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摄影 蒋文超
2014年9月23日,王继才夫妇瞭望海岛周边情况。 郎从柳摄
王继才爱岛如家,经常对岛上破损的设施进行维护修补。 省委宣传部供图
王继才与王仕花相濡以沫,互相关心。 (资料照片)
2017年9月14日,王继才夫妇向上岛参观的孩子们进行国防教育。 吴晨光 徐兆祝摄 视觉江苏网供图
扫描二维码, 看《一座海岛的坚守》
中国江苏网讯 王继才同志守岛卫国32年,用无怨无悔的坚守和付出,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华章。我们要大力倡导这种爱国奉献精神,使之成为新时代奋斗者的价值追求。
——习近平
“开山像笆斗,正对灌河口。”位于连云港市灌云县燕尾港以东12海里的开山岛,面积0.013平方公里,只有两个足球场大。
岛上,怪石嶙峋,环境恶劣。放眼望去,只有那几十株苦楝树,倔强地把枝桠伸向天空,给烈日下这座“秃石头岛”带来几处绿荫,也让小岛有了几分生机。
在石头缝隙间瘠薄的泥土里艰难扎根,在烈日暴晒、海风肆虐中顽强挺立,这些苦楝树啊,正像极了它们的主人、在岛上坚守了32年的王继才。
8月8日,记者乘船登上开山岛采访。这一天,是开山岛民兵哨所原所长王继才去世后的第12天。
一
7月27日21时20分,58岁的王继才突发疾病去世。那一刻,海浪击打着礁石,海鸥盘旋着飞向天际,岛上的灯塔一如往常,指引着黑暗中渔船的航向……
那天,长期陪伴王继才守岛的妻子王仕花,因去医院看腿疾而不在岛上。“有我在,你就不会去了……”7月30日,在向王继才遗体告别时,她数度昏厥。
1983年他们结婚时,王继才是生产队长兼民兵营长,王仕花是民办教师,日子过得安稳。1985年开山岛上部队撤编后,设了民兵哨所。当时岛上无电无淡水无居民,灌云县人武部先后派出10多个民兵守岛,但最长的只呆了13天,没人愿长期值守。
1986年的某一天,王继才去县人武部开会,老政委找到他,请他上开山岛守岛。他答应了,瞒着家里人上了岛。那一年,王继才26岁,他的大女儿王苏才两岁。
“1986年7月14日早上8点40分,县人武部的同志陪我一起上了岛。”王继才生前对初次上开山岛的记忆精确到了“分钟”。
一起留下的,除了食品,还有6条烟、30瓶白酒。“我不抽烟不喝酒,给我这些干啥?”可当天晚上,王继才就理解了。
“满山石头,没淡水也没电,几排营房黑洞洞的,太阳一落山,我心里就怕了!”王继才躲在营房里,用铁锨顶住门,平生第一次开了酒。与最初几天的恐惧相比,更难捱的是孤独。“没人说话,我就灌自己酒,喝完对着大海狂喊,嗓子就这么哑了。”
全村最后一个知道他去守岛的,是王仕花。丈夫上岛后第48天,王仕花来到岛上。原本积攒了满腔怒气和无数怨言的她,在看到丈夫第一眼后,眼泪夺眶而出。“原先高高壮壮的他,胡子拉碴,又黑又瘦,跟野人一样。”哭完,王仕花拉着丈夫的手说:“别人不守,咱也不守,回家吧!”
“我答应了,就要说话算数。你回去吧,照顾好老人孩子!我得留下,开山岛是海防前哨,你不守,我不守,谁来守?”王继才对妻子说。
谁也没想到,几天后,王仕花辞掉了小学教师工作,把两岁的女儿托付给老人,也上了岛。这一陪,就是32年。
从此,开山岛的每天,从升旗开始。“升旗!”“敬礼!”王继才当升旗手,王仕花庄重敬礼。两个人的升旗仪式,一样的庄严神圣。“开山岛虽小,但岛就是国,必须每天升起国旗。”
就这样,夫妻俩每天升旗、巡逻、瞭望,看航标、测风仪……遇上暴风雨,岛上风大路滑,他们就用绳子把身子系在一起,若是一人跌倒,另一个人好把对方拽住,不至跌入海中。日复一日,他们极目四望,除了偶尔驶过的渔船,只有茫茫海水。两条狗,几只鸡,是他们在岛上仅有的陪伴。
二
200多面褪色的国旗、40多本海防日志、1部手摇电话机、20台听坏的收音机、10多盏用坏的煤油灯……这些物件,记载着王继才夫妇守岛的风风雨雨。王继才总是说:“家就是岛,岛就是国,守岛就是卫国。”
为守岛,王继才夫妇尝遍了酸甜苦辣。32年中,只有5个春节是在岸上过的。最初20多年,岛上不通电,只有一盏煤油灯、一个煤炉、一台收音机。遇上风大浪高,船出不了海,岛上的煤用光了,只能吃生米;没淡水,全靠岸上送来的补给和水窖存下的雨水。
1992年的冬天,大风刮了17天,补给船无法航行,岛上断粮断火。5岁的儿子哭闹不止,夫妻俩去海边摸来海蛎、海螺,生不了火,只能吃生的。王仕花先把螺肉嚼烂,过滤掉腥臭味,再往孩子嘴里填;顿顿吃海蛎,儿子撒的尿都是乳白色的。当渔民终于送来补给时,一家人已饿得说不出话……
其实,守卫着这岛的,不仅是王继才夫妇,还有他们的儿女。
1987年7月,王仕花临产正赶上强台风来袭,无法下岛。情急之下,王继才自己为妻子接生。当儿子发出第一声啼哭,他瘫坐在地上也哭了。他给儿子取名“志国”。如今,研究生毕业的王志国,已成长为一名现役边防军官。
8月8日深夜,在开山岛上父母住了32年的那间小屋,王志国含泪忆起儿时的时光。抹不去的记忆里,是见不到父母的孤独、姐姐的关爱、父亲的严厉。“我小时候做错了事,比如撒谎了,父亲知道了,就狠狠打,打到我怕。我后来明白,因为父亲觉得他们在岛上没法照护我们,担心我们学坏,所以才格外严格。但是父亲对我的‘爱’,始终像大山一样。”
“2001年,我上高中要交5000元赞助费,父亲左拼右凑出500元钱,又借了4500元高利贷。为了还钱,深秋了,爸爸还泡在冰冷的海水里捞螃蟹……”讲到这,七尺男儿哽咽了。
大女儿王苏小学毕业后,王继才就劝她辍学,照顾离岛上学的弟弟、妹妹。王苏一开始怎么也不愿意。父母找她谈,她头一直埋在手里,最后,懂事的她还是点头答应了。这一答应,就是毫无怨言的十多年。
13岁的王苏瞬间长大了,她不再是她自己,她成了弟弟妹妹的“父”和“母”。王苏后来找了工作,微薄的工资到手,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给弟弟买书包、给妹妹买花裙子。
王继才心里,一直觉得亏欠了大女儿。他向王苏承诺,等她出嫁时,一定要回家,为她办一场风风光光的婚礼。可当这一天真的到来,因为台风,船无法出海接他上岸,王继才食言了!
默默地握着女儿的照片,老王长久地望向海的那边,身旁,只有无声的灯塔和翻滚的海浪。海那边,婚礼开始了,等不到父亲的女儿化了5次妆,都被泪水弄花了。催她,她还想等,再催,她还等,一步三回头,也没有等到父亲出现在婚礼上。
三
上世纪90年代,王继才夫妇守岛每年的补助是3700元,平均每人每月154元。1995年,开山岛建起灯塔,因守护灯塔每年收入才增加了2000元。
家里有老有小,正是用钱的时候,王继才也曾想下岛多挣点钱。1995年,他到县人武部送辞职申请,恰逢老政委王长杰病危。病床前,没等他开口,老政委就拉住他的手说:“继才啊,你要答应叔,一定要把那个岛守下去!”
“老政委到死都不放心开山岛,我答应了他,就一定要守下去。”从此,王继才的心,像岛上的山石一样坚定。
那些年,同村人陆续富了起来,但王继才家常入不敷出。在上海跑运输的大姐希望王继才去帮忙,承诺一年收入三五万元。王继才还是选择了留下。他说:“个人小账算不过来的时候,就算一算国防大账,一算,心里就平衡了。”
伴随着经济的放开搞活,一些不法分子企图把开山岛当作走私、偷渡的“避风港”。有一次,一个“蛇头”私下上岛找到王继才,掏出10万元现金,要他行个方便。王继才一口拒绝:“只要我在这个岛上,你们休想从这里偷渡!”对方恼羞成怒,威胁要让他“吃罚酒”。他毫不犹豫地向县人武部和边防部门报告情况,并协助警方抓获了这名“蛇头”。32年间,王继才协助公安边防部门破获多起走私、偷渡案件。
在渔民眼里,王继才则是“海上守护神”“孤岛活雷锋”。渔民晚上出海时,他会亮起航标灯;遇到大雾大雪天能见度低,他就在岛上设法提醒渔船绕道航行。有一次,一条渔船被海浪打翻,5名船员落入海中,王继才发现后,不顾风急浪高,冒着生命危险前去救援,把落水船员一一救上岛。
2013年2月,开山岛成为全国最小的行政村,王继才成为村党支部书记。“全国时代楷模”“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全国十大正义人物”……近年来,王继才获得多项荣誉,可他把所有的荣誉证书都锁在一个箱子里,塞在小屋的床底下。他常说:“荣誉看得多了,眼会花、心会浮,要把组织上给的荣誉当作动力,多做点事情。”
岛上常年潮湿,王继才患上了湿疹,胳膊和腿上满是铜钱大小的白斑,一个摞着一个。医生说,只有离开岛生活,才能根治这种严重的湿疹。可他总是笑笑说:“我怎么离得开呢,离了开山岛,我睡觉也不踏实!”
四
开山岛上巡逻一遍,要迈508级台阶。32年来,王继才带着王仕花,每天清晨扛着国旗走向小岛高处一块平地,一人升旗,一人敬礼。
8月9日早7点,骤雨初歇。记者同王仕花一起去升旗,小狗“毛毛”跟随在王仕花前后,陪伴如昨。
海浪拍打着礁石,海鸥盘旋着飞走又飞回。“升旗!”王仕花一人升旗。“敬礼!”一人静默。依然是那么庄严。她对记者说:“在岛上32年,岛就是我们的家,王继才走了,我决定接过他的棒,继续守岛。”
开山岛是有颜色的。“岛上都是石头,有了国旗,就有了颜色。”这是王继才过去常说的一句话。岛上高盐高湿,旗帜容易褪色,为了让国旗永葆鲜艳,32年里,夫妇俩自己掏钱买了200多面国旗。曾经因冒着风雨去收国旗,王继才跌断了两根肋骨,但只要能爬起来,他就要去升旗。
开山岛是有生命的。上岛之初,王继才和妻子从岸上一点点运来泥土,在石头缝里种树。直到第三年,一斤多的苦楝树种子撒下去,终于长出一棵小苗。如今,几十棵苦楝树、松树在岛上顽强生长,无花果树也结了一树的果子。无花果树上,留有他们刻下的字“热烈庆祝北京奥运会胜利开幕”,绕到另一面,又一行清晰和变大的字——“钓鱼岛是中国的”。
开山岛是有变化的。刚上岛时,一盏煤油灯、一个煤炉、一台收音机,就是王继才夫妇全部的家当。这些年,连云港市、灌云县两级政府不断改善岛上设施。2012年装上太阳能离网发电系统,岛上第一次有了电,夫妻俩也第一次看上了电视。部队把两人的住房修缮一新,门窗变结实了。县里给他们装上太阳能热水器,洗澡也方便了。去年,县里为开山岛修筑了新码头,再不像过去那样有点风浪就没法靠航。
开山岛是有誓言的。“我是农民的儿子,为一个承诺,我选择上岛;我是哨所的民兵,为一面国旗,我留下来守岛;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为一个信仰,要在开山岛守下去,直到守不动的那一天!”倾一腔热血唯酬夙愿,守万里海疆不忘初心。32年以岛为家,为国守岛,王继才用一生兑现承诺、践行忠诚。
开山岛是有精神的。“甘把青春献国防,愿将热血化丹青。”营房门上这副对联,是王继才专门找人写的。把一生奉献给祖国的海防事业,他坚守的不只是一片小岛,而是深深的家国情怀。
守岛自有后来人。王继才去世后,王仕花向组织表达了继续守岛的愿望,但考虑到她年纪大了,身体状况又不好,灌云县人武部作出了新的守岛安排,请王仕花担任哨所名誉所长,目前暂时先安排9名民兵,3个人一组,轮流上岛执勤一周。
海风吹过,苦楝树哗哗作响,仿佛在重复32年前王继才说过的话——“她来了以后,开山岛就有了家的感觉。”此刻,站在苦楝树下,王仕花仿佛望见了不曾离去的王继才。
苦楝树,虽生长在瘠薄之地,可每到初夏,总能开出一簇簇粉紫色的花,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待到楝花落尽,就会结出一串串的楝果。岛上缺土,楝果落地后极少能发出芽来,可一旦成活,便要结结实实活一回。
既然选择了这片土地,就要顽强地向下扎根、向上生长——风狂雨骤时,将一切考验刻在年轮里;风和日丽时,沐浴阳光积攒生长的力量,只为给荒岛带去一片绿荫——这不正像王继才一生对开山岛的坚守与眷恋吗!这苦楝树开出的花,是大美的信仰之花,是忠诚奉献之花!
记者离开开山岛时,王仕花站在苦楝树下,用力挥手与记者道别。记者深鞠一躬,向忠魂长留开山岛的王继才,也向王仕花和她的家人,向这岛上的一草一树一石,向32年的岁月,致敬!
汽笛长鸣,迎风飘扬的国旗、巍然矗立的灯塔、飞向远方的海鸥,渐渐远去,那一棵棵苦楝树,却在我们的眼前变得绿意盎然……
本报记者 沈峥嵘 程长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