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开历史厚重的大门,沿着改革开放的道路阔步前行。姑苏区正以一手“绣花功夫”,在城市管理上精准发力,在发展蓝图上飞针走线,精心描绘一幅新时代的“姑苏繁华图”。
10月12日,姑苏区召开全区城市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动员会,宣布在全区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综合整治行动。对非机动车违停行为进行处罚和车辆拖移、全面取缔各类无证摊点、摸底公厕配置和保洁情况……该行动计划从一只垃圾桶的专人保洁到整个历史文化片区的环境提升,都列出了明确的任务细化表。
“宜居、宜游的优美环境,不仅是古城保护的重要内容,也是古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苏州市委常委、姑苏区委书记黄爱军说,姑苏区之所以成为苏州对外展示形象的重要窗口和特色名片,在于星罗棋布的祠堂、义庄、商会会馆等古建筑,也在于“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水乡风貌。站在新起点,姑苏区将以“绣花”的标准对全域的发展要素进行精细化管理,为苏州实现更深层次、更高领域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做贡献,让“苏州之核”的美誉实至名归。
擦亮“颜值” “白发苏州”迎来“时尚百变”
前几天,苏州三元三村迎来了一次“改头换面”的整治行动。金阊街道滨河网格片出动城管、环卫、社工、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在小区内划出10处总计占地300多平方米的非机动车停车位,对30处商家占道经营行为进行了规范,还清出了20多车各类堆放垃圾。看着小区“烦心事”被一一化解,居民纷纷竖起大拇指。
根据《姑苏区城市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方案》,姑苏区将在一个月内对古城内重点区域、重点路段的市容秩序、环境卫生和违法广告等内容进行针对性整治,并明确历史文化街区(片区)、窗口地区、商贸圈、园林景区和重点路段等5类区域是重点整治区域。而在各历史文化片区,像三元三村这样典型的老新村还有很多,正是整治重点对象。
老新村“拥抱”新面貌,园林景区周边“颜值”也迎来了提升契机。平江街道内,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已对狮林寺巷周边未经审批和涉嫌虚假宣传的200平方米旅游广告牌进行了拆除,平江路、西北街周边的多处违规现象得到了整治;双塔街道内,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则将沧浪亭、网师园景区周边的20多处流动摊点进行了整治驱离。
作为整治行动的另一项重要内容,非机动车规范停放不仅有了立竿见影的整治效果,还有了长效管理的实招。
连日来,姑苏区城管委联合交警等相关部门对古城区重要区域、交通主干道沿线非机动车停放进行整治的同时,姑苏区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研究制定的《非机动车规范化停放整治通告》新鲜出炉。此举也意味着,即使这个月行动结束,只要在整治涉及的5大类、30条道路等公共场所不按规定停放非机动车辆,都将依规受罚,处以5元以上50元以下的罚款。
全域旅游时代,姑苏区不仅是古城居民的生活空间,更是接待世界各地游客的开放大景区,任何一个元素都会影响居民和游客对苏州这座城市的印象。姑苏人意识到,古城的城市管理工作更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因此虽然整治行动只持续一个月,但古城环境提升工作不会戛然而止。正如规范非机动车停放一样,一个月的集中整治期间,工作人员把公共区域当作自家的客厅一样来清洁和打扫,姑苏区将对各类问题解决时面临的难点、方法进行摸底、汇总,最终探索长效化管理模式,使集中整治转变为常态管理。
锤炼“体魄” 体制机制改革激发行动力
10月19日,姑苏区召开全区征收搬迁扫尾清零工作动员大会。今年姑苏区涉征户数约2204户,涉征建筑面积约137万平方米。截至9月底,全区累计完成征收676户和建筑面积23.22万平方米。
会议提出,当前全区征收搬迁工作特别是重点项目的扫尾清零工作,面临不少难题和压力,存在工作整体进度还不够快、重点项目推进困难、连片效应不够明显、协作意识不够强等问题。经过讨论,姑苏区从126个项目中梳理出30个重点项目,并全面启动项目“扫尾”工作。
推动扫尾清零是姑苏区加强古城保护的重要环节。作为吴文化的发源地、展示区和传承者,姑苏区是苏州当之无愧的文化之“核”。改革开放初期,苏州就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数十年来,苏州始终精心守护着古城。2012年,全国唯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示范区在苏州设立后,苏州迅速做出决策,同年撤销原平江、沧浪、金阊三区,成立姑苏区和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自此,古城保护发展成为姑苏区的首要任务和战略重心。
建区以来,姑苏区、保护区始终积极探索古城保护新路径,在古城规划编制、立法推进、体制理顺、项目实施、文脉传承等方面取得了丰富实践成果和经验。今年3月,《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正式施行,标志着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走上了全面法治化、规范化、科学化发展的全新轨道,背后也离不开姑苏区的努力推动。
保护既要守护区内大量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要提升古城环境品质。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行政体制等因素,姑苏区中心城区首位度优势没有最好的凸显出来。由于古城空间有限,姑苏区内产业基础相对薄弱,人口老龄化严重。在城市管理方面,部分领域工作与苏州市一级存在交叉等。要打破制约古城有机更新的“瓶颈”难题,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必须找到抓手。
今年6月,姑苏区宣布启动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460项行政处罚将实现“一枚公章对外”“一支队伍管执法”,纳入相对集中范围非常大,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均属于罕见。与此同时,姑苏区全域正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通过将公安(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消防、城管、环卫、旅游、环保、工商、质监、安监、食药监等执法力量下放街道、片区等,探索古城基层治理新模式。
“我们必须以铁一般的决心、铁一般的举措、铁一般的担当、铁一般的作风,为古城建设发展增添空间和后劲。”黄爱军说,姑苏区将以正在开展的综合整治行动以及全面启动扫尾清零工作为契机集中会战,以此着力提升城市品质和姑苏干部的形象,要从根本上扭转古城存在的脏乱差和精气神不足问题,以良好的环境留住人,以优质的服务吸引人,以昂扬的士气激励人,全面激发古城的生机和活力。
修炼“气质” 打造古城发展核心竞争力
“千年历史文化积淀的内在气质,粉墙黛瓦、美丽整洁的外在颜值,是姑苏区古城更新和产业突破的核心竞争力。”姑苏区区长徐刚认为,文化是姑苏发展的根基所在、魅力所在、优势所在,良好的城市环境则是影响和制约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的基础性要素,是吸引、留住人才的最关键因素之一。通过“绣花功夫”管理全域要素形成的古城新面貌,将成为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载体,助推姑苏区真正将文化软实力转化成发展硬功夫。
第七届中国昆剧艺术节日前在苏州拉开序幕,作为艺术节文旅融合新项目,浸入式园林版昆曲《浮生六记》全本版在沧浪亭精彩亮相。园林版昆曲《浮生六记》作为姑苏区倾力打造的“戏剧+”创新文化项目,将世界文化遗产沧浪亭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完美融合,今年七夕开始试演后经常一票难求。
园林版昆曲《浮生六记》,是姑苏区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成果展示。近年来,随着大批工业企业退城入园,姑苏区中心城区优质项目流失,仅留下商贸、旅游等传统产业,经济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姑苏区人认为,古城最大的优势是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必须结合区情实际,深入挖掘利用姑苏文化特定优势和突出特色,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用文化元素驱动产业转型升级。
古城产业培育尤其是文化新经济的人才资本、资源要素聚集,都需要孵化空间、搭建合作平台。而姑苏区内拥有众多科技园、文化创意园、商务楼宇、大型综合体等产业发展载体,还拥有老厂房、老校舍、老宅子等闲置资源。为此,姑苏区聚力打造了姑苏69阁、双桥868、5166影视多媒体产业园、锦帆产业园、989文化产业园等一批文化创意载体。
隶属于苏州历史文化名城发展集团的姑苏区金狮创艺文化产业园就是典型一例。该产业园以构建苏州本地优质文化IP孵化平台为主要方向,与文化新经济的公共服务平台具有较好的承接关系。产业园规划时强调文化元素在商业模式中的驱动作用,通过梳理、提炼文化IP,整合产业资源,打造具有苏州特色的产业微生态。
今年3月,中国文化新经济开发标准研究委员会一行对姑苏区国家文化新经济试验基地申评复审工作时,考察了包括金狮创艺文化产业园在内的多个文化创意产业园。不久后,金狮创艺文化产业园、桃花坞文创园两家单位通过复审。让古城人振奋的是,姑苏区在两个月后举办的第十四届深圳文博会上获评国家文化新经济开发标准试验区称号,金狮创艺文化产业园区获评国家文化新经济开发标准试验基地称号。
在环境整治中擦亮“颜值”,在制度建设中锤炼“体魄”,在产业振兴中修炼“气质”……历经2500年沧桑的古城,正在新时代彰显强大的发展自信,铺展一幅炫目现代的“姑苏繁华图”!
■撰稿 陈雨薇
■图片由姑苏区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