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捐髓救母,参军入伍,人生忠孝能两全
戴煌宸,男,1999年7月出生,共青团员,现服役于北京卫戍区警卫一师。
有人说,金子是最纯美的,但比金子更美的是人的心灵。在启东市南阳镇康乐村,有一个孝老爱亲的好青年,他的故事在十里八乡被传为佳话。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在母亲急需骨髓移植,戴煌宸义无反顾地站了出来,他对妈妈那份质朴的爱,让他变得勇敢、坚强。捐髓救母,从道德层面、从情感理念来说似乎都是理所当然,可这背后是少年的一颗“反哺之心”。常言道“自古忠孝难两全”,可戴煌宸做到了,“孝”是责任,“忠”是担当。
捐髓救母,百善孝为先
2016年6月,戴煌宸的母亲王礼玫被确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在半年多的时间里,父亲戴宇多次往返启东、上海等地,带着妻子四处寻医。2017年春节前,母亲王礼玫病情突然恶化,需要马上进行骨髓移植手术。医生将这一情况告知戴煌宸一家时,戴煌宸毫不犹豫地向医生请求捐献自己的骨髓。
2017年元旦刚过,戴煌宸跟着爸爸到苏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做骨髓穿刺以及凝血等几十项检查。“做骨穿时,妈妈因为心疼我,眼睛都哭肿了。其实妈妈每次做化疗、做检查的疼痛,比我抽血的疼痛要高出几倍。”戴煌宸心疼地说。在医院做检查的日子里,戴煌宸即使是再累,也会坚持每天都陪在妈妈的身边。“妈妈哭的眼睛总是肿肿的,爸爸不停地来回挂号、买饭,爸爸看着我们睡着了,也会在外面偷偷地哭,但回到病房面对我们的时候还依然很乐观,给我很大的鼓舞。”戴煌宸说,妈妈承受的疼痛肯定不亚于他,但当医生要给他抽血的时候,一旁的妈妈还是不停喊着“轻一点,轻一点,别弄疼孩子”。
等待配型结果的过程是焦急的,但是最终的配型结果却是令人欣喜的,戴煌宸的骨髓确认与他妈妈的骨髓匹配。当戴煌宸听说自己可以捐髓救母,他兴奋地对妈妈说:“妈妈,你不用担心,我可以救你了,你的病会好的!”
2017年1月12日,戴煌宸接受了捐献骨髓的手术。手术中他体内的造血干细胞源源不断地分离抽取出来,输入到隔离仓中妈妈的体内。捐献手术后大概 1~2 个星期戴煌宸都感受到骨头发出的阵阵剧痛,实在疼的厉害时,哪怕是吃了止痛片还是整夜疼的睡不着觉。但是在妈妈面前,他从来都不把疼表现出来,尤其是听到妈妈开心的说手术后感觉身体好了很多,就像没病一样,戴煌宸心里感到十分开心,身体上的痛也算不得什么了。
术后,妈妈的身体逐渐好转,但是巨额的医药费却让这个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加困难。刚刚步入大学的戴煌宸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利用寒暑假勤工俭学。当别的孩子正在无忧无虑的享受着家里给的生活费过着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时,戴煌宸正在辛苦的做着各种兼职,只为了给家里补贴一份家用。入学后的戴煌宸学习刻苦努力,热爱所学专业,尊重师长,与同学相处融洽。在室友的眼里,戴煌宸是个非常友善和“忙碌”的人。除了学习还要勤工俭学,别的同学在宿舍看小说、打游戏的时候,他正在努力的做着各种兼职。戴煌宸不但在学校表现出色,在家里也是一个非常孝顺、善解人意的孩子。为减轻爸爸的负担,他主动承担照顾妈妈的重任,给妈妈抚背揉肩、端饭倒水,讲一些笑话,逗妈妈开心。
参军入伍,忠心献祖国
每一个男生心中都有一个军人梦,戴煌宸也不例外,还在读书的他看到了大学生参军入伍的宣传单,激起了他志愿参军保家卫国的决心。家乡征兵工作一开始,他立马选择去报名了,却由于年龄太小,没有入选。妈妈生病的这年,他再次报名入伍,但是由于捐献了骨髓未能通过身体检查,又要忙着照顾妈妈,入伍的计划只能又耽搁了下来。
纵然十分失落,但那股参军入伍的热情在他的心里却从未熄灭。提起入伍,他总是骄傲的说,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我愿意把自己的青春洒在军队的热土上,做人民的儿女,做人民的子弟兵,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无比崇高的志向和荣誉。父亲戴宇也十分支持儿子去参军,不断安慰他,忠孝两全,能养出你这样的好儿子是我们的骄傲,今年失败了我们明年继续报名。参军光荣,这不仅仅是自己的荣誉,更是一个家庭的荣誉。
一次失败,不放弃;两次无缘,再坚持;三次如愿,梦实现。2018年夏天,戴煌宸再次应征入伍,他对自己说:“无论如何我一定要实现自己的军旅梦想”。报名、体检、政审,通过一系列的征兵程序后,在家等候结果的戴煌宸忐忑不安。也许是他的那份坚持与初心,换来了最后的成功。在家人的陪伴下,戴煌宸在启东人民武装部参加了入伍前的欢送会。晴空暖阳下,戴煌宸身穿迷彩服,笑得畅然。这个当兵的梦,他做了多年,终于在2018年的初秋,得以实现。
圆梦,不仅是自己的梦,更是整个家庭的梦,连续三年的坚持不懈,才圆了当兵的梦想。如今,经历过三个月的新训让他更加坚定自己的军旅梦,向未来迈出更加坚实步伐。他骄傲的说:“我一定在部队好好干,把兵当好,当个好兵,成为家人眼中的骄傲!”
重任在肩,光荣在前,齐家治国,忠孝为根。戴煌宸先后被评为“启东好人”、“启东好青年”、“南阳楷模”,他的事迹感动和激励着江海大地上的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