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南京】“一带一路”留学生感受中国年味
2019-01-28 08:59:00  来源:南京日报  
1
听新闻

  “看我写得好不好?”“给我和这个饺子来张合影!”……1月25日下午,南京林业大学二村餐厅一楼热闹非凡,20多名来自印尼、尼日利亚、尼泊尔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和老师学写春联、包饺子、剪窗花,感受浓浓的中国年味儿。

  “中国的汉字有读音、有含义,还有形态,一个祈福的‘福’字,就有好多种写法……”活动在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南林大轻工与食品学院党委书记吴勇的讲解中开场。他一边拿起毛笔,蘸上浓浓的墨汁,横折竖钩、点提撇捺现场示范,一边娓娓道来,“这个‘福’字,我们叫象形字,左边是我们古代的酒杯,右边像不像一个酒壶?新年里,我们用美酒祈求富足安康……”

  来自尼日利亚的王路一边听,一边用右手在左手心比划,老师每写下一个“福”字,他就用手机拍一张。“一会儿写字的时候可以照着写。”他说。读硕士的王路学的是化学工程,来南京才半年的他已经是个南京通了,鼓楼、新街口、夫子庙、江宁、仙林都去过。“我要是想吃好吃的呢,就去大行宫的1912;要是想买衣服呢,就去新街口……”本科在东北读书的他是被朋友“召唤”来南京的,“他们都说南京气候好、学校多、交通方便,我就来了。我很喜欢南京。”

  “好难呀!”机械电子工程学院本科生月俐来自印度尼西亚,在红色的方纸上,她对自己的“福”字总不是很满意。她说,毛笔写字的体验很神奇,写的时候要用巧劲,太用力反而不好看。

  刚写完“福”字,月俐又来到一旁的案台前学习包饺子。“先把饺子馅放中间,再蘸点水,把面皮像这样捏在一起。”南林大副校长张红手把手地教起了留学生们包饺子。在老师一遍遍的演示下,月俐终于包出了一个形状有些奇特的饺子。“还不算太难看吧?”她笑着问道。

  煮饺子的过程中,留学生们又跟着艺术设计学院的何佳老师学起了剪纸。一张红纸,寥寥数剪,栩栩如生的图案便跃然手上,神奇的变化一下子提起了他们的兴趣。来自尼泊尔的山清结合自己国家的特色元素,剪出了别具一格的窗花,融合了异国元素后更具风味。

  “传统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留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的窗口。”张红介绍,随着该校留学生人数的快速增长,他们一直在积极思考创新方式方法,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帮助留学生走近中国文化。

  今年寒假,南林大国教院有80余名来自4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留校,他们当中大多数人是第一次在中国过春节。“为了让他们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中国传统节庆文化的魅力,我们还会陆续组织‘送福上门’‘走进城墙’等主题活动,让留学生零距离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张红说。

  本报记者谈洁

  本报通讯员方彦蘅

标签:
责编:吕霞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