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科技因子”为陶瓷产业拓宽产业链
2018-08-28 17:29:00  来源:无锡日报  作者:蒋梦蝶  
1
听新闻

  从山东再转战湖南、贵州,近一周的陶瓷产区行,让前往考察的陶瓷企业和产业负责人收获满满。回到宜兴后,宜兴丁蜀镇副镇长何亚君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从传统的日用陶瓷到现在的陶瓷新材料,陶瓷这一看似传统的元素已悄然走进环保、航空航天、汽车、手机等多个高端领域,而这一应用领域范围还在不断扩大。”

  作为宜兴的特色产业,陶瓷产业在上世纪90年代一度面临淘汰。然而重新确立“陶瓷新材料”的定位后,一个覆盖工业陶瓷、民用陶瓷、陶瓷设备等多领域的完整产业链正在崛起。今年上半年,该产业完成应税销售占总量同比增长7.05%。

  当科技创新成为企业自觉时,“小身板”也能迸发“大能量”。“你看看,这产品有啥特殊之处。”刚见面,大田瓷业总经理田军涛便给记者出了一道观察题。一个仅有大拇指指甲大小的陶瓷部件肉眼看不出任何端倪,但用一根回形针的针划过部件的卡槽处,隐约可感觉到凹凸不平的“齿状”。“这便是它的奥秘所在,当纺线经过卡槽时,依靠这一细微之处,从油嘴喷出的油就可均匀牢固地粘附于纺线表面。”田军涛笑着说,小小的零件售价将近500元/个。目前,由于国内许多纺织大企业的设备都是进口,在技改过程中面临设备更新配件缺失问题,大田瓷业就专门负责给纺企定制配件。新产品研发,大田瓷业很认真,每款产品虽然供货量不高,但研发时间最长的需要两年。持续的科研投入带来的是高附加值回报,公司不到2亩的占地,去年却实现利税近200万元。

  企业迸发愈发强烈的“求知欲”,政府便负责送专家上门。在行业里,一场坚持九年的工业陶瓷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一直备受企业家欢迎,江苏奥能耐火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鲍志多年来一直不愿参加,今年他抱着试试的心态到了会场,没想到论坛上和专家企业的交流,让他破除了发展惯性思维,“原来我的设备还可以应用到环保、电厂等领域。”鲍志茅塞顿开。除了结识到几位专家计划后续合作外,自己的一款环保处理设备被多家企业相中,这几日,来宜谈合作的企业有不少。据了解,至今,高峰论坛已为企业引进产学研项目60多个。

  如今,专家与企业常态化的交流不但促成了一批科研成果在宜转化,更吸引了一批专家来宜创业。浙江大学材料学院教授王家邦已是半个宜兴人,为全力经营新开办的企业,他特意在宜租了套房。原本在大学实验室小型生产的产品,如今正式量产,产品填补了宜兴陶瓷产业链空白。企业投入运营两个月,就接到了近900吨产品的供货订单。为实现研发与生产接轨,王家邦还把浙江实验室的800多万元设备搬到了宜兴。而王家邦的到来对于许多陶瓷企业来说更是“福音”,有问题“家门口”就能解决。今年,像这样的专家型项目企业陶瓷新材料科技孵化器内已聚集了8家,填补了工业陶瓷产品空白,产业发展有了新血液。(蒋梦蝶)

标签:宜兴;陶瓷;陶瓷企业
责编:苗津伟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