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文字实录
2020-01-21 15:58: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渡江战役胜利70周年。今天2019年4月23日,是南京解放70周年的日子,这里是中国江苏网演播室。此时此刻我们正在进行“胜利的丰碑——纪念渡江战役胜利暨南京解放70周年大型网络直播访谈”。今天江苏省也将举办大型的纪念活动,我们将通过场内外连线和嘉宾解读,来共同回顾70年前那段波澜壮阔的渡江战役背后的故事。我是主持人傅晓,来介绍一下我们今天的两位嘉宾,江苏省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张衡。张会长你好,欢迎你!

张衡:主持人你好,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军政训练系、军事历史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孙文广,孙教授你好,欢迎你!

孙文广: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今天是4月23日,是我们南京解放的日子,在今天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不知道我们二位嘉宾有着一些什么样的感想,首先来跟我们广大网友朋友们分享一下。

张衡:南京解放,标志着国民党反动派22年统治的覆灭,标志着中国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性的胜利,同时也标志着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百年屈辱历史的终结,一句话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孙文广:70年时间里面,我们国家,江苏、南京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能有今天和平安宁的小康生活,好日子,就可以从解放战争、渡江战役、南京解放说起。

主持人:好,今天在渡江战役胜利纪念馆的现场也举办了大型的纪念活动,我们首先来看一下记者从前方发回的报道。

记者: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我现在所在的位置是南京渡江胜利纪念馆,再过一会儿庆祝渡江战役胜利70周年暨南京解放70周年大型升旗仪式将在胜利广场举行。我们可以看到来自社会各界的人士聚集在这个广场纪念这一胜利的时刻,象征着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的这一历史时刻。到了夜晚,49根立柱将在江边闪耀,可以带你领略到百万雄师过大江的豪情。

主持人:我们刚刚看到的是在渡江战役胜利纪念馆的场外,社会各界人士参加这样一个特殊的纪念活动。

张衡:每10年南京解放(日)都要进行一次大型的庆祝,今年因为70周年,所以今年的庆祝活动非常的隆重,我们是采取了现场直播,同时方方面面的代表都来了,今天虽然天气是雨后阴天,但是天气还是很架势的 没有太阳,我看现场大家情绪非常饱满,都在迎接着活动高潮的到来。

孙文广:现场的场面还是很盛大,气氛很热烈,以这种方式来缅怀英,缅怀先烈,来庆祝胜利,实际上也是表达(向往)和平,反映的是人民的心声。

主持人:其实说到南京解放,在很多人心目中有一个很经典的一幕,就是我们解放军进入总统府,并且把我们的红旗插在总统府上,下面来看当年解放军占领总统府的一段影像。

视频解说:作为国民政府的首都,南京的标志性建筑便是这座总统府,而1949年,中国的标志性事件,就是人民解放军对这座总统府的占领。

主持人:我相信这段影像对于二位来说肯定非常熟悉的,我们看到解放军攻占总统府,并且把国民党的旗帜降了下来,在这段影像的背后又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我们请孙教授来给我们解读一下。

孙文广:攻占总统府的部队是3野35军104师312团的3营。占领总统府以后,多少年来,3营的一些官兵有着很多的回忆,确实再现了当时占领总统府的历史情景。

主持人:应该就是我们刚刚影像中看到冲进去的那几个人。

孙文广:当时营长是带队冲进去的,叫管玉泉。据他当时回忆,带领9连的官兵来到总统府时,当时总统府的大门也没上锁,一推就开了,当时出来几位工作人员。国民党已经逃跑了 全撤走了,就留下了几位工作人员。当时总统府里面一片狼藉,地上都是文件,当然蒋介石的戎装照还挂在墙上。当时我们的战士看到以后怒火中烧,拿着机枪一顿扫射。冲进总统府不久就爬到总统府顶上把旗帜降下来,把我们的红旗升上去了,当时随军记者还拍了非常珍贵的影像照片,影像可能是回来补的,照片是当时留下来的,非常珍贵。

主持人:包括我们今天访谈的的背景图就是解放军攻占总统府的油画,是一种艺术的呈现。张会长根据您党史研究的情况,解放军在进入南京城,当时南京城内相关的状况又是什么样的?

张衡:南京城内当时是非常平静的,因为南京地下党在事先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在城内的地下党在各条战线都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护厂护校和反搬迁的工作。我们知道南京当时有公营单位50多家,现在叫国营单位,当时都属于国民党中央资源委员会交通部、社会部方方面面,国民党反动派要把这些厂的设备、人员都带走,地下党就做了反搬迁的工作。最出名的就是中央无线电厂,七一四厂,也就是现在的熊猫集团,无线电工业在当时是很先进的。有一个民营企业,亚洲最大的,叫永利亚厂,实际上就是现在的南化公司,当时国民党的社会部也派了特务,威胁企业主工人搬迁。但是,地下党做了大量的组织说服的工作,所以工人和职员一条心留下来护厂,反搬迁也成功了。还有一个浦镇厂,现在高铁的车厢都在那边生产,当时国民党也想把它搬走,工人和职工都把厂门堵起来,不准搬,要求交给人民,反搬迁取得很大的成功。还有就是高校,我们南京高校有13所,还有50多所中等学校,有4万多学生,我们也做了这方面的工作,教授也成立起维持委员会,所以就把国民党反动派想把知识分子和高校搬走的阴谋被打碎。

主持人:我们这里有一张照片,您来给我们解读一下,当时南京电厂护厂护校胜利后,大家留下的一张合影。

张衡:这个厂很出名的,就是下关电厂 当时叫首都电厂,我们首都电厂在大军过江时,电和水没有停,地下党做了电厂的工作,所以电一直保持着正常发电,这是护厂成功以后,这张照片已经到了9月份了,大家在庆祝胜利的时候合拍的一张照片。

主持人:所以护厂也是一个延续性的行动。

张衡:它不但要把厂保存下来,而且还要继续发电,为新生的南京,为人民服务。

插片头

主持人:据渡江战役的调查研究显示,华东野战军渡江的准备工作在1948年就开始进行了,一直到1949年,我们的渡江战役打响,在这段时间内,当时国内外时局的背景是怎么样的,包括国共双方的军事力量对比又是什么样的,我们再请二位给我们解读一下。

张衡:我觉得当时有两个背景。三大战役胜利以后,党中央毛主席发出了号召,就叫把革命进行到底,同时,我们还开了七届二中全会,是在历史关键时刻召开的,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做的准备。当时政治上还有一个重要的背景,代总统李宗仁提出了和平谈判,他的用意是想拖延时间,实现他“划江而治”的企图。我们为了尽量的减少损失,也为了回答人民的期许还是跟他进行了北平谈判,这是政治上的背景。

孙文广:三大战役结束以后,我军跟国民党军事实力的对比发生了逆转。比如在三大战役结束以后,国民党有番号的正规军大概还有110-120万人左右,当然还包括学校、地方部队,总兵力达到200万左右,估算一下能够投入到作战的还有130-140万人。但是它在长江防线大概有70万人的部队,不可能把所有的兵力全压在长江防线上,这是当时国民党仅剩的两个独立集团,一个是汤恩伯集团还有一个是白崇禧集团,所以说我们渡江战役首先就是,继三大战役结束之后又一次关键性的胜利,突破的了国民党的重兵集团,然后使国民党整个长江防线拉开一个口子,为我们进一步的解放长江以南的地区打开了一个通道,为下一步推进全国的顺利解放迈出了关键的一步。我军在渡江战役时是百万雄师,100万部队左右。

主持人:应该说渡江战役的胜利,包括南京解放其实是继三大战役之后的又一次重大的胜利,并且对于解放全中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和影响,对解放全中国有着什么样的意义和影响,请孙教授来给我们进一步的解读一下

孙文广:南京是国民政府的首都,解放南京具有国民党在政治上垮台的意义,标志着国民政府,蒋家王朝彻底崩溃了,同时也宣告了国民党划江而治的政治迷梦彻底破产。当时国民党提出来划江而治以后,实际上在一些人的心目当中还有这种幻想,是不是真的可以实现划江而治,随着渡江战役的胜利,划江而治的梦想就彻底破灭了,下一步就是解放全中国。当然对于我们人民来讲就是意味着旧时代结束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新中国即将成立。

插片头

主持人:渡江战役当中有很多小的战役,包括一些局部的战争组成的,在渡江战役当中比较激烈的就是在南京浦口有一个三浦战役,前不久我们的记者也是采访到一位参加到三浦战役的老兵,我们来听一听他参加当时这场战斗背后的故事。

三浦战役老兵采访实录:

首先攻打地是大顶山、二顶山,为什么打大顶山、二顶山,因为他的团的指挥手就在那里,打山要打头,首先把指挥手给他打了,他的兵马就乱了,所以说,我们侦察连接受的任务就交给我们了,首先用炸药或者手榴弹,把他们师级指挥部给打了,我们四个人,坚持准备把他的师部先打了,当时我们报告了一下团长,团长说:可以!祝贺你们英勇完成任务,我们五个人就带着炸药,带着手榴弹,我们冲进了师部,在师部一扔,国名党就慌了,我们说解放军冲啊,实际上就我们四个人,但我们一喊,他们更害怕了,他就向外跑,这一跑,我们就用冲锋枪扫射,这样一打,他也不知道我们多少人,我们抓了他师长击毙了,副师长、团长抓回来了,这样,我们胜利完成了任务。

主持人:这个老兵讲的非常生动,很形象的一个故事这也是渡江战役当中一个生动的写照。刚刚前面讲到国民党在渡江战役中有长江作为天险,并且装备上还有绝对的优势,所以我们的解放军更多的是靠战略的决策和军事的智慧,包括刚刚的小故事当中也有体现。

孙文广:在渡江战役之前,我们人民解放军打了很多的胜仗,但是渡江战役对于人民解放军来讲是全新的课题,因为我们以前从来没有大规模的渡江作战,国民党那时还抱一线的希望,也就是想借助长江的天险看能不能阻挡住解放军的步伐,有这么一种幻想,但是事实证明这种幻想很快就破灭了。现在我们来总结回顾这段历史,在军事指挥决策上面我觉得至少有这么几个方面是充分体现了党中央毛主席战略决策智慧的。首先第一个就是坚定决心,不失时机的发起了渡江战役,打仗的决心非常重要,如果统帅都犹豫不决,战机就贻误了。所以我们知道,此前国共两党在和谈,当时我们也提出一些条件,国民党给的最后期限就是4月20号签字,如果4月20号不签字咱们就要打过去,到了4月20号国民党不签字,4月21号毛主席 朱总司令就发出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这个时候全体的人民解放军就是要向全国进军,这种决心体现出来以后对国民党是极大的震慑,共产党说的不是玩的,一点都不含糊,我们一定要打过长江,一定要解放全中国。所以这一点,在它不签字第二天就发起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坚定的决心抓住了时机,不给他(国民党)任何的幻想和喘息的机会,我觉得这是第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就是把握了重心,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国民党的长江防线可以讲分为两段,一个是江西湖口以下到上海这一段,是汤恩伯集团在掌控放手,总兵力大概是45万人;湖口以上到宜昌这一段是白崇禧集团防守的,总兵力大概20多万人左右。所以我们从国民党的长江防线可以看得出来,它的重点是湖口以下的,实际上就是那个时候的京沪杭地区,那是国民政府政治和经济中心,所以他重点放在这。基于国民党的这么一个特点,东重西轻,纵深浅,因为它的长江防线没有太多的纵深,所以针对这么一个特点,我们当时定了一个原则稳“白”击“汤 ”,就是稳住白崇禧 打击汤恩伯,然后各个击破,所以我们在发起渡江战役的时候,我们二野、三野的主要的兵力,百万雄师,主要集中在对付汤恩伯集团。这一点非常符合毛主席的决策兵战法思想,就是任何时候要抓住重点。

主持人:说到渡江战役,当中最重要的一个主题就是我们解放军如何渡江,我们下面来看一张在渡江战役中非常著名的照片,叫做"我送亲人过大江",这张照片二位肯定是非常熟悉了,这张照片当中的这位我们叫做大辫姑娘,一个梳着大辫子的年轻的小姑娘,当时只有19岁,叫做颜红英,当时她是在扬中县的西南的江面上,当时是炮声连连,她是用家里的小木船,去运送我们的解放军过江,首先我们来看一段这位老人在当年的一段采访。

颜红英采访实录:我们呢(解放军问)大姑娘到哪里了,到大江了,大江80里,他说你怕吗?(我说)不怕,送你们解放军到前方打胜仗,怕什么?两边有大炮的轰鸣,那边有炮火,那边也有炮火,(我的船)就从中间穿过去,送过江南呢,解放军跟我们挥挥手,走了啊,他说的,大姑娘你慢慢的走,叫我,他说大姑娘,你们慢慢地走啊,现在我们到了jiao山,要到(挺进)江南打胜仗。

主持人:这是老人讲述她当年运送解放军过江时的场景,颜红英作为众多船工当中非常著名的一位,是随军记者(邹健东)拍下了这张历史性的照片,关于颜红英和背后船工的故事以及300多万支前的民工的故事,这方面我们还想再请二位给我们解读和分享一下。

张衡:从颜红英的访谈中我们感受到渡江战役和三大战役不同的地方,它不是在陆地上,是在船上,所以说渡江战役有两个重要点,一个要有粮草,解放军指战员在前面打,但是后面 一个要有粮草 第二个要有船,没有船是不行的,所以当时渡江船,就是讲东集团的船只,过江的船只有8000多条,担任运输的有12000多条,就2万只船。我们民工的组织也非常严密,不是来一条船就来一条船,我们都是(按)军事建制编好的,一个运输团有多少船,有多少人,团长、营长、各级干部都是非常严密的。

孙文广:有组织的,非常好。

张衡:组织非常严密,分工也非常明确,首先部队开进路要通,修路架桥,刚刚我们讲的粮食要运到部队,不能到那儿没吃的,运粮运草,还有很重要的是 运送解放军指战员过江。这样子就是我们刚刚讲的,我们举一个例子,我们有一个兴化县,大家都知道 现在去(兴化)看油菜花,而且它是非常出名的锅底洼地区 水乡,因为是水乡所以船多,一个县当时出动的船只就是2000多条,出动渡江作战的民工是1万多人,而捐献的粮食就有48000旦,成立了两个团,一个团随军渡江到了江南,还有一个团就在沿途做后勤运输工作,所以说一个兴化就2000多条,那么10个县就2万多条,所以当时解放区的人民对渡江战役支持支援的作用,和他们的积极性是多么的高涨。

主持人:其实在渡江战役中很多城市都有着渡江第一船,在南京也有一艘在渡江战役中立下了赫赫战功的,我们叫做“京电号”小火轮,它原来是民国首都电厂的一艘运煤船,在渡江战役当中也是源源不断的把我们的解放军送到岸上,下面我们来看一段"京电号"小火轮当年我们船工家属的采访。

采访京电号小货轮船工家属的实录:当时,1949年的时候,渡江战役的时候,当时一个姓郭的解放军,到了这艘船上,找到我大伯,我大伯是船长,跟大伯谈了这个事情,让他们帮助接送解放军过江,当时大伯就跟船员们说了,船员心里都害怕,不敢去,心里面有点担忧,后来大伯说,不需要担忧,那么多船都在接送(解放军),你们怕什么呢,而且解放军都来了,会保护你们的,动员他们以后,(船员们)都说,好我们去吧,就把船开过去了,后来的事情,听我爸爸他们说,当时刘伯承、邓小平都是跟着这艘船过来(江)的。

主持人:“京电号”小火轮对于我们南京这座城市,渡江战役来说,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标志物了,那么,“京电号”小火轮背后,包括我们解放军在南京渡江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请二位再来给我们介绍一下。

张衡:“京电号”可以讲也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故事,“京电号”是怎么来的呢?因为当时的“首都电厂”如果一停电,南京整个是一片漆黑,所以地下党在渡江战役发起之前是做了“首都电厂”陆厂长的工作,他妹妹就是地下党员,通过他妹妹做他的工作,他就非常坚定不能停电,要继续生产。我们的煤碳从北边过来主要堆存在浦口,所以运煤就要有船,“京电号”京电号是“首都电厂”四五支船其中的一支,这支船来回不停的运煤,要坚持生产,要供电,这时35军的部队到了浦口以后就发现了“京电号”,就跟“京电号”一讲,“京电号”的船长非常支持,然后就帮着我们运送人民解放军的指战员,最主要是运送一些在当时来说算重武器了,炮啊,因为小木船、帆船运的很少,它除了运人之外,还运我们的装备、炮,后来邓小平和陈毅同志从合肥到南京来的时候,也是坐这条船来的,所以这条船现在停在渡江战役纪念馆,是非常有意义的历史见证。

孙文广:所以我们看到人民解放军在前线作战赢得了战斗的胜利,实际上背后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充分显示的是人民战争巨大的威力,比如说在渡江战役过程当中,我看到的资料在苏北、皖北、山东这么几个地方,我们参加支前的民工达到320万人,在河南也是300多万人,很多支前的民工还是跟着淮海战役以后,一直跟着部队走的。他们有着比较严密的组织和纪律性,分工协作,一心支前,确实做了大量的工作。当时主要分工大概是三类工作,第一个就是征集粮草,征集物资,往前线运送;第二个要渡江渡船,协助征集船只,甚至自己动手制造船只,然后把船只运到江边上,当水手;第三个就是修路、修河道,甚至修防御工事 等等,从事这么大量的后勤保障工作。所以我们看到人民解放军在前线作战,后面是人民的力量在支撑。在2017年8月1号纪念人民解放军成立90周年的纪念大会上,习主席总结了六大伟大力量,其中一大力量就是军民团结的伟大力量,所以军民团结这个伟大的力量是无穷的。

主持人:我们刚刚看到的这个短片当中他们都是之前民工的代表,也是为我们渡江战役包括南京解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让我们一起对他们表示敬意。

前面我们讲到了渡江战役正面的战场,包括支前民工的故事。其实在渡江战役当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我党的地下工作,像是国民党在渡江战役中有着江阴要塞和第二舰队这样坚固的堡垒,也是国民党当局引以为傲的,在渡江战役中他们认为能发挥巨大作用的堡垒,其实在战役打响之前都是被我地下人员做了策反的工作,让他们在渡江战役中没有发挥出作用,并且让解放军顺利的渡江,下面我们看一段江阴要塞和国民党第二舰队相关的视频。

江阴要塞和第二舰队相关视频:4月21日凌晨,解放军千船进发,奋勇渡江的关键时刻,江阴要塞的地下党领导广大官兵,阵前起义,掉转炮口,炮击国民党军阵地,继江阴要塞起义两天之后,4月23日,国民党海军海防第二舰队司令林遵将军,毅然率领舰队25艘舰艇,1271名官兵,也高举义旗,加入了倒戈的行列。

停泊在南京笆斗山江面的国民党海军第二舰队,光荣的起义了,第二舰队是敌人仅有的三大舰队之一,陈士榘将军来到“永绥”军舰上,视察起义的舰队,舰队司令林遵将军向他介绍属于第二舰队大小25艘舰艇的情况,海军士兵起义后,热烈的讨论毛主席、朱总司令慰问他们的电报。

主持人:这样一个江阴要塞和第二舰队的起义可能是国民党当局万万没有想到的,他们的起义对于我们整个渡江战役当中起着什么样重要的意义呢?

孙文广:江阴要塞起义是1949年4月21日,江阴要塞的国民党官兵在吴铭、唐秉琳的领导下,在战场举行了反蒋起义,这个对整个渡江战役顺利推进的胜利意义很大。我们知道江阴要塞,从名字就看得出来它确实是要塞,不然的话就不叫江阴要塞了。长江到江阴要塞这个地方,江道变得比较窄,要塞的地势也比较险峻,那边的炮台就能够封锁住整个长江通行的通道。江阴要塞又处在南京和上海之间,所以说江阴要塞起义以后就掌握在人民解放军手中,这样能够封锁住整个从长江上游过来的船只,能够封锁住这个通道,这个意义是很大的。国民党官兵起义以后加入到我军作战,大大壮大了我军的力量。江阴要塞很多重型的火炮,大型的武器还没有跟上,江阴要塞的重武器射程比较远,不仅仅能调转炮火对国民党作战,并且还能够对当时的英美帝国主义的船只起到威慑作用,这个威慑作用是很大的。

主持人:我们这里其实有两张照片,这是当时沟通联络的地下密信,还有这样一张是当时江阴要塞起义之后的一个合影,这块请张会长给我们解读一下。

张衡:刚刚大家看到的这封信是1946年,在江阴要塞工作的唐秉琳

给他一个堂哥,就是我们解放区地委的一个组织部长唐君照写的密信,当时他们是在国民党工作,他们要求回到解放区参加革命工作,当时唐君照和曹荻秋经过商量以后,说他们还要继续在国民党潜伏做地下工作,这封信就是1946年的信。江阴要塞真正起义成功为什么?他们采取的方针一个是我们党长期的地下组织工作,第二我们已经把江阴要塞的司令戴戎光完全架空,我们知道江阴要塞有四个要害的位置,一个总炮台,就是总指挥台;第二就是守备总队,就是地面部队,要塞还要有步兵;第三游动炮台,炮能在里头随时调动;第四是工兵营,炮的安放和工兵的工程修造关系很大,所以这四个位置的负责人都是中共地下党员,江阴要塞能不在我们掌握之中嘛。江阴要塞通过调动把解放军过江通道的正面战场的兵力全部调开,所有木帆船过江非常的顺利。李宗仁在回忆录中这样写:孰知四月二十一日共军渡江时,要塞巨炮反击我江防舰队,舰队或沉或逃,共军木船乃蔽江而过。

孙文广:实际上江阴要塞起义也是大大的加速了渡江战役胜利的进程。实际上当时整个渡江战役江阴要塞一起义,也坚定了李宗仁赶快跑的决心,李宗仁一跑,我们在江北岸,实际上最早安排进入南京的还不是35军,是陈赓下面的部队,渡江战役进展的太顺利是因为国民党跑的太快,原来安排进城的陈赓部队还在安徽安庆,到南京来还有10天的路程,所以就来不及,然后在附近的35军部队就赶快进城。渡江战役的进展是比较顺利的,刚刚讲的江阴要塞的起义大大的推进了进程。

主持人:所以江阴要塞其实是被我们从内部攻破的,包括前面讲到的国民党的第二舰队,其实他们起义以后,也是充实到了新中国的海军部队之中。

孙文广:在这个过程中大量的地下党员做了大量的工作,长期潜伏在里面。

主持人:其实在渡江战役中,一支有纪律,有战斗力的解放军的部队形象已经是逐渐的深入人心,当时我们的总前委是设在了丹阳,并且是对解放军的军队进行了部队纪律的建设,下面我们来看一段上海战役总前委纪念馆讲解员讲述的邓小平当时进入丹阳的一个廉政的小故事。

上海战役纪念馆讲解员采访实录:这个呢,我曾经写的一篇文章,就是一个廉政的故事,就是邓小平同志在丹阳吃的第一顿饭,这个就是邓小平和陈毅,对,我们看到的这个大型的油画是陈毅和邓小平在我们最有名的万善公园,万善塔这个地方散步的一个场景,旁边有一个卖馄饨的老爷爷,那我们来讲一下动人的一个廉政的故事,当时,陈毅是1949年的5月3日来到丹阳,邓小平是晚三天来到丹阳,但是来到丹阳的时候,从南京过来的时候跑错路了,跑到武进去了,因为炮弹炸的路坑坑洼洼的,分不清方向,驾驶员就开到了武进,开到靠常州了,等到发现错了又开到我们总前委的时候,已经晚上的靠11点钟了,这时候总前委里面已经没有吃的了,陈毅看着邓小平饥肠辘辘的,就带着他到街上去找吃的,这时候到街上看见饭店也都关门了,因为晚上11点钟了,这时候邓小平远远的看到远处有一个老爷爷在下馄饨,他们两个人跟两个警卫员就过去了,就问了,老先生,还有馄饨吗?非常客气,下馄饨的老爷爷说,馄饨也卖完了,但是邓小平同志看到老爷爷手边还有几张馄饨皮,还有一些碎的菜,他就对老先生说,你就把这个馄饨皮给我下了吧,老爷爷就把碎的菜和七、八十张馄饨皮下了一碗馄饨片儿汤,邓小平同志喝了第一口他说的第一句话是,这比我们四川的担担面还好吃,吃的第一顿饭就是一碗馄饨片儿汤,就表现了一代领袖非常了不起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非常艰苦的环境下,还能够取得这么大的胜利,但是他们吃的、住的还有穿的都是非常的简陋。

主持人:这是给我们讲述了邓小平和陈毅进入到丹阳时发生的一个小故事,关于我们在丹阳对于军队纪律建设相关的情况,孙教授给我们介绍一下。

孙文广:过去我们作战长期在农村,到了渡江战役我们的时候,我们面临一个新的情况,七届二中全会提出来的,我们要准备工作重心由农村到城市转移,这时渡江战役实际上要准备进入到当时中国政治经济比较富庶的,那个时候叫京沪杭地带,就是要进入到南京、上海。所以在北京的毛泽东就了解到这个事了,就连续的跟部队前方做指示一定要加强军中纪律教育。所以在这个时候总前委到了丹阳,正好又遇到一件事,陈毅上街在丹阳散步,发现解放军官兵和戏院的工作人员吵架,为什么呢?想去看戏,结果拿的是边区的票,边区的票戏院不认,不认就吵起来了,正好这个时候陈老总就发现这个情况就去把问题解决了。回来以后陈老总很敏锐,说我们马上要进入到大城市,这个时候我们必须要做好纪律的整顿和教育,各种各样的新情况,新问题是想象不到的,比如说长期在农村环境作战的官兵进到城市以后,对于城市好多新鲜的东西没见过,我记得一个事情是说,到了南京以后看到水龙头,水龙头从来没见过,然后把水龙头打开水洒了一地,惊慌失措不知道怎么回事,就碰到这种事情,所以到了城市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需要提前进行教育,实际上人民军队的作风纪律一直是很优良严格的,纪律很严明的,但是碰到新情况新问题没有准备,所以有些东西处置不好。所以在丹阳这个地方跟中央打了报告,申请暂缓进入上海,推迟大概20天到一个月时间左右,所以实际上进上海的时间是推迟过的,所以总前委到了丹阳以后,陈老总正好又在街上散步又碰到战士和工作人员吵架,所以在丹阳就有了纪律整顿。

纪律整顿当时有两条,第一条在城区不用重武器,不能把城市破坏,第二条不入民宅,不管什么情况就睡在马路上。所以我们能看得到,我们的部队进到上海以后10万大军睡在马路上,震惊了整个上海滩。实际上在上海国际大都市的很多市民,其实就是通过了那一夜我们睡在马路上,来认识人民解放军的。就是有很多鲜明的例子,纪律严明、作风优良的形象马上就深入人心了,并且当时有新闻照片,影响很大的。比如说荣毅仁,荣毅仁其实当时还在犹豫要不要走,很多的民族资本家都走了嘛,然后解放军到了上海以后睡在马路上,第二天他门家的管家过来,说不得了,不得了,解放军睡在马路上,荣毅仁说,啊?睡在马路上啊?因为就在几天前国民党的一个连,架着机枪要征荣毅仁的宅子要住宿,荣毅仁知道国民党官兵的纪律比较差,然后就打发了点银两就让他们走了,但是几天之后解放军不仅没来征他的房子,还睡在马路上,所以他说,走,我们去看一看,然后就开着车出去看一看,这是他后来的回忆,走到一个路口,被解放军战士拦下来,(战士)说请问您到哪里去?荣毅仁说我到前面我的公司去,解放军说前面还有战士还在打仗,你缓一缓,你到前面去不安全,所以这样,荣毅仁就开着车绕了一圈就回来了,他在自己的回忆里面写道,从来没有见到这么纪律严明的部队,我想这是坚定他留下来的很重要的一个因素,不仅是他,还有当时的很多知识分子、大科学家,在国民党撤退的时候把很多的科学家也是要撤走,比如说竺可桢,当时他是国民党中央研究院的第一届院士,中央研究院在上海有个研究院,那天上海解放他正在上海,他在5月26号的日记中还写道,大概就是说解放军的纪律很严明,在中央研究院的门口也有解放军在站岗,如果累了就握着枪打个盹,不扰民,院中的同仁给(解放军)食物他们也不要,说纪律之佳,诚难得也。有很多这样的反映,大量的国民党人士和上海市民看到这种场景感到很震撼。

张衡:1945年9月上海解放,最先进去的部队是国民党忠义救国军戴笠的部队,接收,我们说接收就是去抢,接着由国民党的主力部队从后方调过来进去,叫一接收,二接收,三接收,接收一次就抢一次,国民党的威信,八年抗战它也打了一些鬼子,就从这开始往下走下坡路了,而相比之下,人民解放军进上海是睡马路,不打扰民宅,而且上海还有外国人,教堂、教会学校,还有外国的一些银行,对解放军的印象一下子就转变了,这叫王者之师。

孙文广:所以我们这支部队从井冈山开始,毛主席最高跟部队规定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后来又发展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三项纪律,八项注意》现在我们还编成歌了,这成为人民解放军必须执行的纪律,包括现在我们的纪律条令里还要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所以一支军队要能打仗的原因很多,比如党的正确领导等等,其中有一个就是优良的作风,严明的纪律,这是保证一支部队上下一致,步调一致,也是赢得人民支持的关键所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么好的纪律 这么好的作风,一方面是军队性质宗旨的反映,因为有了是人民的军队的性质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所以我们有这样的纪律。所以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其实很多我们看是政治纪律,群众就是政治纪律,另外一方面也保证了这支军队的性质和宗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不能侵犯百姓的利益,所以不仅是过去如此,我们现在一样也是如此,所以现在我们这么大个国家,经常各种各样的自然地理灾害也挺多的,所以只要党中央一声令下,习主席一声令下,那(军队)就是要拉得出去,关键的时候要把人民的利益举过头顶,所以这样才能赢得人民永远的支持。

张衡:在1948年9月,解放战争转入全面反攻战略进攻的阶段,毛主席说过“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我深深的感觉到渡江战役和南京解放的胜利,一是昭示了人间正道是沧桑的历史规律,我们今天就要坚定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第二彰显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彻底革命的精神,就今天来讲,就是我们要把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第三渡江战役的胜利和南京解放,反映了人民的选择和人心的相悖,我们党一定要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的今天要更加自觉的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人民的幸福不懈的奋斗。

主持人:谢谢张会长,应该说70年前渡江战役的胜利和南京的解放背后是无数人的付出,而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也必将激励着70年后的我们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各位网友,胜利的丰碑大型的网络直播访谈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今天我们最后再次感谢二位嘉宾来到我们演播室给广大网友分享精彩的观点,也感谢各位的收看。

标签:
责编:贾晓君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