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曾有“苏北兰考”之称的县,脱贫攻坚何以成效显著?
2019-01-04 16:15:00  来源:群众网  
1
听新闻

  曾有“苏北兰考”之称的响水,是省12个重点帮扶县之一。按照新识别标准,“十三五”期间全县共有建档立卡低收入户18148户51399人和22个省定经济薄弱村。近年来,响水县坚持系统思维推进脱贫攻坚,取得明显成效。

  近日,《群众》杂志刊发中共响水县委书记崔爱国的文章,总结思考响水县推进脱贫攻坚的实践。以下为全文。

  把产业扶贫作为根本

  跳出就扶贫抓扶贫的思维定势,把脱贫攻坚放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局中来系统谋划,以区域发展带动脱贫攻坚,以脱贫攻坚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

  把脱贫攻坚与推进农业现代化相结合。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西兰花、浅水藕、大葱、中药材等优势特色产业,镇镇规划建设特色农业园区,通过“区中园”、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和能人大户“四带动”,把低收入户融入优势特色产业链,实现农村发展、农民致富、低收入户增收脱贫。今年全县西兰花种植面积将达到10万亩,成为全国西兰花发展第一县,年可带动2万多名农户增收致富,其中2000多低收入户、4000多名低收入人口将稳定增收脱贫。

  把脱贫攻坚与农村工业化发展相结合。在镇中小企业园建设“精准扶贫就业车间”,出台《关于支持发展精准扶贫就业车间的意见》,鼓励企业聘用低收入群众,鼓励低收入群众就近就业,实现了“精准扶贫就业车间”镇镇全覆盖,全县1600多名低收入人口通过一人就业、实现全家脱贫。在全县大张旗鼓评选表彰30名脱贫致富先进典型,创新奖补政策,把精准扶贫聚焦在产业项目上、聚力在扶志扶智上,实现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群众项目帮扶全覆盖,让低收入户想脱贫、能脱贫,脱贫不返贫,走上致富路。

  盘活用好农村集体资源

  跳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传统路径依赖,坚持以新思路破解增收难题,以新模式实现农村“三资”效益最大化。

  采用新办法摸清农村家底。创新运用“天地网”同查法,全面排查农村“三资”,把“糊涂账”弄清楚,把“家底子”搞明白。“天”指对国土等部门航拍图和确权地块定位图进行分析,初步计算出村集体资源总面积;“地”指对照村集体资源分类分布区域图,到村组实地测绘、勘查核查;“网”指对新测绘数据进行汇总绘图,实行一村一图、一组一表、集中公示的“网格化”管理,做到账实、账款、账证、账账、账表“五相符”,各类自然资源信息面积、四至、现状、管理人“四清晰”。通过“天地网”同查,全县共核查出被占用和闲置的村级集体土地3万亩,为集体增收创造了条件。

  抢抓新机遇实施光伏项目。光伏补贴窗口期机遇稍纵即逝,我们专门成立指挥部,明确专门工作班子,加快推进光伏扶贫工程,奋力打造全省“阳光扶贫”标杆。全县所有光伏资源做到最大程度挖掘,能利用的全部利用,目前,全县已建成45兆瓦光伏电站,实现光伏扶贫项目镇镇全覆盖,光伏电站收入成为村级集体增收的重要来源。

  探索新机制促进经济薄弱村集体增收。由政府设立的灌江新能源公司统一规划和实施光伏项目,县供电公司负责配套电网建设、并网接入、结算及补助资金转付等工作,县农办、扶贫办负责制定落实村居集体收益和低收入户托底分红分配方案。对全县核查出被占用和闲置的村级集体土地,作为集体资源量化入股到灌江新能源公司,实行入股分红,让农村集体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股本。光伏项目收益、集体资源项目收益都实行专户储存、专账专管、全程监督,主要用于全县97个经济薄弱村集体增收,实现村村参股、按季分红,今年每个村可望分红超20万元,走出了一条村级集体增收新路子。

  改善低收入群众居住条件

  推进人民生活高质量,重点和难点是提高低收入群众“两不愁三保障”水平,特别是改善低收入群众居住条件。我们坚持把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标志性工程,提升政治站位,加大推进力度,全力突破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以改善低收入群众居住条件来提升脱贫质量。

  坚持高起点规划。围绕“四化联动”高起点完善规划,学习陕西等地先进经验,在全县规划建设50个农村新型社区,统筹规划全县重点镇、特色镇和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启动实施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创新政策举措。尊重群众意愿,把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与改善低收入群众住房条件、建设美丽乡村和土地增减挂钩相结合,让低收入户、低保户等困难群众优先进入新型社区。今年上半年,全县新实施入库增减挂钩项目5537亩,占补平衡项目2900亩。

  全力推进示范点建设。今年确保建成16个农村新型社区,通过三年努力,确保建成50个以上农村新型社区,让全县所有低收入群众全部进入新型社区。积极实施健康扶贫和教育扶贫工程,去年在全省率先出台健康扶贫实施意见,低收入户大病综合报销比例达90%以上;在全省率先实行低收入户子女上大学全程补助制度,本科生每人每年补助5000元,确保所有低收入家庭子女不因经济困难影响学业。

  党建扶贫为保障

  坚持抓党建强基层带民富,把抓好党建“第一责任”与精准扶贫“一号工程”紧密结合,以“三项机制”激发脱贫攻坚活力,大力实施党建扶贫工程,为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提供了有力组织保障。

  全面推开“支部+”党建富民新模式。把建强产业支部作为“脱贫支点”,推动党建机制与扶贫机制的深度融合。创新支部组建方式,围绕西兰花、大葱、浅水藕、中药材等富民产业建立党总支12个,所在镇党委书记挂任产业总支“第一书记”,各产业总支在相关的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下设183个各具特色的产业型党支部,实现产业发展到哪里,党支部就建到哪里。

  大力培树“书记+”带民致富新标杆。出台《村居干部考核激励办法》《村党组织书记工作绩效百分制考核细则》,对支部书记领办或引进带民富项目、发展设施农业特色农业、新上村级集体经济增收项目、发展乡村旅游和农村电商的,每完成一项奖励村居2万元,其中50%奖励给村居书记,充分调动村居党组织书记发展项目的积极性。全县142个村已有68个村书记被评为项目书记,培强不走的扶贫队长。把扶贫工作实效作为使用基层党组织书记的重要标尺,量化考核,严明奖惩,把“三项机制”落实到基层。

  建立健全“党员+”牵手致富新机制。充分发挥党员大户贴进群众优势,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调动群众主体力量,激活精准扶贫源动力。在全县开展党员示范户、党员示范棚、党员示范方等星级评比活动,党员大户通过面对面交流、手把手指导,将党员示范项目建成低收入农户学习的基地、交流的平台。目前,全县先后评选出党员示范项目360多个,为低收入群众创业致富当好“开路先锋”。组织全县万名党员干部与低收入农户开展“1+1”结对帮扶,实行“双向承诺”,做到党员亮身份、亮目标、亮责任,低收入户亮任务、亮收入、亮项目,结对帮扶情况与党员干部奖惩任用挂钩,不脱贫不脱钩,把党旗插在脱贫攻坚第一线,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标签:
责编:王宛璐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