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扶贫助困 > 傅智晔
姓  名:傅智晔
出生年月:1994.02
追梦故事:

  傅智晔,男,1994年2月9日生,共青团员,大学本科学历,现为南京市公安局玄武分局民警,工作上,他力争上游、勇于担当,工作两年来先后获南京市公安局嘉奖3次、2018年度优秀公务员、南京市公安机关警种业务能手、南京市反恐处突比武手枪射击第三名、第五届玄武区“青年先锋”等荣誉。他在立足本职工作的同时,从上大学时开始,便多次前往青海藏区支教、走访、调研。

  2015年开始,他先后为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贫困儿童筹集文具、衣物、生活用品等累计10万余元,邮政大包裹130余袋,并与朋友共同资助5名藏区贫困学生继续学业。

  2017年参加公安工作后,他牵头组建分局“萤之光”志愿服务队,2年来在校园、敬老院、残疾人康复中心等开展各类扶贫助困活动百余次。

  2018年,“萤之光”爱心志愿服务队被评为全市优秀志愿服务组织;“萤之光”爱心志愿服务项目在南京市青年创意益项目评审中,获得青年志愿服务项目类一等奖。

  “1800天情系藏区,只为格桑花尽情绽放”

  高中毕业时,傅智晔骑行青海湖,偶遇一位名叫洛桑的藏民,洛桑热情地邀他到家里做客。当时,他抱着一个旅行者的心态想去了解一下藏民生活,便骑车前往。做客时,他发现那里的生活让自己羡慕:喝着山上流淌下来的水,骑着骏马,日常的食物是自己亲手做的青稞饼、酥油茶。他觉得那是一种世外桃源。

  2015年,傅智晔去甘肃参加徒步戈壁公益越野挑战赛。结束后,他决定再去看看洛桑一家。本来只打算小住几天,可是饭后和他们闲聊时,他得知,洛桑家养了四五十只羊,一家九口人一年辛苦下来,收入只有2万多元,经济上很不宽裕。于是,他便在朋友圈发了一条微信,希望大家能够将闲置的衣服和日用品寄过去,自己在当地接收。从那条朋友圈开始的一个多月中,洛桑的村子陆续收到了近40个包裹。起初,他是以帮助朋友的心态在做这件事,但发出的那条微信在朋友圈引发如此大的影响,他意识到其实自己可以做得更多,通过走访,他了解到了洛桑的村子的情况,他们村到最近的共和县骑摩托车要一个半小时,到西宁要五个小时,村里面最急切解决的是孩子上学问题,因为最近的幼儿园离村有5公里远,上小学则要到乡里,往往七八岁的孩子便要开始住校生活。当孩子上大学后,一家一年的收入只够一个孩子一年的伙食和学费开销。他便决定用暑假的时间留在当地进行支教、调研和物资分发工作。

  暑期支教回来后,傅智晔想起了作家小鹏的一句话——“我们修不起路,但我们可以送鞋”,自己没有办法长期在藏区给孩子们当老师,但自己可以为孩子们募集物资。说干就干,他利用2个月的时间募集各类学习、生活用品30余麻袋,装了整整一车,去邮局寄送时,筛选、分类、整理各类物品近一周的他,腰已经酸疼到直不起来。

  国庆节,他提着32套全新的棉衣,又一次坐上了那班36个小时南京到西宁的绿皮火车,有人问他,你还是学生,不买机票能理解,为啥连买硬卧都舍不得,硬座36个小时,你吃不吃得消。他笑笑不说话,因为之前寄送30个大包裹,花光了他一个多月的生活费。

  火车-长途车-短途车-摩托车-步行,第二天夜里,提着两大包棉衣他终于赶到了洛桑的家里,提着包裹的手,早已酸疼的失去知觉。第三天一早,他们借了一辆农用卡车,翻过垭口,到县里的邮局把之前寄送的物资取上,赶回村庄时候,孩子们已经整齐的围坐在草地上,在大城市孩子眼里看来一些平常到不能再平常的物件,这些藏族孩子拿到手里,你很难想象他们的喜悦,跟过节一样。

  第四天晚上九点,傅智晔准备启程回西赶第二天早晨的火车,不太会说汉话的藏族老人拉着他的手说:“小伙子,喝杯酥油茶再走吧。”藏族孩子们打着十几个手电把村前的道路照的敞亮,一直跟在车后面,直到看不见。

  从2015年的第一次支教开始,2016年、2017年、2018年傅智晔先后通过“开学前的28个书包”、“32套棉衣给孩子过个冬”、“1000张相片,1000个梦想”、“点亮藏区孩子梦”、“藏族孩子”等活动,先后完成了为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江西沟乡上社村的30余名藏族儿童筹集学习用品、过冬衣物,为江西沟小学1000名藏族孩子留下一张成长相片,为赛什曲补习点的老师和孩子们送去补习用的课桌椅等公益梦想。

  “24小时心系人民,只为心中最初的理想”

  毕业后,他光荣的成为了一名人民警察。工作中,他送回过接处警遇上的迷路老奶奶;高温里,他从紫金山上抬下过突发疾病晕倒的游客;大雨时,他冲在抗击水灾的一线“银城东苑”;大雪时,刚下了大夜班的他又立即投入到志愿扫雪的队伍中去。

  他说,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为了将扶贫助困真正落到实处,他总是想着,怎样能多做一点,再多做一点,2017年五四青年节之际,他牵头组建分局“萤之光”爱心志愿服务队,广泛发动分局青年民警、辅警点对点继续帮助藏区贫困儿童的同时,从退休民警贺维宁手中接过了照顾百岁孤寡老人“张奶奶”的接力棒,定期前往金康天地护养院探望孤寡老人,先后16次前往南京博爱老年公寓、金康天地护养院探望孤寡老人300余人(次),捐赠日用品9千余元,志愿服务时间累积超100小时;跟佑康家园鼓楼康复站结对,定期前往康复站给心智有缺陷的群体讲课,陪孩子们过生日;跟长江路小学对接,定期对孩子们进行安全教育;跟浦口区桥林小学、青海省海南藏族治洲贫困学生对接,累计捐赠价值3.5万余元的学习文体用品。志愿服务队成立后,通过系统化、常态化的志愿服务活动,赢得了受助孤寡老人、贫困儿童的认可,系列活动被《人民公安报》、《新华日报》、“央视新闻”等权威媒体聚焦报道,产生了很好的社会示范效应。

  一个人做不了太多,但做一点就改变一点,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从一群人到一个组织,他步履不停,收获满满。

  他,是志愿者,虽是浩瀚星空里的一束萤火,但明亮若夜空中的星辰,温暖若冬日里的阳光。

  那一刻,他说吃过的所有苦都值得

  2015年国庆节前的周末,20岁的他把募集的生活、学习物资检查、分类、打包成近30个大包裹,用小车拖到邮局,忙了整整一天,腰都直不起来。

  2015年国庆节,他提着32套全新的棉衣,又一次坐上了那班36个小时南京到西宁的硬座车,有人问他,你还是学生,不买机票能理解,为啥连硬卧都舍不得,他笑笑不说话,因为之前寄的30个大包裹,花光了他的生活费。

  火车-长途车-短途车-摩托车-步行,第二天夜里,提着两大包棉衣他终于赶到了洛桑的家里,提着包裹的手,酸疼的失去知觉。

  第三天一早,他们借了一辆农用卡车,翻过垭口,到县里的邮局把之前寄送的物资取上,赶回村庄时候,孩子们已经整齐的围坐在草地上。

  你很难想象,在大城市孩子眼里看来一些平常到不能再平常的物件,这些藏族孩子拿到手里,他们的喜悦,就跟过节一样。

  第四天晚上九点,傅智晔准备启程回西宁赶第二天早晨的火车,不太会说汉语的藏族老人拉着他的手,不舍地对他说,孩子,喝杯酥油茶再走吧!

  夜是漆黑的,可是藏族孩子们打着十几个手电把村前的道路照的敞亮,他们一直跟在车后面,直到看不见。

  当藏族的小伙骑着马带他上山去看自己放羊的地方,跟他讲藏区的故事;当受助的孩子每每拿了奖状发来照片给他报喜;当农闲时洛桑翻山越岭一个人搭乘着火车用了2天多来到南京,只为送上孩子们的感谢信。

  那一刻,他说吃过的所有苦都值得。

  那一天,他看到了这辈子最多的笑脸

  2016年,傅智晔想,孩子们的学习、生活物资有了,特别困难的孩子也的到了长期的资助。接下来,他想在有限的时间里,自己还能做些什么?能给孩子们的成长带去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他想起了之前给孩子们拍照,孩子们都要拿着相机看好久,然后追着他问,这些照片能不能给他们一份,说长这么大了还没有真正去照相馆拍过照呢。

  他想,自己能不能在草原上搭一个照相馆,给孩子们留下成长中最珍贵的瞬间。说干就干,他利用实习的休息天,跑了一家又一家器材城,对比了一款又一款,终于找到支持现场冲印的打印机。草原照相馆,开业了。

  2016年的五一节前,他驮着几十公斤的装备、物料,来到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江西沟民族小学,用了3天的时间,给每一个孩子留下一张成长的照片,给每一个班级留下一张集体的合影,给坚守在支教岗位上的“西部计划”教师留下与孩子们最珍贵的回忆。时间,无法定格,但记忆可以。

  他说那三天的幸福感是这辈子都忘不掉的,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摆出各种姿势,一张张笑脸,在海拔3400的高原被定格,他说做微笑记录者的感觉,真好。

  那五年,他说从未料想有这么多收获

  2019年,傅智晔开始公益的第五个年头,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从一群人到一个组织,他从没想过自己能做这么多。他说19岁时高中毕业骑自行车环青海湖,24天骑回南京,沿途一路看,一路想,为东西南北发展差异之大所震惊,想着能否改变一些。他说20岁开始在大学期间支教筹集物资,感叹一路走来遇上那么多暖心的人、暖心的事情。他说现在工作了,有稳定的收入,也有了自己参与组建的“萤之光”玄武分局爱心志愿服务队,能做得更多,改变的更多。

  他收获了藏区孩子们最纯真的笑容。

  他收获给孩子们安全教育时最热情的掌声。

  他收获了“110妈妈”百岁老人的首肯。

  他收获了大家的支持和一整个朝气蓬勃的公益团队。

  他说,他说这五年,从未料想有这么多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