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说说“时代楷模” 王逸平的“失败”
2018-11-21 07:44: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声音

  看了题目,有人也许会感到诧异。感到诧异是正常的,因为中宣部刚刚追授王逸平同志“时代楷模”称号,可就在这个让人们悲痛之余感到欣慰的时候,却偏要去揭这位“时代楷模”的短处,是不是有点不厚道?

  请容我慢慢道来,看完以下文字,您也许就会释然了。

  在欧美生物医药领域,有个“双十定律”,即“十亿美金,十年时间”。对准备进入到新药研制行业的王逸平来说,他是知道的,但他还是义无反顾地放弃了自己曾经为之奋斗了多年的临床医学专业,毅然跨进了新药研制的行业中来。

  在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王逸平长期的一线科研实践使他形成了对新药研发的独特思路。“做新药,最难的不在于坚持,而在于知道何时应该放弃。”这是王逸平在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后得出的真切感受。

  对于一个研制新药的科学工作者来说,对失败这一残酷的事实该如何评价呢?中科院药物所的原党委书记厉骏有一句客观评价:“很多研究新药的工作者,可能一辈子也没有做成一个新药,但不能说他没有贡献。失败对未来的研究也是一个贡献,就是确认这条路是走不通的。”

  事实也正是如此。在漫长的新药研制过程中,王逸平一直在努力着,努力是为了开辟新的道路;也一直在放弃着,放弃是为了当一种新药问世后必须符合“安全、有效、质量可控”这些铁律,因为新药研制科研人员必须要对生命负责。

  蒋华良院士介绍了这样一个情况,王逸平研发一个新药已经十几年了,连专利都申请了,可药效评价不理想。为了新药安全,视时间如生命的他不得不选择放弃。“只有严苛,才能换来每一种新药的安全。”这个评价绝不是在否定或贬低王逸平,却恰恰相反,这是对王逸平的最好评价。

  用“人生苦短”来诠释王逸平的时间观是最合适不过的了。他十分清楚自己罹患不治之症的事实,也大致了解自己的生命所剩余的时间还有几多,于是悲怆地发出“再给我十年,再做出两个新药”的殷殷吁请。王逸平不是贪生的懦夫,他不是害怕自己生命的早早完结,而是希望上苍再给他一些时日,以使自己为人民再多做一些贡献。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高级工程师 岳爱国)

标签:王逸平;新药;楷模;时代;自己;一个;研制;放弃;评价;失败
责编:孟涛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