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E路同行 智慧江苏】AI识别、智能化管理、远程会诊……物联网让诊疗更高效便捷
2019-08-22 10:40:00  来源:网易  
1
听新闻

  8月21日,小编来到位于江苏省无锡市的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原无锡三院)采访了解到,该院围绕病人需求、提升医疗水平和精细化管理三大诉求,结合物联网信息技术,以移动护理为基础,制度管理和质量内控为方向,着力打造信息化诊疗模式。通过信息化建设促进医疗健康服务便捷化,不断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满足多元的医疗健康新需求。

  人工智能让肺结节识别更高效

  

  在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小编看到影像科医生正在利用人工智能肺结节辅助诊断系统对患者的肺部CT影像进行识别。系统仅用10s的时间就将4个肺结节全部找到,并显示出肺小结节长短径、体积、密度等信息,作出风险等级等定性分析。而这一过程通过医生肉眼识别往往需要花上4-5分钟的时间,这大大减少了识别的时间,提高了医生的诊断效率。“当然这只是一个辅助性的系统,对于被标注的结节我们医生后期还要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确认。”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医学影像学王主任向小编介绍到,“目前该系统对肺结节的识别率已达到94.5%,可以识别到最小为2-3mm的肺结节。”

  智能手持终端让医护管理更精细化

  

  在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每位住院的病人都会佩戴有一个带有芯片的智能腕带,护士通过一个手机大小的手持终端对病人的腕带进行扫描就可查询病人的用药、手术、护理情况以及医嘱。输液药品核对、用血闭环式管理……这些统统可以通过这个手持终端操作完成。据悉,这是一套基于RFID技术的医院智能护理系统,以物联网移动护理为基础,根据医院临床需求,向手术管理、临床输血、患者服务、物资管理、医疗质量控制等方面有序延伸。物联网病区移动护理项目的投入使用,革命性地改进和优化护理流程,实现患者身份识别100%准确;有效减轻护士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了医护人员90%的查询时间,把护士的时间还给病人。

  医联体远程协作系统让老百姓看病更方便

  家住黄巷社区的王阿姨,因心慌、多汗、间歇性四肢无力就诊于黄巷社区服务中心,被诊断为“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经过一段时间治疗,效果并不理想,社区医师建议她去市级医院进一步检查治疗。但王阿姨由于腿脚不便无法离开。正在她左右为难之计,社区医生通过紧密医联体远程协作系统,将病例数据传输到数据中心,为王阿姨连接江大附院远程会诊。通过手机APP,内分泌科华文进主任马上就获得了王阿姨的详细资料,立即与社区医生进行沟通探讨,给予了精准治疗方案。很快,王阿姨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此后,王阿姨每隔一段时间就通过紧密医联体远程协作系统向市级医院专家反馈近期身体情况、用药效果等,病情一直非常平稳。

  其实,王阿姨只是众多受益者之一,江大附院与黄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紧密型医联体远程协作系统以来,每天大概有10余例不同专科的会诊,每位患者都能得到便捷及优质的服务。

  紧密型医联体远程协作系统的建设,将优质医疗资源和先进医疗技术向基层医疗机构延伸,实现医疗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既提升了基层医院的医疗水平,又使得经验丰富的医疗专家能更多地为社会服务,为患者节省费用开支。通过让“数据多跑路”,让“患者少跑路”,实现了智慧诊疗,便捷就医。

标签:结节;识别;人工智能
责编:韩震霞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