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绿都,唱响创新富民曲
——省市党报记者眼中的“盐城乐章”
空中俯瞰风光渔产业基地。 新华报业视觉中心 万程鹏摄
东方1号文化创意园展出的琴光落地灯。 新华报业视觉中心 万程鹏摄
黄海海滨国家森林公园将造林绿化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 南通日报 许丛军摄
安丰古镇群众娱乐蓬勃发展。 泰州日报 周孝宇摄
走进盐城,1.7万平方公里的盐阜大地一派火热的发展场面,处处涌动着发展的速度与激情:高速铁路奔驰而来,新兴产业快速崛起,生态经济释放活力,灾区家园得到重建,农民口袋越来越鼓……
“近年来,我们紧扣‘两聚一高’主题,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扎实推进产业强市、生态立市、富民兴市,大力实施一张网、一桶水、一部车、一片林、一座城‘五个一’战略工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日前,盐城市委书记王荣平告诉记者,现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稳是主基调、进是关键词、好是总态势”的良好格局。
创新为要,培植产业发展新优势
创新是产业迈向中高端的核心动力,省“科技创新40条”出台以后,盐城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了创新创业“双十条”政策意见,各类创新要素共生互助、聚合裂变。截至7月底,全市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43件,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291家,位列苏北第一,清华大学(盐城)烟气治理国家工程实验室、清华大学盐城智能技术联合研究院和北大(盐城)光电产业研究院等一批高层次创新平台加快集聚。
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传统产业焕发了新的生机。汽车产业在盐城经济发展版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围绕打造汽车整车、零部件和服务业“三个千亿”产业集群,该市以东风悦达起亚为龙头,与阿里巴巴集团合作发展智能网联车,与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共建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所,与中车株机建设超级电容绿色环保电车和现代有轨车辆产业基地,盐城的汽车产业正加快迈向新的发展层面。
盐城每两个月举行一次产业园区项目载体建设观摩活动,造浓项目建设比学赶超氛围,实现以增量带动存量优化,新兴产业加快引领结构转型,对全市面上增长贡献率达40%。新能源、智能终端等产业风生水起,新能源发电装机总量达到448万千瓦,占全省的30%,总投资60亿元的东山精密电子、总投资近30亿元的般若LED封装等一批龙头型旗舰项目落地,盐城高新区智能终端产业园注重产业集群发展,构建起从核心部件到品牌整机、从硬件生产到软件研发的全产业链,成为盐城经济重要的新增长点。大数据产业从零起步,集聚华为、微软、360等项目230个。国内外节能环保领军企业纷纷进驻盐城环保科技城,成为全国最大的雾霾治理研发与产业化基地。
现代服务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竞相发力,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领跑”盐城经济,挑起了“大梁”。上半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服务业投资达1120.6亿元、760.8亿元,分别增长10.4%、21.5%,均列全省第二。
该市主动策应省“1+3”功能区布局,抢抓长江经济带先进制造业产业转移和国家即将推进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的契机,在沿海规划建设面积约490平方公里的江苏滨海新区,着力打造绿色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示范区。
生态为先,彰显湿地绿都新形象
盐城是江苏生态资源大市,生态保护的任务比其他地区更加繁重,加快发展的要求也更加迫切。市长戴源说,“我们不仅要保护好绿色,更要发展好绿色生产力,不仅要厚植生态底色,更要增强综合实力和底气。”
严守生态红线,盐城建立了维护生态空间的红线制度,划定生态红线保护区域占国土总面积23.5%,全省最高。全力打好“263”整治、“去产能”等系列组合拳,经过3轮化工专项整治,全市化工园区由10个减至4个,化工生产企业由735家减至323家,入园进区率达83%,居全省第一。中央环保督察组反馈涉及该市的17项整改任务已全部达到或超额完成时序进度。为确保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该市还实施“三治三化”行动,计划投资150亿元对主城区108平方公里内的黑臭水体进行综合治理。今年以来,该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全省第一,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全省前列,生态绿色成为盐城的“金字招牌”。
厚植生态底色,盐城把生态投入作为最有价值的投入,围绕省建设“两纵两横”目标,按照“彩色化、珍贵化、效益化”要求,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全面实施“一片林”工程,新增造林面积占全省1/4,珍贵树种占60%以上。沿海百万亩生态防护林建成后,林木覆盖面积可达520万亩,全省第一。目前,该市正依托麋鹿和珍禽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打造生态特区,正在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推动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
盐城不仅是生态大市,也是农业大市。该市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打响特色牌。东台西瓜畅销长三角、珠三角,享誉海内外,面积、产量和产值均领先全国,亩均纯效益超1万元。在响水县南河现代农业园,通过“合作社+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带动近千户农民实现规模化种植西兰花。正是看到了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富民效应,该市计划通过三年的努力调减低效粮食作物面积200万亩,真正让土地成为“聚宝盆”、大农业成为“致富源”。
生态优先不仅带来环境效益,同样产生丰厚的经济效益。盐城深度挖掘和利用乡村资源禀赋,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涌现出一批像荷兰花海、梅花湾、七彩阜宁农业公园等创意休闲农业特色景点。上半年,全市休闲观光农业景区累计接待游客603万人次,直接收入达16.6亿元,分别增长61%、57%。
民生为本,共享和谐幸福新生活
富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也是建设“强富美高”新盐城的根本目的所在。该市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根本任务,今年编排了20项民生实事,计划投资93亿元,对就业、社保、教育、医疗等领域逐一进行安排。已建成2个院士工作站和54个“名院名医工作室”,与华师大、北师大、南师大合作兴办基础教育。
一排排崭新的小楼,一个个美丽的村庄,一张张幸福的笑脸……“623”特大龙卷风冰雹灾害已过去一年多,在30余公里长的龙卷风风带沿线,曾遭受创伤的土地上,到处呈现出灾后重建的勃勃生机和全新面貌。经过10个月日夜奋战,总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的20个集中安置点全部按时交付,整个过程中没有发生一起次生灾害,没有发生一起医疗事故,没有发生一起重大负面舆情,没有发生一起来信来访事件,兑现了党委政府的庄严承诺。
交通基础设施一直是制约盐城发展的瓶颈。该市把高铁作为刷新经济地理版图的战略命脉,重点抓好通往北京、上海、南京、杭州、西安、青岛方向“5+1”高速铁路网建设,盐通沪高铁实现从无到有、从设计时速200公里到250公里再到350公里的重大突破,建成后将全面融入上海“一小时经济圈”。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一张网”的快速构建,让830万盐城人民张开双臂,激情拥抱新的发展时代,昂首迈向全面小康社会。
为了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老百姓能够过上更优质的生活,盐城市下决心投入67.8亿元,大力引进“一桶水”,加快推进新水源地及跨区域引水工程建设,通过大口径输水管道将南水北调源头活水引入千家万户。工程明年6月份竣工,受益人口达500万以上。
围绕建美“一座城”的战略部署,盐城市按照智慧、人文、生态、宜居的要求,加快建设南海未来城、范公堤高铁综合枢纽组团、大洋湾生态组团、先锋岛生态组团和斗龙港生态组团等“五大组团”,优化功能布局,提升品质内涵,加快打造现代化、国际化、绿色化的江苏沿海中心城市。
该市把精准脱贫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时刻把责任扛在肩上,决不让一个家庭、一个农户在小康路上掉队。去年全市10.4万低收入人口实现脱贫,26个省定经济薄弱村成功达标。今年,盐城市还创新绿色扶贫,为15.9万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免费栽植“摇钱树、子孙树”181万株。今年将确保实现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再脱贫5.5万户14万人,省定经济薄弱村达标35个。
“伟大的事业激励我们奋力向前,美好的未来需要我们共同创造。”王荣平信心满满地表示,盐城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一定不忘初心、砥砺奋进,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奋力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胜利,以过硬的业绩谱写好“中国梦”的盐城篇章。 泰州日报记者 王庭君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