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惠康拯 侯春生)在灌南县北陈集镇尹荡村开元帽厂,笔者看到生产车间工人们来来往往,正在打包准备装货发车运往非洲国家。这个项目是该县特色产业扶贫的一个缩影,该厂现在已经带动当地近百名贫困劳动力就业。灌南县是省定12个脱贫攻坚重点县之一,近年来,该县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最大的民生工程,不断强化“精准可持续”理念,创新践行“四五六”精准帮扶模式,走出了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产业化扶贫工作之路,相继实施了小圈电商、高湖育秧、港嘴养羊等一批特色扶贫产业项目,实现了产业项目促进可持续精准扶贫的快速推进。至2018年底,全县28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全部实现脱贫,“十三五”农村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已脱贫18722户50578人,占建档立卡总人口的68.66%,贫困发生率降至3.72%。预计今年底所有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都将实现脱贫,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省重点帮扶县“摘帽”。
据介绍,灌南县在项目选择上确立了“四跟四走”的工作思路。坚持“总体规划、顶层设计、产业主导、分步实施、滚动发展”的原则,在发展产业项目扶贫中确立了“项目跟着市场走、能人跟着项目走、农户跟着能人走、资金跟着农户走”的“四跟四走”精准帮扶思路。该县在项目管理上采取了“五个精准”的具体举措,即精准确定帮扶对象,精准开展挂钩帮扶,精准落实到户项目,精准帮扶薄弱村发展,精准监管扶贫领域。在实施中完善扶贫项目实施管理办法、扶贫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严格规范资金申请、使用、拨付流程。2016至2019年,精准使用省市县财政安排的专项扶贫资金1.9亿元。
“自从村里搞特色产业项目扶贫以来,我们宋集村真的变化非常大,路也变宽敞了,还搞了绿化,河里鱼也多了,环境比过去好多了。”灌南县新安镇宋集村村民宋加和老汉这样开心地告诉笔者,“我们村实施了‘稻+渔’混合种养项目,田地整合在一起种,收售粮食也变得非常方便,各家生活都比过去幸福多了。”
灌南县在项目建设上探索出“六个结合”的帮扶机制,即与发展现代农业机械化相结合。以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建设为契机,在省定经济薄弱村中建设一批粮食烘干中心、农机合作社;与发展种养殖业相结合,目前该县形成了食用菌、稻渔综合种养、优质葡萄、淮山药四大特色产业,带动3.7万名农户就业,其中,食用菌年总产量达65万吨,总产值60亿元,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已达50余家。稻渔综合种养、优质葡萄、淮山药种养面积达11万亩,年产值8.6亿元。与发展新兴产业相结合,在百禄镇大南村等9个经济薄弱村实施屋顶光伏项目,年收益约160万元左右;在小圈村兴建了电商产业园,去年底村集体经济收入已突破70万元,帮扶项目直接带动当地农户就业突破600人,小圈电商产业园销售额突破6000万元。与中小企业园建设相结合,在百禄镇中小企业园建设了5200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带动2个经济薄弱村年增收25万元;在田楼镇中小企业园标准化厂房上兴建了光伏电站,每年为2个村增收15万元。与落实上级配套政策相结合,通过实施光伏到户、肥羊养殖等项目促进扶贫小额贷款发放;积极争取当地仓储增容的扶持政策,合作兴建国家粮库,每年为2个经济薄弱村分别增加25万元的收益。2016至2019年,累计投入资金2.56亿元,共实施各类到村帮扶项目22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