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洁的街道,设施完备的红色家园小区,果蔬采摘园外物流运输车来来往往,红色旅游景区外的旅游巴士络绎不绝……夏日,漫步在淮阴区刘老庄村的红色大道上,田园里浓郁的幸福气息扑面而来。
76年前,82名新四军战士在这里英勇牺牲;11年前,刘老庄被列入省定1011个经济薄弱村之一;如今,这里成为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在刘老庄村党总支书记朱林的带动下,历经10多年的拼搏,刘老庄村已经“蝶变”成村集体收入超170万元、人均年纯收入2万元的省级示范村。产业兴旺、百姓富裕、乡风文明——一个有着光荣传统却又积贫积弱的村庄不仅实现了脱贫摘帽,而且还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
产业发展 村民生活“富”起来
日前,淮报融媒体记者走进淮阴区刘老庄村红色大道旁的香园农庄,新鲜上市的水蜜桃正装车待发,准备运往淮安市区、南京、上海等地。“我们农庄的水蜜桃今年6月开始采摘出售,目前已经采摘销售15亩地,每亩3000斤左右,每斤售价约15元。今年首次采用线上销售的模式,每天订单不断。”香园农庄负责人朱海兵告诉记者,刘老庄村果蔬采摘园成为刘老庄绿色发展的一抹亮色。目前,果蔬采摘园以水果采摘为主,配套建设餐饮、休闲娱乐项目,功能齐全、环境优美。园区内各类水果蔬菜产品远销广东、山西、河北等地,实现年产值5000万元,解决本村和周边乡镇300余人就业,人均月增加收入1000元。其中,香园农庄葡萄园项目总投资500万元,成为淮阴区第一个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同样,在闽丰食用菌有限公司的恒温大棚内,杏鲍菇长势喜人。公司占地60亩,每天可生产各类食用菌3万斤,年产值近亿元,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30万元,为300名农民提供就业岗位。
“刘皮古寨,天边海外”八个字,曾是刘老庄村的真实写照,意指刘老庄村曾经的落后面貌。直到2008年,刘老庄村仍是省定经济薄弱村,全村无集体经济,无企业,且负债7.8万元。“村民的主要生计模式为外出务工,土地利用效率极低。”一说起刘老庄村的过去,刘老庄村党总支书记朱林感慨万千,他告诉记者,2009年下半年,他回到了家乡担任村书记。“我放弃了年收入六七十万元的工程项目回村做了党总支书记,不为别的,就想通过我的努力让乡亲父老过上跟城里人一样的小康生活,革命老区决不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随后,朱林召集全村的党员干部集资127.5万元,成立刘老庄村天元建筑工程公司,购买工程机械,承揽工程。这一招让村集体收入由负转正,公司一年还清借款,此后每年为村里创造利润超百万元。
2010年开始,朱林带着村里干部和群众代表上山东、到福建,让刘老庄3493亩土地全部转成千亩连片的日光能大棚、果树采摘园、精品苗木园、光伏太阳能发电厂,将农民的土地承包权折成股份,加上先后引进的闵丰食用菌、大阳生态园、正雄制衣、影视基地等项目,带动全村734名劳动力全部就业,外出打工的村民也绝大部分返乡就业,自主创业。刘老庄的土地流转带来了全村高效农业的迅速发展,农民就地就业成为上班族,使刘老庄村真正从低效的分散经营走上了高效的规模化经营之路,土地经营效益大幅提高。
“上级政策为刘老庄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但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靠自身‘造血’,激发内生动力。今年上半年,我们利用光伏电站下面的废沟、废塘发展龙虾产业450亩,目前长势良好,下半年将产生经济效益300到500万元。还引进淮安盈通纺织品有限公司,现已投入运行。该项目可为村集体增收50万元,村人均增收1500元。”朱林说,刘老庄村还依托当地红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乡村红色旅游、生态观光游。
现在的刘老庄人一年有“四金”保障:土地拿租金、上班拿薪金、国家有补金、合作社里还有股金。今年村集体经济在去年基础上有把握增加至少40万元。村民的消费能力也不断提高,很多村民在淮安市区购买了商品房,半数以上农户购买了小汽车。
生态宜居 村容村貌“美”起来
村民的生活富裕了,村集体资金也有了一定的积累,朱林和村两委却没有满足现状,停滞不前。“致富要让大家有奔头,老百姓连住都住不好,还谈什么吃、穿,还谈什么满意度和幸福感呢?”朱林这么说道。2009年,经村两委和议事会全体成员充分讨论,决定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争取资金,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以整村推进的方式建设红色家园小区。
“我们拆除了村里所有老庄台,填平所有废沟废塘,共新增耕地1200亩,以此为基础争取土地增减城乡挂钩项目资金,建设红色家园小区。”朱林说,至2011年底,红色家园小区20栋5层标准化住宅楼全部交付使用,人均居住面积超过30平方米。通过红色家园建设,村容村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村民的居住条件得到根本改善。2012年1月9日,该村588户村民全部搬进红色家园小区,里面配套建设了幼儿园、卫生室、老年活动中心、健身广场。同时,村综合服务中心、附设村部、卫生室、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图书室、诗画室、电教中心、棋牌室、放映室、文化长廊、秸秆沼气、自来水等各种各样的配套设施,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2012年我搬进了红色家园小区,不仅跟城里人一样住上了楼房,还用上了沼气,物管费全部由村里承担,这是城里人所没有的待遇。”村民葛从义喜笑颜开地告诉记者。
随着村集体收入的增加,刘老庄村先后筹资1亿元建设刘老庄红色大道以及污水处理厂、管网、垃圾中转站等环卫设施,大力实施路灯、绿化等美化亮化工程和农桥改造,为村民提供了优质的公共服务设施。经过精细化建设和治理,刘老庄的村容村貌发生根本变化,村民生活环境得到根本改善。为提高服务质量,刘老庄村还建成了全新的社区服务中心,现代化的一站式服务使村民在村内便可办理医疗、养老等多项业务。“合作医疗、养老保险村里全包,个人不掏钱,谁考上大学、生病住院,村里发补贴。”朱林说,村两委在扶危济困等方面采取了若干举措,使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大大提高。近年来,村两委形成了“三个一律”:村民子女考上大学的,村干部一律上门给予2000元以上的奖励,并跟踪帮扶,直至顺利毕业,本村籍大学生毕业返乡创业并解决20个以上本村村民就业的,大学期间培养费由村集体承担;村民生病到区以上医院住院的,村干部一律到床前看望,并根据实际情况给予500-12000元不等的大病救助金,或开展募捐活动,直至其康复出院;乡党委发给村干部的年终奖金,一律用于困难户救助和慰问。
现在的刘老庄村,商场、超市、幼儿园、医院一应俱全,有了“苏北小华西”之称,干净漂亮的居民区,水清草绿的沟塘,平整宽阔的柏油路让刘老庄村民再次挺直了腰杆,各项福利政策让村民们厚了家底。
党建引领 乡村治理“强”起来
“分享学习强国学习体会、建立党员学习帮扶微信群、五星党员户评选、党员给村民当义工……自从朱书记来了之后,我们党员活动内容更加丰富了,这些有意义又接地气的活动,让我们党员感受到自己的责任,也让村民竖起了大拇指。”村民金坤明说。日前在村头,记者遇见回村当义工的党员金坤明。“农忙季节,左邻右舍有的人家人手不够,我就请了几天假,回村当义工帮几天忙。”金坤明边走边说,“党建是各项事业成败的基石,我们村的党建工作远近闻名,作为刘老庄的党员我们脸上也有光。”
“党员是群众的主心骨,主心骨就得有主心骨的样子。在刘老庄,不论老党员、新党员,每年都要为村民做义工。”朱林说,刘老庄村建立了“5+3”义工队,每位党员每年5个义务工,分片负责小区内一棵风景树栽培与管理,负责一个单元10户村民的卫生、治安的监督与邻里矛盾的调解,联系一户低收入农户,帮助他们制定发展计划、联系工作,解决实际困难。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凝聚了脱贫攻坚力量,用党建带动扶贫,以扶贫促进党建。
刘老庄村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和发扬了刘老庄连的红色精神,将村庄的发展与八十二烈士可歌可泣的历史联系在一起,以此凝心聚力,增强村民的自豪感与使命感,并将其制度化、常态化,从而使得红色文化深入民心。每年3月18日,刘老庄村两委都会组织干部群众赴陵园开展纪念活动,以仪式强化红色教育,让村民始终牢记先烈的英勇事迹,鞭策村民继承先烈遗志,为村庄的发展出力献策。“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候站得出来,危急时候豁得出来”。每月10日上午,是全村的党员例会,对照八十二烈士精神,党总支要求全村所有共产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认真述职,并由所有参会党员给党员干部打分。刘老庄村无论党员还是普通群众都从村庄发展大局出发,少数服从多数,个人服从集体,稳定有序推进刘老庄村经济建设。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小家庭和和美美,咱们和谐社会才能搞得起来。”在朱林提议下,从2010年起,村两委在刘老庄村里开展了“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最美家庭”等一系列评比活动,营造村民爱国爱家爱集体,人人为建设和谐美丽刘老庄添砖加瓦的浓烈氛围。活动开展以来,全村的文明户达到96%以上。“我们村十年时间里,没有一位违法犯罪的干部,连违纪的也没有。”朱林自豪地告诉记者,近年来,刘老庄村陆续获得“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全国争先创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和“江苏省最美乡村”等称号。
“我们刘老庄人将继续传承红色精神,创新实干,把刘老庄村的乡风文明建得更好,未来将持续打造以‘红色文化+绿色产业+水美生态’为特色的田园乡村。”朱林说。
融媒体记者 左文东
融媒体编辑 胡凌轩
通讯员 颜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