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盱眙:集聚乡土人才生力军 开启乡村振兴新局面
2019-07-15 17:04:00  来源:新华日报  
1
听新闻

  “我镇张启强创办的盱眙碧根缘农业,截至去年底共培育树苗7万棵,营业额达到100万元,直接带动80多位农民就业。”盱眙县桂五镇党委书记蒋林海在该县一季度人才工作述职评议会议上介绍说。

  盱眙县因地制宜,充分发挥“盱眙龙虾”这一金字招牌,挖掘盘活“土专家”“田秀才”,建立完善申报、奖励和带动机制,真正让乡土人才成为乡村振兴的最有力支撑。

  “硬核”政策让乡土人才干起来 

  “前几年我们就想扩大规模,无奈资金跟不上。今年我们办到了农商行的‘虾易贷’,种养面积扩大了3倍,预计能多赚5万多块钱。”江苏省劳动模范、盱眙县龙虾养殖大户王朝文说道,他口中的“虾易贷”就是盱眙为扶持龙虾产业而量身定制的。

  龙虾产业,看似准入门槛很低,实则处处是难题。为帮助“王朝文们”切实解决土地流转、资金困扰等实际难题,盱眙县将乡土人才培育纳入县“都梁英才”人才计划,明确了创业培训、信贷服务、土地利用等一系列优惠政策,“虾易贷”也是其中之一。该项产品将贷款信用额度由原来单户10万元提高到100万元,如今又推出了“虾稻(莲)致富贷”,扩大了对龙虾稻生产、加工、销售的服务范围,对整个龙虾产业链给予全方位金融支持,目前已累计发放信贷资金2.4亿元,支持了2000多户。

  2014年,原北大毕业生段德峰决定回到家乡盱眙黄花塘镇创办小河农业。几年来,他不仅通过政策扶持流转了该镇1680亩土地发展“虾稻共生”,共同发展近4万亩的“虾稻共生”合作农场,还先后成立了小河食品、湾塘谷食品等深加工公司,预计今年营业额将超1亿元,并吸纳周边500户农户成为合作农户,平均每户年增收7.5万元。

  补齐短板让乡土人才强起来 

  “我想先承包200亩稻田‘蹚蹚水’,虾稻效益好的话再扩大面积。”盱眙县桂五镇建军龙虾养殖家庭农场负责人汪建军,不久前和70名虾农一起走进盱眙技师学院的课堂,主修水产养殖后作出了新的种养规划。

  一直以来,乡土人才素质、知识、技能等方面的不足成为了制约他们做大做强主要因素。盱眙以当地技师学院为载体,成立了龙虾创业学院,开设了龙虾专业委培班和轮训班,实现了从虾苗繁育、水产养殖、烹饪实训、产品加工等一二三产全覆盖。同时,先后引进了中国工程院张洪程院士工作站、上海海洋大学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通过选派镇街、村居两级乡土人才进站跟班学习,让他们“不出乡、不出县”就能开阔视野、增长本领。

  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新秀、盱眙“红胖胖龙虾”创办人芮峰,谈起联合创办盱眙龙虾创业学院时,“当年我尝试龙虾真空包装时,因为不懂技术吃了很多亏,损失也很大,现在就想为后来者做点事情,让他们真正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

  红旗堡垒让乡土人才“香”起来 

  “我作为一名村书记,将尽自己所能带领全村人共同致富,这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振兴的责任。”黄花塘镇时集村支部书记刘建保始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当初的承诺。他用自己14年的龙虾养殖经验,引导帮助全村382户农户发展“虾稻共生”面积5300亩,亩均增收3600元。

  乡土人才常年活跃在农业农村一线,村书记长期在田间地头“摸爬滚打”。如何让两者强强联合,发挥致富带富叠加效应?盱眙县着实下了一番功夫。一方面,积极推选政治素养硬、学历层次高、带富能力强的优秀乡土人才担任村书记,为村民送去带领致富的“领头雁”“引路人”;另一方面,在全县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中成立了龙虾养殖、生态农业等5个党总支32个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乡土人才引领作用,实现了852名党员专家点对点结对帮扶指导。

  “加强本土实用型人才培育,围绕乡村振兴发掘行业英才,保证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促进本土人才队伍成长壮大。”盱眙县委书记梁三元在县委十四届七次全体会议上作报告,也是盱眙县委对聚焦乡土人才培育,助推乡村振兴作出的庄严承诺。

标签:
责编:贾晓君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