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张绍铃团队因破解梨树自花授粉不结实的产业问题,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8年,梨优质早、中熟新品种选育与高效育种技术创新又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国家现代农业(梨)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张绍铃被人们亲切地称为“一揽子问到底的中国梨首席”,全方位解决梨的“好吃”“好看”和“好种”问题。
梨是世界三大水果之一,梨花,一直被称为花中“冷美人”,因此梨的基因更显扑朔迷离。张绍铃告诉记者,“由于梨是典型的自交不亲和性物种,不喜欢‘近亲结合’,只有不同品种的梨之间才能互相授粉,这样一来,梨的杂合度非常高,梨子家族的基因和遗传关系千丝万缕、特别复杂。”
因此,梨的遗传背景和不同品种之间关系的研究似乎更难,在这基础上的种质资源的研究也充满迷雾。早在上个世纪末,还在日本攻读博士学位的张绍铃,就敏锐地将视线聚焦在基因组研究上,决心打破梨研究的谜团,着手搜集梨的种质资源信息。
回国后,从南京农业大学起步,张绍铃团队走遍全国20多个省份,搜集各种梨的种质资源。直到2008年,有了辛苦搜集的1000多份种质资源打底,张绍铃的心愿才初有小成,率先在国内提出开展梨的基因组测序。
两年后,张绍铃牵头组织由美国、日本的科学家组成的国际梨基因组研究组,推动基因组测序工作实施,2012年,团队终于在世界上率先绘制完成了梨全基因组精细图谱,不仅使梨家族的“亲属关系”昭然若揭,揭示了亚洲梨和西洋梨的种群分化时间,将梨的繁衍和变迁历史一直追溯到了几百万年前,为梨家族描绘了一个完整详细的“族谱”。
在这个“族谱”里,团队的研究人员为来自全世界26个国家的113份代表性种质资源建立了“户口本”,还精确定位了决定每个品种何时开花、何时结果,果实风味、果实外形“变大变小变漂亮”的基因,掌握了控制这些性状的“通关密码”。
掌握了梨的“遗传密码”,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目前团队开发的遗传图谱里,已注释了梨的4.2万个基因,这些基因提供了梨的重要遗传信息,研究人员可以用分子标记定位重要性状,在梨树的育苗期内,像在自助餐厅一样选择需要的性状。梨的育种从“盲人摸象”似地长期作战,变成了高效精确的“靶向选择”,节省了大量的育种时间和育种用地,更有效提高了育种的效率,育种时间节省了三分之一。
有了能指挥梨形状、口感、抗性变化的魔法棒,梨的育种工作取得了快速突破,梨子大家族陆续添丁,以往秋天才能挂满枝头的累累硕果,如今夏天就早早出现在人们的果盘里,青翠欲滴的“夏露”,淡雅清俏、汁多脆爽的“夏清”、脆嫩清甜的“宁早蜜”“宁酥蜜”,红润可爱的“宁霞”……一个个梨界新秀逐渐崭露头角。
张绍铃介绍说,“夏露”是我国目前梨品种当中肉质最为细嫩的,到了8月,碧绿的“夏露”挂满枝头,状如绿苹果,但又有梨的多汁和营养,已经成为种植户争相引进的新宠。张绍铃满怀信心地告诉记者,未来团队还将继续在梨的品质和供应期上下功夫,“我们争取做到,老百姓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
“梨首席”的妙招一招接着一招,为了帮助果农解决生产的问题,张绍铃尝试了几十种配方,经过田间试验,研发出梨树液体授粉营养液配方,授粉效率比传统人工点授提高约36倍;他还带着团队发明了梨老品种更新技术,指导果农把果树剪接成倒“个”形状,降低树形,加强通风透光,便于对果树进行机械化操作,提高果实品质,减少种植用工。“只要和梨相关的,品种改良、栽培技术、病虫防控、采后加工……老百姓需要的,科学家都要关心,一个都不能少。要不断针对梨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来,这是责任,也是义务,‘非要一揽子问到底不可’了!”
记者 王 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