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载“枫桥经验”历久弥新 谱写基层治理新故事
一根小热线撬动城市基层治理大变革——北京“接诉即办”听民意解民忧调查
江苏省创新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
我省从群众需求出发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织牢权利保障的严密法网,推进社会公平正义,把法治江苏建设推向纵深。
新华时论:为城市基层治理“铸魂赋能”
城市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城市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加强城市基层党建,重要性不言而喻。应该说,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在夯实党在城市的执政基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评论:“两笔账”算出基层治理能力和智慧
对于村干部而言,能否借助这一事关民生之事的解决有效缓解社会主要矛盾,就成为影响其治理能力的关键因素。
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助推基层治理更简约高效 “三整合”,提升乡镇街道效能
12月17日,全省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暨街道集成改革现场会召开。全省各设区市、县(市、区)编办主要负责人,省委政法委、省司法厅等8个省级部门有关同志,走进南京市秦淮区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以及多个街道、社区的党群服务中心,了解该区基层治理“两赋两强”做法。
徐州“动态清零”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 “党建+”注入基层治理新活力
11月下旬,徐州市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动态清零”现场推进会在大庙街道夏庄村召开。针对软弱涣散村支部书记更换频繁、班子配备不齐的情况,大庙街道打出“组合拳” 。为进一步提升干部素质,大庙街道以“理论学习+党性体检+主题党日”补钙铸魂,创新“习语课堂+初心加油站+流动课堂”建强队伍。纵向联盟— —把街道19个基层党组织分类整合为4个党建园区,聚焦组织建设、文明实践、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形成合力。大庙街道实施“ 1 + 1 10 × 10组织力倍增工作法” ,建立“一人联十人、十人联百户”党建红网格,让街道2444户党员家庭在坐标上凸显出来。
复制成功经验走向基层治理现代化 49个镇将全面实行“1+4”模式
13日,在全省“放管服”集成改革经验交流现场会上,记者获悉,我省49个经济发达镇,都将推行江阴市徐霞客镇探索出的“1+4”基层治理新模式。“1+4”基层治理新模式,“1”即党的建设总引领,“4”包括镇村治理“一张网”,政务服务“一窗口”,综合执法“一队伍”,指挥调度“一中心”。
成都创新基层治理 党建引领+ 凝聚你我他
近日,成都大慈寺路国际青年社区的一座巨型“负能量”垃圾桶成为“网红”。把相应的负面情绪写下来扔进垃圾桶,成为大家宣泄压力的一种新方式。“这个展览是想用贴近年轻人的方式,让他们扔掉过去一年的负能量和负面情绪,轻装上阵,迎接更好的未来。”大慈寺国际青年社区工作人员邱爽告诉记者。
地评线丨基层治理要练就“绣花功夫”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在北京举行。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实践证明,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创造了经济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在世界潮流中释放了“中国之治”的最强信号。
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金钥匙
“工作法的运用破解了基层治理的诸多难题,真正做到了‘让群众明白,还干部清白’。群众满意度高了,党员干部干劲也足了。”聊起2004年发端于河南省邓州市的“四议两公开”工作法,邓州市小杨营镇党委书记郑小涛颇为自豪。
毕节 考核干部实打实(关注基层治理)
毕节市将县区分为东部、中部、西部3个方阵实施差别化考核管理。按照部门职能职责,市直单位分为党政工作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社会发展部门、执法监督部门、群团工作部门和垂直管理部门6个类别进行考核管理。针对不同类别、不同定位、不同层次,分门别类进行考核管理,为实现精准考核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家门口有服务站,真方便(倾听·关注基层治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服务、管理放到社区,更好为社区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社区是城市管理的“毛细血管”,做好社区治理创新、为居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是基层管理者面临的重要课题。上海市浦东新区探索标准化服务,创新机制开展资源下沉工作,在村居打造资源整合、功能集成、群众参与的平台,提供便利服务,让群众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解好基层治理“方程式”(人民论坛)
“英雄起于阡陌,壮士拔于行伍”。我们常说,基层一线是实践的火热疆场,拥有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堪称人才成长的沃土。与此同时,基层也遍布“棘手事”“矛盾窝”,做好基层工作委实不易,很考验人的能力、定力与心力。
太原党建引领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
戊戌年岁末,走进太原市亲贤社区党群服务中心,7000余平方米的空间,养老、医疗、就餐、幼教、健身等各类服务齐全。山西财大在读研究生、学生党员马玲赶在学生放学前已到岗,义务辅导社区20余名学生。
心系民生创新履职 让基层人大“活”起来 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