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扬中市八桥中心小学校园里,总有一位女孩扭曲着身体,艰难地迈着步子,同学们看到她行动不便,总有人快步走上去搭把手,帮一帮她。女孩总是微笑着说:“谢谢,我能行。”
女孩叫李敏玉,是八桥中心小学五(1)班学生。她患有先天性脑瘫,因为病情她右手严重变形,身体也弯成了S型,但她身残志坚,用自信的微笑和阳光的心态感染身边每一个人。
在家里,李敏玉主动为家人分忧,不仅可以做到生活基本自理,还能帮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在学校,李敏玉刻苦学习、善思好问,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尽管自己身体不便,但她却乐于助人,同学们向她请教学习上的问题,她从不厌烦。每逢学校举办各类活动,她也都尽可能来到现场,为同学们加油打气。
李敏玉的理想是做一名特殊学校的老师,将来帮助更多像自己一样的孩子,让他们学会用微笑面对生活,让世界充满爱意。
8岁的孩子,会选择如何过假期?看动画片、上兴趣班、又或者是出门旅游?无论如何,你可能不曾想到,一个8岁的孩子会利用寒暑假和周末,行程1000多公里,对城乡300多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古井,通过收集资料、实地走访、现场取样等方法进行深入调查。
这个孩子叫马梓霖,喜爱家乡徐州的人文历史和传统文化,尤其对错落城乡的古井有着浓厚的兴趣。一口古井、一段历史、一份传承。2年的时间,马梓霖收集了徐州城乡30多口古井资料,先后写了100多页调查日记,拍摄了300多张照片和30多部视频。并参与撰写《徐州市主城区古井水质与现状的调查报告》,这项研究获得第十四届徐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第三届徐州市科技创新“市长奖”。
马梓霖觉得,保护古井、保护水资源应该是每一位徐州人的责任。作为徐州市泉山区中心小学二(2)班的学生,马梓霖多次在班级和学校进行各种形式的宣传介绍,引导更多同学了解古井、喜欢古井、保护古井,让一口口古井焕发新的生命活力。
一位11岁的小女孩,选择作为西部格桑花助学小志愿者,参与支教。不光如此,她还写出了一本十多万文字的书——《愿做一朵格桑花》。
女孩叫范淑媛,是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五年级学生。在书中,范淑媛图文并茂,把一个个发生在青海高原上生动而又感人的支教故事娓娓道来,既有温馨的同学情、师生情,也有如厕的尴尬,耗牛进校园的趣味。
小小年龄,参与支教。这一切都是受到一个人的影响。一年级时,范淑媛的妈妈作为志愿者前往青海囊谦县支教一个月。通过和妈妈视频,范淑媛了解到在西部偏远地区,有一群渴望知识、渴求成长,却因贫困失学的同龄人。于是,她带着同学们踊跃参加各类助学公益活动,为西部的兄弟姐妹们送去精神食粮。
2017年起,范淑媛连续两年暑假跟随妈妈一起去囊谦县参与“支教”,成为“格桑花西部助学”小志愿者。她克服高原反应,与藏族同伴同吃同住、共同学习,还担任了“格桑花”广播站的小主播,教小伙伴们汉语拼音、成语,宣传卫生保健知识等。她用日记记录下自己参与“支教”的点滴经历,将它们命名为《愿做一朵格桑花》,并于2018年11月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范淑媛和妈妈约定,今年争取再次进藏,而这一次,她还有一个特别的礼物想要带给远方的朋友,用卖书所得的钱去再去做一本主题绘本。她想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带动更多的人关注西部的孩子、关注西部的教育。
看一眼汉字就知道笔画数,哪怕是一组汉字也能瞬间说出笔画总和……今年2月,在央视播出的《挑战不可能》栏目中,宿迁沭阳县怀文中学初一学生徐睿的登场不仅赢得了挑战,还引得观众连连惊叹。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舞台上的精彩表现,与徐睿的兴趣爱好分不开,更与他勤奋息息相关。徐睿从小爱好广泛,喜欢弹钢琴、收集各种枪械模型。在学校里,他低调谦虚,成绩优秀,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徐睿对辨析汉字笔画数有着独特的天赋,每当语文老师讲解完汉字的偏旁结构之后,他就速记汉字的形状和笔画。只要一有空,他就和字典为伴,寻找一些比较复杂难写的汉字,强化自己的理解力和记忆力。
2018年,出于锻炼提高自己的目的,徐睿报名参加了央视《挑战不可能》节目。为了能在挑战中有更好的发挥,录制前几个月,徐睿在学习之外,每天早上五点起床,晚上十一点多睡觉,挤出休息时间去练习。经过反复练习,徐睿的用时越来越短,正确率越来越高,历史最快记录更是达到了每个字0.62秒!
徐睿说,汉字是中国人的智慧结晶,每一位中国人都应该为拥有如此古老和美好的文字而感到骄傲和自豪。能速辨汉字笔画并不是最终目的,他更希望通过这种特殊的形式让更多的人爱上自己的母语,学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WWW.JSCHINA.COM.CN
统筹:袁涛 张翔
执行:吴冠文 刘浩 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