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庄严神圣的五星红旗是至高无上的。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每天,有数以亿计的民众伫立在飘扬的国旗下,肃立、仰视、静思。这一刻多么短暂,这印象却如日月行空。在国庆69周年之际,我们怀着对国旗的挚爱,在江苏大地上,以旗叙事,通过讲述不同人物跟国旗有关的故事,向网友展现五星红旗在江苏大地上发生的动人故事,同时展示江苏人民奋发图强的新面貌,以此祝福69周年国庆。
中国江苏网10月2日讯(通讯员徐成堂 邵强 新华日报记者 蔡志明)在69周年国庆来临之际,淮安市洪泽区高良涧船塘的渔民们纷纷悬挂起一副副鲜艳的国旗,欢度举国同庆的日子。
记者来到全国第四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泽湖渔区,只见这里的渔民住家船在岸边一只挨着一只靠着,船头一面面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在阳光的照耀下一片飘红,成为洪泽湖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59岁的渔民董继祥从社区工作人员手中接过一面全新的五星红旗,踩着栏杆爬到最高点,将旧旗换下,细心地把新国旗系在杆子上。“国庆了,得换上新国旗,喜庆!”
董继祥和其他渔民一样,世代生活在湖上。小时候,董继祥一家人都住在一条小木船上,平时外出捕鱼只有小嘎、小网等渔具。改革开放后,随着捕捞的水产品可以自行售卖,董继祥家里生活条件开始变好了,也有钱可以购买国旗。“那年我20岁,改革开放刚开始,”董继祥清晰记得自己家第一次挂国旗的场景:“春节的时候,家里就买了一面国旗挂在了船头。这一挂从此就与国旗结下了不解之缘,一直到现在也没间断过。”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渔民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过得好。30岁时,董继祥将家中的小木船换成了2吨的水泥船;5年后,船升级到了20吨;又过了十年,董继祥的船再次扩大十倍。多年来,董继祥习惯了风里来浪里去的生活,从以前不足1吨的小木船到如今200吨的大水泥船,动力从小到大,设备越来越好,收入也越来越高,船上的各种生活设施一点也不比岸上人差。
1993年,捕捞经济不太景气,“老渔民”董继祥开始转型,在洪泽湖承包了塘口养殖螃蟹,第一年就赚了十多万元。这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近乎是一个天文数字,一家人的日子比城里人过的都好。
前些年,洪泽旅游蓬勃兴起,到湖边游客暴增,渔家乐也迎来了“黄金季”。“打了一辈子渔,不懂什么旅游,但觉得是个机会,就想试一下。”于是,董继祥开始里第二次转型:在自家的住家船上,搞起了水上餐厅。很快,董继祥适应了“新渔民”生活,生意很是红火,轻轻松松,一年几十万元收入。新老渔民身份的转变,既新鲜又充满挑战,唯一不变的就是船头永远挂着一面国旗。“国旗代表吉祥的寓意,我一辈子待在船上,挂国旗已成了我们渔民的传统,”董继祥说。
董继祥告诉记者,近年来,洪泽湖渔区的渔民,充分发挥淡水湖的优势,发展水产养殖、捕捞和水上运输业,渔民们日子越过越富裕,爱国之情也越来越高涨。每逢国庆、春节等重要节日,渔民们都会相互提醒,在自家船头挂上鲜艳的五星红旗,以此渲染浓浓的节日气氛,同时也表达拳拳的爱国之情。
国庆假日,餐饮火爆。在不远处的渔港码头,记者看到一艘艘大大小小的渔船在来回穿梭,渔民们都在忙着卸货、搬运和交易,个个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