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到2017年底,淮安区已实现4.16万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脱贫,15个省定经济薄弱村集体年收入达18万元以上并实现新“八有”标准,分别完成了“十三五”扶贫目标任务的35.4%和55.6%。淮安区“十三五”以来扶贫开发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得到了省扶贫办、省国土资源厅等帮扶单位的肯定。
增收项目推进有力。淮安区统筹整合扶贫资金3930万元,分别在苏嘴、漕运等镇实施现代生猪养殖基地建设项目,建成后预计年收益可达373.63万元,可带动1500多户低收入农户就业、2.46万名低收入人口增收。在平桥、施河等镇建成标准化厂房20幢4.2万平方米,年租金302.4万元,带动1200多名低收入人口增收。在钦工镇天裔鸽业购置245幢标准化鸽舍,已收益年租金390万元,惠及24个经济薄弱村,带动5000多名低收入人口增收,吸纳近300名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就业。
产业扶贫扎实开展。淮安区抓住省农委支持重点地区产业富民发展机遇,编制了全区特色产业扶贫三年规划和5个产业脱贫示范村特色产业脱贫规划,争取省农委产业富民资金850万元,在7个乡镇8个经济薄弱村实施产业富民项目8个,目前已经建成4个。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一点五试”改革创新模式,将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社区股份制改革、产业扶贫、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等五项农村改革试点近2600万元资金进行整合,建成后6个试点村预计可增加集体纯收入318万元,带动300多户低收入农户增收、600多名低收入人口就业。
片区开发成效明显。近年来,淮安区借助省委省政府“六大片区”连片开发契机,制定了渠北片区“十三五”整体帮扶规划,编制帮扶项目53个,其中基础设施类项目13个、产业发展项目31个、民生实事项目9个,总投资达43.17亿元。区财政每年安排近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推进渠北片区项目开发。截至目前已经实施项目34个,投资达8.47亿元,渠北片区产业发展基础和群众生活基础配套设施不断完善。
落实政策聚焦深度贫困。淮安区大力实施“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保障扶贫、金融扶贫”等政策扶贫工程,按照“精准滴灌、精确到人”的帮扶方式,对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户实行应保尽保。提高因病因残致贫农户医疗救助水平,实行“先诊疗、后付费”,从2017年开始,建档立卡贫困户“新农合”个人自缴费部分由区财政全额兜底。把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全面落实精准扶贫补充医疗保险工作,2017年度精准扶贫补充医疗保险累计赔案889件,赔付医疗费用329.45万元,其中最高个人获得赔款近47000元,最低1000元,案均赔款3700元。(杨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