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淮阴区徐溜镇公示了第一批67名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专有岗位拟就业人员名单,朱庄村的蒋天银便在其列,这让她松了口气。今年49岁的蒋天银之前一直在家带小孩,没有任何收入来源,再加上丈夫身体不好,让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现在能在家门口上班,工作顾家两不误,生活有了起色,真的很满足。”
就业乃民生之本,对贫困家庭来说,一人就业,意味着全家有了稳定收入。今年以来,我区积极开展“专有岗位助力精准脱贫”行动,设立低收入人口专有岗位保底专项资金500万元,每年奖补区内企业(个体户)专有岗位和镇村公益性岗位1000个。优先解决50岁至60岁弱劳力低收入人口、“三无”(无法外出、无业可创、无力脱贫)建档立卡低收入户家庭人员,重点解决未脱贫户、有返贫风险的已脱贫户精准脱贫问题,努力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
使出“绣花功夫”,推进精准识贫
新年刚过,徐溜镇蒋渡村村民屠金文的家里便迎来了几名村干部,询问她的就业意愿。原来,镇里在对辖区内有就业需求的建档立卡户进行全面摸底调查,掌握低收入户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和就业意愿。与此同时,徐溜镇扶贫专干吴晶正在淮安市恒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里,认真询问企业能够提供的岗位类型、岗位数量、岗位条件,为制定岗位开发计划记录着准确的数据。
“我们根据双方的供需关系,一边摸清岗位需求,在本辖区内合理开发低收入人口就业专有岗位,一边摸清低收入人口就业需求,统计合适的就业人员名单,两条线同时进行。这样既能加快工作进度,也能保持岗位数量与就业需求平衡。”吴晶告诉记者。
等到一切就绪,徐溜镇结合本地实际发布用工信息和遴选条件,开始张贴公告、入户宣传,向低收入户宣传、推介专有岗位数量、招用条件、报名方式等情况,进行公开报名遴选,组织符合条件的低收入人口积极参加专有岗位招用报名,并由所属行政村对遴选结果进行公示。等专有岗位人选经公示无异议后,相关企业(个体户)、镇(街道)、村(居)与低收入人口便签订用工手续,并进行区级公示。
“我们在招用的时候尽量简化程序、便于操作,主动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充分体现“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徐溜镇副镇长陆克祥表示,岗位管理也严格按照“谁使用、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切实落实低收入人口专有岗位管理的各项要求。
“量身定制”岗位,助力精准就业
3月中旬,屠金文正式成为了淮安恒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一名测试工人,工作地点就在西宋集小学对面,既离家近,又方便接送小孩。公司负责人卢开芒介绍说,岗位是根据就业人员的年龄层次、身体状况和个人技能等多方面因素来分配的。像屠金文这种年纪较轻的便安排做测试、组装一类具有难度的工作,年纪较大的则做包装一类简单的活计。
另一边,蒋天银在淮阴区英达服饰加工厂已经拿到了一个月的工资,“目前我每天能做到1500双一次性拖鞋,这份工作操作简单容易上手,很适合我这种没什么技能的农村妇女。”加工厂的负责人苗凯科告诉记者,厂里像蒋天银这样的低收入妇女还有十来个,其中还有几名由于家庭原因无法外出,厂里就提供机器让她们在家进行代加工。
据了解,本次开发的专有岗位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企业专有岗位,由乡镇企业、合作社等为低收入户提供普工、操作、测试、种植等方面的工作;一类是镇村公益岗位,由镇村开发保洁、保安、河道维护、文明创建助创员等公益岗位。“我们的原则是力争就近就地就业,尽量在本镇或本村安置就业,有跨区域就业愿望的,则跨区域安排至高新区、各园区相关企业(个体户)就业。”区扶贫办副主任顾冬梅说。
“可再生式”造血,深化精准脱贫
“岗位有了,村民劳动的积极性高了,收入也增加了。”陆克祥认为,低收入人口专有岗位的开发,改变了以往的“给点钱”式的输血扶贫,变为“可再生”造血脱贫,激发贫困户的脱贫斗志,为贫困户量身定制专有岗位,贫困户通过自身劳动获得劳务收入,增强了脱贫的稳定性和长效性。
截至当前,全区第一批近500名符合条件的低收入人口已经上岗就业,脱贫攻坚战获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区扶贫办正在对有关镇(街道)上报的第二批人员进行公示。
“每月5日前,全区各镇(街道)都需上报新开发的专有岗位及拟用工人员名单,并按相关要求及程序用工。”顾冬梅介绍道,我区建立了未脱贫动态分析机制,本着“按需开发、随时申报、即刻就业”的原则,要求各镇(街道)每个月上报未脱贫户收入和经济薄弱村经营性收入,时刻关心脱贫序时进度,将月度收入有效衔接,及时掌握农户和薄弱村脱贫进程,对未脱贫重点人群、未脱贫经济薄弱村重点跟踪,做到动态监测、适时预警、按期脱贫,确保符合条件的未脱贫零就业家庭人口有岗位、可增收、保脱贫。
下一步,淮阴区将持续开展专有岗位助力精准脱贫,最大限度地满足未脱贫户和有返贫风险的已脱贫户就业增收需求。(姚 倩 周兴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