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 大美江苏
扫描二维码,观看“1+13”环省行专题
东台黄海森林公园。 新华报业视觉中心记者 万程鹏摄
扬州万福大桥。 新华报业视觉中心记者 万程鹏摄
依山傍水的无锡长广溪国家湿地公园。 新华报业视觉中心记者 余 萍摄
砥砺奋进的五年看江苏如何践行“强富美高”——“1+13”省市党报全媒体环省行
扬州:“一道廊”彰显绿色理念
交汇点记者林元沁、新华日报记者黄伟报道 早就听说扬州有条“黄金大道”,每到秋冬时节,游人如织、别具风采,据说那里是省旅游局发布的江苏九大最美银杏观赏地之一。7月25日,“1+13”省市党报全媒体环省行记者前往江都水利枢纽,实地感知银杏大道在仲夏时节的韵味。
从瘦西湖畔出发,过万福大桥,一路前行,很快就到了引江路桥西口,江都水利枢纽就在眼前。走进江都水利枢纽,一条全长500米的银杏大道映入眼帘,108棵银杏树枝繁叶茂。江都水利枢纽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大型水利工程,如今,这里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更是江苏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的起点。
“在南水北调沿线高起点规划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以此为主轴构筑起江淮大地的生态安全屏障”——去年11月,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召开,江淮生态大走廊写进报告,扬州倡议的江淮生态大走廊上升为省级重大战略。
“规划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是扬州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和省委最新要求的核心工程、龙头工程、战略工程,是扬州绿色发展、转型发展的内在追求,也是扬州服务服从全国全省发展大局的需要。”扬州市委书记谢正义表示。
风无边,水无界。目之所及,不仅是一道绿色屏障、生态走廊,更是发展理念、时代担当的生动呈现——
以保南水北调东线和淮河入江“清水通道”为重点,将占市域面积近三成的1800平方公里区域纳入规划。先期启动100平方公里先导区,实施江都水利枢纽环境综合整治、“七河八岛”生态中心建设、廖家沟饮用水源地保护等一批先导工程;
用4-5年时间,投资250亿元实施清水活水、良好湖泊保护、生态中心和公园体系建设、生态廊道和生态屏障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环境监管能力提升等八大工程;
携手徐州、宿迁、淮安、泰州等地参与其中,形成联动机制,共同建设清水走廊、绿色走廊和安全走廊。
江水北去、淮河南来,两道清波、一条走廊!绿色是扬州的城市底色,生态是扬州的城市底蕴,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体现了扬州的发展定力和时代担当。
盐城:“一片林”释放生态红利
交汇点记者林元沁报道 银杏、水杉、意杨,绿树成荫。“1+13”省市党报全媒体环省行的记者们来到位于东台的黄海森林公园时,一下就被眼前辽阔无际的生态王国吸引了。
“现在的实时负氧离子是4023个,PM2.5指数为13.5ug。”下午5点半,在公园咖啡吧外的环境大气实时监测器上显示着这样的数据。黄海森林公园主任张万源笑着介绍说,公园负氧离子达3800以上,是正常地区的3倍。
“来到景区工作2年多后,我25年的哮喘病史,因为这片可以自由呼吸的森林,已经明显好转。”走在空中栈道上,真正感受着与自然融为一体,张万源告诉记者,黄海森林公园目前是全国最大的平原森林,建设于上世纪60年代,是当年“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为防风和改造盐碱地在滩涂上栽植培育起来的。
如今,这片令人敬畏的土地,已有新的故事和使命。一个迄今为止盐城历史上关注度最高、社会参与面最广、意义最深远的一次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已经启动。
“盐城要培育‘一片林’,就是建设沿海百万亩生态防护林。”张万源告诉记者,保护好、建设好黄海国家森林公园就是打造“一片林”工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
据张万源介绍,打造“一片林”,不仅能给盐城筑起一条绿色长城,也可带来诸多“红利”。既要生态美,也要百姓富,盐城“一片林”正在释放生态经济新惊喜。按照规划,到2020年,盐城将建成连片千亩以上经济林果专业村50个,连片2000亩以上的蚕桑专业村50个。种好“致富树”,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尝到更多绿色发展的“甜头”,积极把荒滩薄地变成黄金绿洲。
生态森林,摇身一变更可成为康养旅游的胜地。以黄海森林公园为例,近年来,公园坚持造林绿化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新建了森林木屋、咖啡屋、空中栈道等极富特色的项目,还与迷笛音乐节等进行合作,春夏秋冬都有独特的风景,2016年全年吸引了60多万游客慕名前来。
黄海森林公园、大丰林场、盐城林场、射阳林场……人们期待着,“一片林”建成后,真正成为老百姓们的“养生林”“防护林”和“致富林”。
南京:“一条河”折射精细管理
苏州日报记者姚喜新报道 城市河道面貌,直接反映城市文明、市民素质、城市管理等诸多方面。南京河景之美,让“1+13”省市党报全媒体环省行采访组的记者们兴奋不已。
7月19日早上8时许,两条河道保洁小船驶到南京内秦淮河东段的玄津桥下,河道清洁工已经打捞起半船垃圾,主要是河边树上掉下的枯枝败叶。
负责内秦淮河东段环境综合整治的壹城集团有关负责人沈军介绍说,整治工程实施范围北起逸仙桥南至东水关遗址公园,工程长度2200米,河面平均宽度约30-40米,主要内容为河道清淤、岸坡整理、河道两侧景观绿化改造提升等。其中,河道清淤及岸坡整理工程于去年10月完工,根据不间断环境监测数据分析,现在该河道断面水质改善明显并逐步提升,已达到非黑臭状态。
今年是南京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的决战之年。对于内秦淮河东段,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将在保证“水清”的同时,进一步实现“岸绿景美”。一个有效的抓手是充分挖掘秦淮河深厚悠久的历史文化。沈军说,在本次内秦淮河东段景观提升工作中,他们深入挖掘南唐元素,增加沿河环境的古韵风情,让市民享受文化的同时自发自觉爱护身边的环境。
内秦淮河东段最早是南唐先主李昇挖掘的“杨吴城壕”,也就是护城河。南唐历史虽然仅存在短短38年,但后主李煜的词脍炙人口,《韩熙载夜宴图》也是南唐最为今人熟知的绘画作品。因此在沿河景观打造上,南京锁定南唐文化为主题,以历史为轴,依次反映南唐的兴衰史。如今,“南唐夜宴”的场景在玄津桥西侧再现,“南唐夜宴”往西,沿河道两岸分别设计了“南唐清秋”“城壕变迁”“驿亭扬舲”等景观。
沈军介绍,除了玄津朝阙、南唐夜宴等节点景观建设,两侧步道、绿化等景观改造提升工作也已完成了90%。待工程全部建成后,市民可以沿着内秦淮河从逸仙桥走到夫子庙,未来还会增加水上游憩码头,乘坐游船画舫静赏秦淮风景。
内秦淮河东段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只是南京城市精细化建设管理的一个节点。对于城市的建设和管理来说,精细化的目的是让市民享受优质的城市服务,成风化人,润物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