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市党报记者看无锡
126日,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工人正在车间内忙碌。(无锡日报朱吉鹏摄)
编者按
在迎接十九大召开的特殊时节,一场特别的行动——新华报业传媒集团邀请13个设区市党报集团,共同组织“砥砺奋进的五年看江苏如何践行‘强富美高’——1+13省市党报全媒体环省行”大型新闻行动全面展开。
7月25日至27日,1+13省市党报全媒体环省行苏锡常镇宁采访组,冒着高温走进无锡,进企业、访园区、下乡镇,寻找最鲜活的发展场景,发现最美的无锡元素,用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全媒体手段,对无锡产业强市、生态富民等方面的亮点进行报道。他们眼中的无锡“强富美高”是什么样子的?我们来看看——
□新华日报王世停
“禁止拍摄”的苏南工厂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无锡乃至苏南产业创新转型的缩影
“记者朋友,这里不准拍摄,非常抱歉!”无锡先导智能装备公司董事长王燕清的语气,委婉而坚定。
7月26日,“1+13”省市党报全媒体行动第一分组走进无锡。五分钟前,王燕清还在企业展馆里热情洋溢地做着介绍,有问必答;进了生产车间,摄影摄像记者们迫不及待架起“长枪短炮”,他却换了个态度:“只准拍个大场面,绝不能拍摄工作间。”
接下来的参观点上,记者们屡屡遇到同样的困惑——在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中心机房走道里到处张贴“禁止拍摄”、“禁止进入”的字样,在戴卡轮毂,总经理戴润反复叮嘱:千万不能拍摄轮毂的“高清近照”。
“如今,苏南工厂的‘采访规矩’越来越多。”来自苏州日报的资深摄影记者倪黎祥感叹。在很多制造企业,进出车间要戴鞋套、穿防尘服;在一些科技公司,核心技术团队的人员照片“绝不能见报”。
以往的苏南工厂可不是这样。得益于乡镇工业的率先崛起,较早完成原始积累的苏南企业纷纷斥巨资引进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设备,生产效率和环境大幅提升。企业家逢采访,必打开厂门,让记者们拍个够,通过媒体传递“现代企业形象”。
如今,敞开的车间大门为何又“关上”?
“不光是对媒体,就是再大的领导来,我们的车间内部也不让拍摄。”王燕清解释说,以数码锂电池焊接卷绕一体机为例,客户是苹果、特斯拉这些世界顶级公司,无数国内外企业想成为其设备供应商。他们的优势就是人无我有的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车间里都是“机密件”。在先导,现已拥有35项发明专利、8项外观设计专利和99项实用新型专利。这是企业敢在全球坐标找位次的资本,“身家性命”所在,当然不能“泄密”。
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办公室负责人吴吉明则有另一番解读——超算中心的“车间”就是主机房,必须常年保持22摄氏度恒温和70%的湿度,一旦外界人员频繁进入,湿度和温度指标就会变化,进而影响处理器稳定性。“像一些基因测序等大型计算项目,算时达到1个多月,一旦出现意外导致宕机,就会前功尽弃。连我们自己的工作人员进入都要穿上专门的防静电防尘服。”
还有一类“不准拍摄”的制造企业,他们的客户不是事关国家安全的军方装备,就是全球前列的巨头公司定向采购,双方基本都签订了“保密协议”。这一大批企业还有一个共同特点:不显山露水却成长性极强,声名不显但却是在业界确实周知的“隐性冠军”。原来如此!
“这些新时期的‘苏南车间’,转化更加独门的创新技术而不是依赖资源和规模,抢占更高端的市场而非低价竞争,拥有更先进严苛的生产环境告别了‘血汗工厂’,这是无锡乃至苏南产业创新转型的整体缩影,也是‘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的鲜活实践。”无锡市经信委综合处处长陈学龙说。
产业发展路径从跟随到引领,无锡物联网就是鲜活一例。当地发改委同志介绍,当地企业的物联网技术及应用在全球都处于领先地位,“国外媒体来了一般都不让看,核心技术人员一般不上镜头。”更多的企业是不再动辄标榜“省优部优国优”,而是对标世界一流,“埋头科研、闷声发财”。
孜孜创新成功切换了增长新动能,开拓了发展新境界。最近召开的无锡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传出捷报——上半年,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5.8%,首次列“苏南之首”;新批亿元以上项目264个,重大项目储备“历年最好”。
10年前,记者来锡采访苏南转型,当地领导干部自称是“换个姿势领跑”。如今,踏上“强富美高”新赛道,苏南人健步如飞,身姿曼妙。一如30年前勇立改革开放潮头,新一轮伟大变革前无锡又站在最前沿。
产业高处“风云”际会□镇江日报梁和峰气温仍接近40℃,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却是一片清凉世界。厂区水系荷花盛开,办公室内环境雅致,即便生产车间也是清爽宜人。盛夏何来如此“清凉”工厂?皆因企业处在行业最高端。
“生产动力锂电池自动卷绕机,我们的技术世界领先。日韩设备也竞争不过我们,虽然先导设备的价格还略高。”董事长王燕青介绍,先导的锂电池生产设备效率,在同类产品的1.5倍以上,备受市场欢迎。全球80%的iPhone手机电池,都是由先导设备制造。
占据行业最领先位置,终结国产设备以低价取胜的历史,先导已非第一次。2002年,工程师出身的王燕青,创立无锡先导智能装备公司。起初生产电容器制造设备,很快就做到细分市场第一。后来又进军光伏生产设备领域,最终也行业领先。10多年间,先导智能收获了142项专利授权和企业的高速成长,也开创了自身日益开阔的智能制造前景。
先导智能只是无锡制造的缩影。敢为天下先,瞄准最前沿,如今越来越多的无锡企业攀上先进制造业的高地,用“高端、高新、高效”,演绎着“制造强,则无锡强”的产业强市故事。
身处物联网之城,占据产业高端的无锡制造,对“风”和“云”的利用把握,令人影响深刻。
与先导智能同处无锡高新区的天安智联科技,是一家车联网公司。昨天上午,公司联合创始人洪涛,向记者描述了“车路人相联”的智能世界:驾驶人与汽车对话,前方路况实时看到,汽车保险、代驾、旅游汇聚到一个平台……实现这一切,只要装上天安智联的“智能芯”。
目前,天安智联的车联网平台,已拥有120多万终端用户,今年预计实现营收超3亿元。相对不断退出市场的车联网同行,已跻身行业前三的天安智联越活越好。
天安智联的成功,和把准了物联网的“风口”有关。2010年,随着物联网产业在无锡兴起,天奇股份和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等,共同投资成立天安智联科技公司。随后,国内车联网领域陆续出现一两百家企业,但是能够长时间存活并发展壮大的并不多。
“车联网产业成长要与技术创新、社会发展同步,是个较为长期的过程。我们之所以没有被淘汰,除了技术原因外,更多是由于了解其中的节奏,把握住了物联网每次‘风来了’的时机。”洪涛说。
与抓住“风口”同样重要的,是接入“云端”。仍以先导智能为例。去年,该企业与IBM合作的打造“先导云”应运而生。在“云端”,先导的设计师只需一个键盘、一个屏幕就可协同设计,一线工人每天刷卡“领任务”,进而实现了精准化生产。而像先导智能这样,通过大数据、云应用让制造越来越智能的企业,在无锡还有很多。
“风云”机会在产业高端,无锡制造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步伐越发强劲。今年上半年,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77亿元,同比增长18.2%,增速列苏南第一。六大高技术行业合计完成产值1431亿元,同比增长18%,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18.1%,高于全国平均6.1个百分点。
近距离感受“最强大脑”——“神威太湖之光”引来采访团集体膜拜
(新华日报余萍摄) □南京日报张希
启动一分钟,相当于全球72亿人用计算器不间断计算32年!昨天,1+13省市党报全媒体环省行采访团抵达无锡,被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的超能力深深震撼。上月,从德国法兰克福2017年国际超级计算机大会上传出消息,“神威太湖之光”第三次摘得世界超算榜首,第二名为中国“天河二号”,第三名是瑞士“代恩特峰”,而美国“泰坦”20年来首次跌出了前三名。中国计算机界的“最强大脑”如此厉害,大伙儿感觉棒棒哒,采访团记者、小编争相和这个“大家伙”合影留念。
和2010年11月首次问鼎世界第一的“天河”系列超算不同,“神威太湖之光”是我国第一台全部采用国产处理器构建的世界排名第一的超级计算机,峰值运算性能超过每秒10亿亿次浮点。这个速度,大大拉开了中国超算能力与国外的差距,第三名瑞士“代恩特峰”是每秒1.96亿亿次,美国“泰坦”是每秒1.76亿亿次。
采访团走进“神威太湖之光”的所在地,发现虽然外面气温接近40摄氏度,但是这里舒服得很,为了保证这个24小时不眠不休的“工作狂”正常工作,室温得保持在22摄氏度,湿度在70%以下,机房窗明几净,被打造成无尘环境。超级计算机这么能算,体积也是大得不可思议,40个机柜足足占据了四层楼,为了确保运算安全,有两个变电站为这里提供“双保险”。这几天,有将近20个应用领域的300多个课题在这台超级计算机上“跑”数据。
人类为什么需要超级计算机,它运用在哪里?
这几天,美国的一项课题正在这里“跑”数据,科学家在地震带上放了很多传感器,试图从海量的细微变化中,寻找地震的规律、研判地震将带来的破坏性。
勘探队需要“寻宝图”,这张图就是地质构造图,它是依据地震时地质构造的反应绘制出来的,这需要大量的计算,否则,慢吞吞的计算也许还赶不上一口口井打下去找石油来得快。
超级计算机还有个大本领是破解生命“天书”。2001年,人类基因组完成了基因图谱的编纂,但是拿着这本图谱,人类就像是只认得26个字母的孩子,仍然看不懂书里的精彩故事。作为生命的“天书”,基因从最底层蕴含了许多病症的秘密,从最轻微的传染病到严重的癌症,都能从拥有超过30亿个碱基对的基因中找到答案,超级计算机是解开这些秘密的钥匙。
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吴吉明介绍,目前超算应用涉及天气气候、航空航天、海洋环境、生物信息、新药创新、先进制造、新能源等19个领域,超级计算机的意义不在于比拼算得快,其更重要的意义是,它将点亮应用之光,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水蜜桃之乡卖得最火的是“田园生活”感受阳山镇的生态保护和富民之路
□常州日报芮伟芬
昨日下午,1+13省市党报全媒体环省行苏南采访组顶着酷暑,前去阳山镇“访山问桃”。
车过城区,拐过刻有“蜜桃小镇”字样石牌的路口驶入桃源路,道路两侧白杨相交,头顶一片碧翠纱蔓,远山横黛,蔚然深秀,目之所及皆绿意盎然,人顿时清爽精神起来。阳山愈近,绿色愈浓,一路上,同行们畅想着桃园采摘品尝的情景,一个个兴致勃勃。
阳山是座亿年死火山,火山灰造就的肥沃土壤,赋予阳山水蜜桃独特的口感,但以前卖不出价,都是一担一担卖。怎么让阳山水蜜桃好吃又好卖?镇长杨丹说,桃子的品质是根本,政府为此制定了5年提升计划,推广农业物联网与产品溯源系统,制定水蜜桃种植标准,启动双品牌战略。其次,政府搭台,桃农唱戏,以桃为媒宣传造势,连续23年举办桃花节。知名度提高了,桃子身价也上涨了,从一担一担卖变成了一斤一斤卖,如今,更是一只一只卖。去年,仅桃子总产值就达6.2亿元。
卖俏了桃子,还要卖“桃树”。桃木根雕、桃核制品、桃花茶、桃胶面膜……产业链越拉越长。杨丹说,今年他们正在和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开发有关桃的养生用品。
望山看水记乡愁,现在,阳山卖得最火的是“田园生活”。在驶往阳山的路上,每隔数米,记者就看到树上挂着广告,“香甜水蜜桃,多情拾房村”、“品阳山水蜜桃,赏原乡田园景”等广告语,阳山人抓住忙碌的现代人渴望回归田园、寄情山水的心理,首创“田园综合体”概念。
“我们搬走了138家污染企业,根据建设需要和农民自愿,稀释了部分村庄,保护生态,留住原住民,打造‘桃源深处有人家’的美丽意境。”杨丹介绍说,在此基础上,他们打造“风情后花园”,结合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推进农旅融合,鼓励社会资本积极投资农家乐、民宿和特色主题酒店,引进国内外著名的专业团队,消费休闲旅游蒸蒸日上。“春花夏桃秋娱冬浴”,一年四季,都有来阳山的理由,“现在全镇有2000多张床位,但要是不预定,一床难求。”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阳山人做足田园文章,既营造了“麦田里喝咖啡”的小资情调,也让都市人体味到“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悠然静心。“农村+”效应不断放大,富了农民的口袋。
记者在淘宝天猫上搜索阳山民宿,一晚上破千元是常态。据了解,2016年,阳山镇农民人均收入3.1万元,户均存款31.5万元。“我问过景区一个卖咸菜的老太太,就摆一个小摊位,一天能卖200元;一个养鱼塘的老农被一家民宿聘去养观赏鱼,每月工资8000元,比我这个镇长的收入都高呢。”杨丹笑着说。
一条生产线怎样从32人变为1人?——探寻戴卡轮毂迈向智能制造的奥秘
(南京日报冯芃摄)□苏州日报陆晓华
轮毂机加工区内,原来一条生产线上要分16个单元,每个单元配备2个工人,现在一条生产线只需1个工人控制;之前搬运轮毂、半成品加工、喷涂等重体力活都要依靠人工,现在由30多台机器人以及机械手、自动化滚道完成;生产车间内的大屏上,数字化制造系统实时显示生产设备数据、产品数据(成品及废品)、原料数据、能源数据等指标……这是无锡戴卡轮毂制造有限公司迈向智能制造取得的显著成绩。
在传统概念里,制造汽车轮毂,是属于含金量不高的传统制造业。伴随智能互联的号角吹响,也激荡着这一传统制造业谋求脱胎换骨的蜕变。
行走在无锡戴卡轮毂500多米长的车间参观走道,最大直观感受是机器多、设备多、自动化程度高,但工人少。公司副总经理李龙边走边向记者介绍生产流程和工艺特点,几乎每道工序、每一个生产区间,记者都能听到和看到公司实施智能制造所带来的改变:铸造区,原来一台机起码配备一人,现在可以一人四机,将来则是一人八机;机加工区,三条生产线每条线只需1人控制,而之前一条生产线有16个单元,每个单元要配备2人,一条生产线就要32个工人;半成品轮毂的内侧有一个只有拇指盖大小的二维码标识,这是每个轮毂的“身份证”,沿途各个工序接口处都设置了视觉识别传感器,产品经过X光探伤机时,若检查发现有缺陷,传感器可扫描二维码进行质量溯源,并自动转接到次品通道;轮毂铣毛刺由传统人工改为自动化,人员减少80%,效率提高20%,并且产品参数一致,产品品质得到提升。
“同等规模下,我们这样的生产车间如果按照传统生产模式,需要700多名员工,现在只需要200多名员工,并且可以24小时不间断生产。人均效率提高50%,生产效率提高50%。”李龙说。目前,公司生产人员减少了一大半,但年人均生产轮毂数量却从4300个攀升至1万个,老厂加现在的新厂年总产量达500多万个。
尽管戴卡轮毂目前的基于物联网实现的装备数字化、过程自动化、信息系统化等,已走在全国同行业前列。但在公司总经理戴润看来,目前戴卡轮毂还远没有真正实现智能制造,只是正在向数字化制造迈进,要实现智能制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说:“智能化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但这是我们的目标,戴卡轮毂将一步步朝着这个目标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