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社群时代,古典文学可这样学
2018-11-02 07:21: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锦囊计

  IMAX电影广告里有一句特别有名的广告词——“观赏一部电影,还是置身其中。”这句话用在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苗怀明给高年级本科生上的“《红楼梦》研究”课再恰当不过。在一个学期内,他要求全班学生必须完成三次特别的作业,才能拿到两个学分。所不同者,苗老师也使用“观看《红楼梦》,还是置身其中”的方式让每个同学进入“红楼情境”去研究《红楼梦》,或是论证自己就是作者,或是化身红楼梦中人,用红楼梦里出现的食物请一次客;或者以贾宝玉、林黛玉的身份发一次朋友圈。如此出位的“神作业”甫一上网便引来了将近400万的网络话题讨论量,并引发网络大V马伯庸的转发与好评。

  社群时代,尽管朋友圈已是人们的另一种存在方式,但以如此的方式深度介入古典文学名著,苗老师的“红楼课”可谓第一次。那么这么做的道理是什么?在苗怀明看来,社群时代,古典文学又该如何学,才更具现实意义?

  “‘《红楼梦》研究’是开给大三的高年级学术研讨课。”苗老师说,“它的特色就在于学生除了完成课堂讨论、小论文等传统作业外,还必须完成三次新媒体作业,这跟传统大学里照本宣科的方式有着很大的不同。”

  苗老师介绍,这种作业虽然表面形式很搞笑,但搞笑背后是学生必须认真去读原著。苗老师说,“我们认认真真读书,一本正经开玩笑”。

  第一个作业题目是:请结合本人姓名,论证《红楼梦》是自己所写。

  苗老师解读:布置这个作业是为了增强同学们对学术问题的辨别判断能力,现在红学热得发紫发烧,特别是作者问题,不断加码提出候选人,目前已有一百多,没有接触过红学的人很容易晕头转向。与其纸上谈兵去批驳,不如让同学们亲自“下水”,也按照那些人常用的简单比附外加谐音、拆字、胡乱联系的路数演练一遍,论证《红楼梦》是自己所写。

  于是同学们脑洞大开,怪招百出,奇思妙想,让人眼花缭乱,把那些红学民科甩出八条大街去。完成作业之后,让他们再去看市面上那些“《红楼梦》作者不是曹雪芹”的“考据”文章,自然会看出纰漏。对究竟该如何做学问心里就有了数。

  第二个作业就是由你来主持一个饭局,请红楼梦里面的人吃饭。条件有三,1.想请谁吃饭,需要简要说明理由;2.准备点什么菜?简要说明理由,且菜必须是《红楼梦》里写过的;3.给饭局造个预算,写出每道菜的价格,简要说明理由。

  苗老师解读:出这个题目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逼着学生满世界查资料,细细研读作品。读仔细了、读多了,自然会有想法。研究红学,认真反复阅读作品是最最关键的,这是童子功,研究其他小说乃至诗文词曲,也是如此。很多同学过去都读过各种古典小说,但是只关注情节,不注重细节问题,所以这是一次很好的弥补。

  另外,对不同喜好的人物、菜品进行列表量化分析,也是利用计量方式研究红学的思路,会得出有趣的结论。比如同学们的请客对象里,史湘云、薛宝钗取得前两名,说明当下年轻人对文学人物的评价有自己的标准。此外,大家对价格的敏感也锻炼学生实际生活能力,因为你要请一个人吃饭,你肯定凉菜、热菜、汤各种搭配,而要标上价,学生就要对当下社会有进一步感性的认知。

  第三个作业是就黛玉葬花和宝玉挨打,帮林黛玉和贾宝玉各发一次朋友圈,并分别代他们朋友圈里的十个人回复。

  苗老师解读:黛玉葬花和宝玉挨打这两个段落是《红楼梦》里有名的段落,这两件事当事人本人怎么看,别人怎么看,涉及对全书思想及人物的理解。也就是说每位同学设计的两篇朋友圈文章和回复,代表着他们对红楼梦里人物关系、性格特征的深入理解。

  “我觉得《红楼梦》是开放的,它产生于清代,同样面向当下。通过这几次作业也许可以找到一种从当下境况解读《红楼梦》的方式,连接古今,也可以使阅读增加几分现实感,对《红楼梦》有更感性的体会。”

  苗老师认为,进入到社群时代,碎片化阅读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不能固步自封,或者老是批评、埋怨,解决不了问题,而且制造了这种对立。

  “我觉得更多的应该是顺应和引导。顺应,就是要找到一种适合现代人阅读的方式。引导,作为大学教授本来就有做学术普及、引导社会的责任。所以我觉得应该利用新媒体,利用多种形式引导大家来阅读作品阅读经典。像我这门课,其实也是一个探索,利用这种‘花式作业’的方式,从八卦开始,但以学术结束。”

  本报记者 徐 宁

标签:社群;红楼梦;作业;老师;时代;方式;古典文学;同学;研究;学生
责编:孟涛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