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串门儿去,带着一颗真心,带着一份责任,下基层、走千家、入万户、进企业、看项目,了解真实情况,解决实际困难,结对乡下亲戚……”一打开睢宁县“串门儿去”手机APP走访平台,映入眼帘的就是这一段话。
“串门儿去”+“干群连心”
构建“民情数据库”
“我们网店要打响品牌,想申报省著名商标,不知道手续怎么办?”3月29日上午,坐落在沙集镇电商产业园的金多喜家具有限公司企业负责人程怀宝,向帮扶队员岳喜生等反映企业发展遇到的难题。岳喜生通过微信打开“串门儿去”走访平台,将这次新发现的问题录入了平台。
在走访帮扶工作中,睢宁县建立“串门儿去”手机APP走访纪实平台和“干群连心”问题汇总解决网络平台,从县镇村三个层级,实时展示全县400个工作组走访户数、梳理问题及解决情况等数据。截至目前,“民情数据库”已汇集村、组、户、企业、项目等各类信息近17万条。
“清单管理+项目推进”
消解“民生疑难症”
“过去,工地周围的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无人清理,堆积如山,影响整个物流园的卫生和形象,现在弄得真清爽!”申通物流中心负责人巩经理笑道。正在走访的睢宁县城管局帮扶队员鲁镇拿出手机,对准物流园工地拍了两张照片:虽然现在垃圾清除完毕了,但我们还不能在“串门儿去”平台上把这个问题销号,还要不定期地来看,等什么时候问题彻底解决了,我们才能在平台的问题清单中,将其彻底销号。在“串门儿去”平台自动生成的问题清单一栏,有具体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并根据问题办理的难易程度设定相应的办理时限,在相应的时限内不能办理,系统会自动提醒。
睢宁县实行清单化推进,各工作组成员对走访中收集的问题形成问题清单和帮扶清单,建立工作台账,一项一项抓落实,一个一个抓突破,完成一个、销号一个。对需要多部门联合解决的问题,实行“联席会办”,由县委县政府督查室召开专门会议,指定牵头单位,项目化推进。截至目前,共梳理8230个问题,其中6740个已解决。
“在‘百千万’集中走访帮扶活动中,睢宁县从一开始就坚持问题导向,把‘做’牢牢抓在手里,把‘改’贯穿全过程。”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徐江涛说,将走访的问题梳理出来,分门别类,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策”原则,制定帮扶方案,问题整改和帮扶措施要具体到事、责任到人、明确时限。坚持边访边做、边访边改,在即知即改中确保实效,推动走访向纵深发展。
“三项机制+四项创新”
推动“走访常态化”
睢宁县构建“1+18+400”覆盖县镇村的三级工作组,将集中区建设、黄河故道综合开发、精准脱贫攻坚、村级集体增收等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纳入帮扶范围,确定每个月的20日为“集中走访日”、每个季度最后一个月的10日为“联席会办日”,结合农业生产、重大节日等,每季度带着梳理和解决问题的情况进行回访服务,通过季度循环,滚动推进,将存在问题多过几遍“筛子”,确保问题找准找全、找深找透,帮扶做细做实、做好做精。
结合自身实际开展四项创新工作,睢宁县策划“‘百千万’双月主题论坛”,实施“‘百千万’季度集中攻坚”,结合全县中心任务,按季度编排企业发展项目建设、化解基层信访矛盾、壮大提升本土电商、低收入户增收脱贫等12项重点工作,开展“‘百千万’常态志愿服务”,通过常走长访、真帮实扶,了解基层所需、群众所急、企业所困,积极回应基层诉求,主动化解突出问题。“将大走访与经济发展、和谐社会建设结合起来,加强与基层群众的联系,进一步转变干部作风,通过为老百姓办实事,促进社会稳定和谐,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凝聚发展的强大合力。”睢宁县委书记贾兴民强调。
本报通讯员 徐俊 周宁
本报记者 李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