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市民畅谈对未来五年强富美高新南通的期盼
刘洪:
公铁水空成网络 穿针引线促转型
人物名片 刘洪,42岁,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南通市市政工程设计院党支部书记、副院长。我省勘察设计领域个人最高奖——江苏省优秀勘察设计师获得者。
过去5年,刘洪率本土设计团队,与中国设计集团、中铁大桥院、东南大学等“设计国家队”同场竞技,一举拿下市政设计的半壁江山。其作品既包括各种大跨度桥梁,又包括主道-辅道型快速路、高架和隧道。期间,刘洪团队还摘取了工程设计领域的“鲁班奖”——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
作为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刘洪对即将召开的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和未来五年南通的发展前景充满期待。他非常赞同“建设重要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的决策。他相信,通过不到5年的努力,南通连接上海、苏南跨江通道和全国主要城市通道更加快捷,沿江沿海港口集疏运功能显著增强,市域内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实现高效互联互通,构建起“外成环、内成网”的交通网络,形成公铁水空管多式联运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
刘洪说,作为市政设计人员,他们所从事的就是穿针引线的作用,推动交通建设由单一体系向综合枢纽转变、由基本通达型向集成运输型转变、由传统分散型向现代智能型转变,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为加快交通转型、城市转型和产业转型作出自己的贡献。 本报记者朱晖斌
韩毅:
期待环境更好、服务更快、出行更畅
人物名片 韩毅,35岁,崇川区学田街道学田社区党委副书记,从事社区工作9年多时间,有着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
韩毅毕业于南京财经大学,2008年选择“社区”这个接地气的工作岗位,从最基本的上门入户做起,从最基础的矛盾调解学起。2013年她光荣入党,今年6月走上学田社区党委副书记的岗位。
韩毅说,希望未来我们生活的环境,水质更清,绿地更多,小区更美,空气更净,这是我们对“三城同创”成果的美好期待。有了好的环境,当然,我们也期待生活配套设施更加便捷。信息时代让“互联网+”社区融入自己的生活,“互联网+便民服务”简化办理手续,优化办理流程,亮化办理情况;“互联网+居家养老”让社区老年人在家动动手指就能享受送餐,送诊等上门服务;“互联网+医疗”为居民提供预约、支付、建档等一系列健康服务。
畅达的出行同样是便捷生活的即时所需。韩毅说,未来五年,她也期待公共自行车的点位覆盖更广,有更多的人愿意选择公共交通出行;新能源汽车配套充电站得到普及,让绿色环保理念真正走进千万家。对于老小区,期待随着停车位的改造、单循环的规划,辖区停车更加规范,拥堵现象得到缓解。
本报记者李彤
顾志刚:
管理井然有序,让市民更加喜欢这座城市
人物名片 顾志刚,46岁,市城管局督查支队主任科员。从事城市管理市容秩序考核以及重点市容整治项目推进和督查工作。
在城管局工作多年,顾志刚对城市管理有着自己的认识。“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口将流入城市,城市环境、秩序必然会遇到更大的挑战。南通作为一座文明城市,怎样去努力提升它的品质?让城市的环境更加美好,秩序更井然有序,让市民们更喜欢这座江海名城是我们城管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们生活在这个城市中,都希望这个城市环境整洁优美,城市富有魅力,只有城市有了魅力才有得到发展。而城市魅力的提升有赖于全体市民文明行为的支撑与共同维护,也脱离不了我们城管队员们日复一日的管理监督。现在越来越多的市民对诸如占道经营,乱倒垃圾等不文明现象感到厌恶,这也是对于我们工作的最好支持。”顾志刚说。同时,他希望城管工作能够得到广大市民的支持和理解,配合城市管理者们共同维护的城市秩序和环境,让我们这个城市更加美丽光彩。本报记者李波
孙莉:
希望下一代学习不那么累
人物名片 孙莉,35岁,通师一附朝晖校区一(6)班家长委员会主席,“80后”年轻妈妈。师生和家长们公认的热心人。
孙莉家住市区春晖花园,大儿子童蕴孙今年9月顺利就读通师一附朝晖校区,能在家门口的名校入学,孙莉打心眼里是满意的。她深知,这正是崇川区实施均衡教育战略给百姓带来的福利。谈及未来五年的愿望,孙莉依旧张口不离孩子的教育,“现在的素质教育似乎走向了另外一个方向,社会上越来越多的兴趣班,让家长不敢松懈,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她坦言,自己希望下一代不要那么累,尤其希望学校能够除了传授知识外,更希望关注孩子人格和能力的培养。
而对于一年级每天下午三点半就放学,孙莉也有自己的想法,“放学后孩子究竟该怎么安排,除了去社会上的兴趣班之类,似乎没有更多好的去处。”她建议,学校能否开设更多公益性的兴趣小组或社团活动,让孩子尽量和家长下班的时间同步。
孙莉坦言,作为一名80后妈妈,如何教育孩子她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她希望教育部门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对家庭教育更多引导。
本报记者冯启榕
陈天泽:
“小病不出社区”,百姓看病更便捷
人物名片 陈天泽,27岁,港闸区怡园锦居居民、港闸区陈桥街道五里树社区“90后”大学生村官。
尽管身体健康,一年到头从来不生病,但陈天泽对于“看病”这件事格外看重,心中一直有医学情结的他,由于种种原因与医学专业擦肩而过,但自从当上大学生村官后,他心中那份救死扶伤的梦想仍在延续。
“我们每年都会组织社区的老年人、妇女等不同人群进行体检,同时结合‘爱眼日’、‘爱牙日’开展各类义诊活动,并努力将这些活动落到实处。”陈天泽说,现在港闸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拥有30张床位以上的住院区,附近居民碰到常见病和慢性病,都不用再去大医院排号等待了。由社区全科医生组成的39个医疗团队,还开展了“一助百”健康助老行动,为全区80岁以上老人提供上门医疗服务。他希望,我市卫生主管部门能够在百姓“看病不出社区”这件事情下,下更多功夫。
陈天泽还希望,未来五年内,我市所有医院都搭上智慧医疗的快车,无论挂号、付费、看检查报告,均可以在手机上完成。
本报记者冯启榕
刘军:
重视普法教育,家乡“颜值”提升
人物名片 刘军,47岁,南通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法宣科副科长,江苏省交通安全宣传先进个人。
从警22年的刘军,曾是市区首批农村中队中队长。4年前,他调任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法宣科副科长,开启一段以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为重心的新征程。
展望未来5年,刘军希望全社会普法教育工作能够更加扎实深入,包括交通安全教育在内,能够真正纳入全民教育,“学校抓学生教育,企业抓员工教育,社区抓居民教育,各层级各环节都行动起来,作为平时一项基础工作来抓。希望社会各界能够更加关心关注普法教育,有更多人积极投身普法宣传,为提升全民法治素养贡献力量。”
感受着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身为一名交警,刘军希望家乡的“颜值”能够不断提升,城市硬件建设能够不断加大,在道路渠化、规划设施等方面运用更多先进理念,解放出一部分警力,进一步加大对重点交通违法行为的整治力度,投入更多精力开展交通安全宣传工作。 本报记者张亮
单丽华:
公益越剧培训班得到追捧,唱响文化名片
人物名片 单丽华,海门金银禾纺织品有限公司负责人,2002年起拜师学艺学习越剧,曾获得第一届“伶工学社杯”戏剧票友大赛“十大名票”称号。
单丽华和单丽萍这对双胞胎,同样喜欢越剧、同样唱小生……在南通越剧票友届可谓众人皆知。
这对双胞胎姐妹今年49岁,自小,她们就在姜灶老家的剧场中听戏,慢慢地也就爱上这一传统艺术。为了实现儿时的梦想,10多年前,单丽华和单丽萍来到艺术剧院越剧团学习越剧,幸运的是,她俩得到了越剧老师的悉心指导。
现在,单丽华已经是南通越剧联谊会的会长,联谊会的群艺越剧团经常参加各类演出,“送戏下乡”“文化江海行”等大型活动都有她们的身影。单丽华说,在过去的5年中,公益越剧培训班一直得到市民的追捧,越剧票友也越来越多,他们的加入充实了南通越剧队伍。
对于未来,单丽华也有自己的期待。单丽华说,这次代表南通回访新加坡,她发现,在外的华人和外国人对中国的传统艺术都很感兴趣,希望未来5年,南通的越剧能够走出国门,帮助中国的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本报记者龚丹
曹云泉:
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人物名片 曹云泉:81岁 退休高级农艺师
从2003年夏天开始,他靠骑自行车、坐公交车和步行,走遍南通的角角落落,行程近千公里,查证、寻访到580余棵古树名木,为古树的保护和文明传承做出突出贡献。
曹云泉老人一直很忙,9月25日下午,才抽出时间接受了记者采访。“上午去南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鸡脚棉培育基地查看、采摘。”曹老介绍,这几年,除了寻访古树名木,另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大声呼吁对南通地区濒临绝种的鸡脚棉进行立项研究。
获悉中国共产党南通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即将召开,曹云泉欣喜不已,“过去的五年,南通日新月异,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他说,对这次党代会和未来五年的期盼是:生态文明建设要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推进。
“我虽然年龄大了,但身体还不错。”曹云泉表示,寻访古树名木和推进鸡脚棉立项研究这两项工作将继续推进。他还特意提醒农业部门,要防止被称为生态杀手的“加拿大一枝黄花”侵害,“这种杂草生命力很强,主要危害是抑制入侵地其他植物生长,破坏生态系统,破坏绿化景观。”
本报记者尤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