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专题2017 > 1+13环省行 > 常州 > 常-聚焦 > 正文

0

王敏其: 拼上10年家底

来源:常州日报   2017-07-25 09:37:00
五洋纺机这个智能车间从2014年开始打造,3年投入接近2亿元,还只是完成了生产线、仓库的智能化升级,而物流的智能化还没有开始。王敏其说,仅这一个厂区,要彻底完成智能化改造,还需要再投1个多亿。他计划用10年时间,花10亿元把3个厂区全部完成智能化改造。

  镇江日报记者王鹏程看常州

  传统机械设备生产车间该是什么样?

  油污满地?焊花四溅?工人们挥汗如雨?

  五洋纺机的生产车间颠覆了大家对传统机械企业的既有印象。偌大的车间里只有三五名工人,没有机械轰鸣,有的只是高度智能化的装备在低噪音状态下悄然工作。

  公司董事长王敏其指着一条流水线说:这里1台6吨位智能装备+一个经编机关键零部件连杆+一些软件+一些刀具和工件,就替换掉了10台机床+30名工人+30多个工序。“智能车间的最大优势,就是降低劳动强度,提升生产效率,提高产品档次。”

  五洋纺机这个智能车间从2014年开始打造,3年投入接近2亿元,还只是完成了生产线、仓库的智能化升级,而物流的智能化还没有开始。王敏其说,仅这一个厂区,要彻底完成智能化改造,还需要再投1个多亿。他计划用10年时间,花10亿元把3个厂区全部完成智能化改造。

  对于五洋纺机来说,10个亿就是要把10年的全部利润都放进去。拼上10年家底,也要搞智能化改造,王敏其这份向死而生的创新决心来自于形势所逼。

  五洋纺机成立于1986年,主营业务是为纺织服装企业提供生产设备,是一个传统的机械企业。经过30多年市场洗礼,王敏其觉得企业再不升级,就只有死路一条。“我到美国、欧洲考察学习了一圈,最后得出一条结论:传统制造企业要想赢得未来,必须从制造向智造迈进。”

  近年来,通过大投入,五洋纺机已经逐步蜕去了传统制造业外衣,成为名副其实的高新企业。它不仅在行业内第一个实施了智能车间改造,使其能够制造出国际先进水平的纺织机械,产品利润率大幅提升,而且每年都有2到3项达到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的新产品投放市场,成为全球双针床经编机的领跑者。

  据了解,常州提出打造全国一流智造名城,五洋纺机只是众多“智造”故事的一个。

标签:

责任编辑:潘军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