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遇上昆曲 婉约的意境之美
赵彦国昆曲公益书法展在省昆举行

观众到省昆剧院看展览。
昆曲与书法,这两大文人雅士挚爱的艺术,昨日相遇在江苏省昆剧院明伦堂。【昆遇】兰苑艺事第三期,著名书法家赵彦国的昆曲公益书法展成功举行。
【昆遇】兰苑艺事,由江苏省昆剧院和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昆虫记工作室联合创意策划的艺术跨界系列活动,去年已成功举办邰劲昆曲公益书画展、公益演出和吴思骏公益绘画展,第三期的主角,是著名书法家、江苏省书画院副院长赵彦国。
2017年12月25日,赵彦国看了一场荡气回肠的昆剧演出,“胡锦芳师徒同台演出,一脉相承,非常了得,昆曲真是大美!”说起和昆曲的渊源,赵彦国说,那得追溯到十几年前了,“大概是2003年吧,当时我在南艺读研究生,结识了高马得老师,高老师是以中国画形式描绘戏曲人物的大家,通过他,我知道了昆曲,知道了孔爱萍等昆剧表演艺术家。”赵彦国笑道,可惜自己当时年纪轻,“晚熟”,还没能真正领会到书画艺术和昆曲艺术的相通之处,“但那时候的接触,也算是为我和昆曲之间的缘分种下了一颗小小的种子。”
两年前初用昆曲创作书法
再次和昆曲相遇,已是2016年。那时候的赵彦国,已经将书法当做一种生活美学,平时用小楷写写日记,随身带一支定做的小毛笔,随时随地做做笔记。“忙里偷闲,为自己营造一种与古人对话的情境。”这时候,省委宣传部开办江苏首届紫金京昆艺术节,在筹备书法展时,赵彦国想到了昆曲,昆曲里有着古人的生活韵致,将昆曲的经典唱段拿来进行书法创作,是两种艺术的碰撞和交融。“无论是书法,还是昆曲,在过去,都是一种生活方式,我一直追求的,就是在现在的生活中,注入这种生活美学。”
第一次跨界后,赵彦国一发而不可收。“让热爱昆曲的艺术家举办与昆曲有关的书画艺术展览,公益出售画作,所得的款项又用于举办昆曲公益演出,跟我一直在做的书法进校园一样,都是向市民普及艺术,是惠民之举。”所以,在吴思骏昆曲公益绘画展现场,赵彦国就当即和好友、江苏省昆剧院院长李鸿良拍板这场展览的主角。
为此次书法展特地创作十幅作品
为了此次昆曲公益书法展,赵彦国专门创作了10幅书法作品,并提前去明伦堂观察了展厅,“一个好的展览,形式和内容很重要,这10幅作品中,有宫扇,有四条屏,有小品。”
展厅正中间是一幅《将进酒》,体现整体的气势;前面放两幅宫扇作品,契合昆曲的雅致;侧面是四条屏,书有《牡丹亭》等戏里的经典唱词。
赵彦国说,创作这些作品时,他越发领悟到昆曲的美,唱词美、音律美、身段美。婉约缠绵的唱词,该如何运笔,激昂慷慨的唱词,又该如何运笔,突然间,就理解了昆曲,昆曲其实和诗书画印一样,是一种讲究意境的美,书法的字里行间、昆曲的举手投足,都是细腻的、含蓄的、有想象空间的。如此这般,创作起来便酣畅淋漓、一气呵成。
开幕现场,著名昆曲演员张争耀、赵于涛、徐思佳还分别演唱了昆曲《牡丹亭拾画》、《单刀会刀会》、《紫钗记折柳》的经典唱段。展览将至2月5日。
爱南京南京晨报记者 孔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