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记者走进丰县师寨镇小韩村新型农村社区,一排排白墙黛瓦、典雅整齐的小洋楼矗立眼前。楼前楼后,越冬花木依然葱翠。商业街两侧,医务室、健身广场、篮球场、图书馆、村史馆等设施一应俱全。
师寨镇党委书记王峒清介绍,一年多前,小韩村农民住的全是低矮砖瓦房,村内路面坑坑洼洼、污水横流。
2018年,丰县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工程开始后,小韩村迅速启动,将原小韩、魏庄、孙庄三个自然村连成一片,建成了占地136亩的新型社区,安置农户828户。
原孙庄自然村村民王环环于今年初搬进新家。她告诉记者,她家115平方米户型加上一楼62平方米老年房,总价14万元,老房抵扣后,另外只拿了3万多元。
“搬进新家,生活品质提升了一大截子。”王环环说,新村不仅干净漂亮,设施齐备,更让人舒心的是,从选址到户型设计,农民群众都全程参与。“住在自己选择、自己参与设计的房子里,能不幸福吗?”王环环说。
王峒清告诉记者,像小韩村这样的新型农民社区,全镇已规划建设5个,目前已建成3个,2600余户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得以改善。
尊重农民群众意愿,最大限度为农民群众进行“个性化”量身定制,是丰县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工作的最大特色。
去年以来,该县落实省和徐州市加快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工作的部署要求,把农民住房条件改善摆在首位,全县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改善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县委书记、县长娄海表示,丰县严格按照人性化原则,在综合考量村庄房屋情况、农民群众承受能力、收入情况、农民群众意愿的基础上,进行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推进,绝不贪大求快,不搞“一刀切”,坚决杜绝强制拆迁、赶农民上楼等问题的发生。
“先规划后建设,是丰县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改善工作的最基本要求。”丰县住建局局长、县农房改善办主任李明文说,为优化全县镇村布局,丰县聘请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担纲设计,确定了“1+12+139”城镇布局结构,即1个主城区+12个中心镇+139个新型农村社区和集中居住点。
根据规划,2018-2020年,全县共安排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项目79个,其中改善提升型22个、新建型57个,可安置农户26755户。截至目前,已开工建设17320户,已建成上房小区30个,6500户农民喜迁新居。
丰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李宏涛介绍,为充分尊重农民群众意愿,在居住去向、建设或安置方式、房屋形成和具体户型方面,全部让农民自主选择。“对自愿进城入镇落户的农民群众,采取货币化补偿等方式;对自愿留乡的农民群众,采取置换、流转等方式处置原宅基地。”
在师寨镇河畔田园新型农村社区,记者看到,一幢幢两层和三层别墅拔地而起,主体楼房已经封顶,再用一个月就可以交付。据介绍,河畔田园集聚了小李庄和魏堂两个行政村的安置房,共建有169幢楼房和8幢一层的老年房。
小李庄村村民霍召华说,自己不想住高层,就选了135平方米的两层别墅。“当时新村的选址、户型、面积都是根据老百姓意见进行设计的。”
小李庄村支部书记霍春雷介绍,为了选址,小李庄村和魏堂村联合召开了多次村民代表座谈会,大伙看了好几处地址,最终根据多数人意见,选择了靠近137国道的这个地块。
“在户型的设计上,更是一家一户地统计征询。每家希望面积多大、两层还是三层,都一一填表登记,汇总后形成详细方案,比如两层建多少、三层建多少、大中小户型各多少,全部是一对一定制。”霍春雷说。
在小韩村,村党支部书记韩本国告诉记者,该村同样根据每一家意愿,设计出85、104、115平方米三种户型;就连老年房,也分别设计出43、49、55、62平方米四种户型。“建设之前,每家在几幢几室都经过了老百姓的选择和定位。”
“老百姓的房子怎么建,当然要由老百姓说了算。”丰县政协副主席、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韩以振说,该县在规划建设中,采取“三先三后”原则,即先征询后启动、先统计后设计、先上房后拆除,充分保障百姓利益。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少数实在不愿意搬迁的,该县也没有强制。目前小韩村尚有8户未拆迁的农民群众,依然住在老房子里;小李庄村也有12户没有签字。丰县住建局副局长司少国表示,县里充分尊重他们的愿意,等以后他们想拆迁安置的时候再另行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