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七秩薪传石榴情,同心共筑中国梦”民族团结进步网上知识竞答
2019-08-20 17:57:00  
1
听新闻

前 言

  江苏是少数民族散居地区,55个少数民族成分齐全,全省现有少数民族常住人口38.49万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约54万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突出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全省各族人民手拉手、心连心,同心协力书写了新时代全面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壮丽篇章。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蓬勃发展。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秉持“重在平时、重在交心、重在行动、重在基层”的理念,坚持重心下移,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持续开展“六个示范”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年”“民族团结主题月”“民族政策法规宣传周”等活动,努力营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环境。南京市达浦生纪念馆、南京云锦博物馆等5家单位先后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常州西藏民族中学、南京理工大学等22家单位先后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

  民族聚居地方经济建设成就斐然。坚持“适度倾斜、优先发展”的原则,努力推进民族聚居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全省少数民族聚居地方特色产业初具规模,基础设施明显提升,乡村面貌日益改善,少数民族群众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全省39个民族村中32个已实现整体脱贫,其中21个民族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超过1万元,4个民族村被国家民委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城市民族工作成效显著。积极探索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新路径和新措施,把“建立和完善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作为主攻目标,实现全省13个设区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全覆盖,南京市获“全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示范城市”的荣誉。

  民族文化和社会事业日益繁荣。在少数民族群众相对集中的地区设立民族中学、小学、幼儿园,设立民族教育专项经费推进民族学校快速发展。挖掘和保护少数民族优秀文化和人才,设立民族文化专项资金用于推进民族文化事业发展,举办全省少数民族文艺调演、优秀民族文艺节目下乡等活动,弘扬少数民族优秀文化成果。2015年,舞剧《英雄 玛纳斯》在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上荣获剧目银奖。广泛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建立13个省级项目训练基地,在历次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都取得了较好成绩。

  对口支援民族地区成果丰硕。“十三五”以来,我省在对口援疆援藏工作中,确立了“以科学规划为引导,以改善民生为重点,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干部援助为关键”的工作方针,充分发挥经济、人才、科教等资源优势,共计投入援疆援藏资金133.6亿元,实施对口支援项目1353个,选派各类援疆援藏干部1000余名,对口支援新疆西藏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全省安排援青(青海)资金9.1亿元,实施项目151个;安排援助三峡库区资金1.56亿元,实施项目87个,帮助受援地提高了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民族工作法制化进程不断加快。《江苏省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江苏省清真食品监督保护条例》等民族工作地方性法规相继出台,有效保护了全省少数民族群众的合法权益。根据来苏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总量、流向和趋势,积极做好与少数民族流出地的对接工作,共同推进在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坚持法治思维,严格依法办事,在法制范围内妥善协调处理涉及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矛盾纠纷,确保了我省民族领域总体和谐稳定。

标签:
责编:徐晓冬 崔欣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