是好友,曾为扫叶画像。后来,清代诗人卢见曾为龚贤写小传时,误将龚贤所画的扫叶像认作龚贤自画像,同时将扫叶楼误认为龚贤故居,此后以讹传讹,认为龚贤和扫叶僧是同一人。

  和龚贤同时代的诗人方文有诗《同龚半千访扫叶上人》,讲述他和龚半千(即龚贤)到扫公房拜访“扫叶上人”的情形,“上人”是对僧人的尊称,此诗明确无误地说明扫叶僧和龚贤并非同一人。而《重刊江宁府志》中也有对“扫叶者”的描述:“扫叶者,不知何许人。苦志修行,自建楼于清凉山巅……”也能证明扫叶僧并非龚贤。

  南京清凉山文化史料丛刊收录的这三种史料,均依据清代、民国时期的版本原大影印。陶凯表示,今后他们还将陆续把有关清凉山的历史文献择善影印出版,使更多人来了解和领略清凉山这座文化名山的独特魅力。 本报记者 于 锋

标签:扫叶;龚贤;清凉山;南京;故居;民国;文化;陶凯;陈诒绂;清凉山公园
责编:孟涛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