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专题2017 > 2017国家公祭 > 公祭资讯 > 资讯头条 > 正文

0

向他们致敬!他们代表了人类的良知!

来源:南京发布   2017-12-13 09:09:00

  在南京大屠杀那段腥风血雨的日子里

  一群人挺身而出

  冒着生命危险

  挽救了一条条鲜活的生命。

  他们当中有冒死留在南京的国际义士

  也有普通的中国公民

  他们以担当、坚守与抗争诠释了人性光辉

  将永远为世人所铭记

  约翰·拉贝

  难民眼中的“活菩萨”

  约翰·拉贝1882年出生于德国汉堡,1908年来到中国,他在中国生活了近30年,与中国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37年日军进攻南京前夕,拉贝先生和十几位外籍人士共同发起建立南京安全区,拉贝先生被推选为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他们设立的南京安全区,为25万多中国百姓提供了暂时栖息避难的场所。

  在拉贝先生居住的小粉桥1号中,也挤进了600多名中国难民。

  位于小粉桥1号的拉贝故居

  拉贝先生还在他的日记和其他文字中,记述了日军在南京犯下的一桩桩令人发指的暴行。他书写的《拉贝日记》成为控诉日军罪行最重要、最详实的史料之一。

  他在1938年4月回到德国后连续举行报告会,向德国当局呈送书面报告,继续对日军的罪行进行揭露。

  约翰·马吉

  用16毫米摄影机秘密拍摄日军暴行

  1912年,约翰·马吉作为美国圣公会的牧师,被派来中国传教。

  1937年11月,马吉先生留在南京,先后担任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委员和国际红十字会南京分会主席,参与救助南京难民和受伤的中国军人。

  约翰·马吉(右二)、约翰·拉贝(右三)在南京安全区总部前与同事合影

  马吉先生还冒着生命危险,用16毫米摄影机秘密拍摄日军暴行,这些珍贵的影像成为揭露日军暴行的铁证。

  约翰·马吉使用的16毫米摄影机

  约翰·马吉拍摄的夏淑琴一家受害后的照片

  1946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东京审判日本战犯,马吉先生出庭作证。

  罗伯特· 威尔逊

  南京城内唯一的外科医生

  罗伯特·威尔逊1906年出生于南京。1936年,他在取得哈佛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后来到南京鼓楼医院,担任外科主治医师。

  南京沦陷前夕,威尔逊选择留下。南京大屠杀期间,他是南京城内唯一的外科医生。

  威尔逊的手术任务十分繁重,仅在12月14日这一天,他就做了11台手术。到12月18日,需要他直接治疗的伤员多达150人。

  威尔逊医生救治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李秀英

  由于长期的精神压力和超负荷工作,威尔逊的身体严重透支,他的后半生几乎是在病痛中度过的。

  在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中,他率先出庭作证。

  明妮·魏特琳

  妇女与儿童的守护者

  明妮·魏特琳1886年9月出生于美国,她的中文名叫华群。1919年,魏特琳女士应聘到南京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工作。

  南京大屠杀期间,她担任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美籍教务长、国际红十字会南京分会委员、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难民收容所所长。

  魏特琳女士与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的同学们合影

  南京大屠杀期间,魏特琳女士参与救助了上万名妇女和儿童。她还每天记录日军在南京的暴行,这些文字材料后来被编成《魏特琳日记》,该书成为揭露日军暴行的有力证据。

  魏特琳女士(前左四)与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难民收容所部分工作人员合影

  由于过度的疲劳与长期的精神压力,使她患上了严重的精神忧郁症。1941年5月14日,她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年仅55岁。

  魏特琳曾说:“如果能再生一次,我还要为中国人服务。”在她的墓碑上,刻着四个汉字——金陵永生。

  南京师范大学校园内的魏特琳铜像

  乔治·费奇

  冒险送出约翰·马吉拍摄的胶片

  乔治·费奇,1883年1月出生于苏州,中文名费吴生。

  1937年他留在南京,参与南京安全区的组建,并担任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总干事。

  1938年2月,费奇先生登上从南京开往上海的日本军列,他将马吉牧师拍摄的南京大屠杀胶片秘密缝在大衣里。到达上海后,他火速赶往柯达公司,将这些胶片进行洗印。

  1938年3月,费奇先生回到美国。他奔波于美国东西海岸,连续进行演讲、放映马吉牧师拍摄的影片,为揭露南京大屠杀真相奔波呼号。

  伯恩哈尔·阿尔普·辛德贝格

  设立江南水泥厂难民区

  1911年2月,辛德贝格出生于丹麦奥胡斯市。1937年12月初,他来到位于南京东北远郊的江南水泥厂。

  南京沦陷后,辛德贝格与卡尔·京特博士设立了江南水泥厂难民区。南京大屠杀期间,这里先后庇护了近两万名难民。

  江南水泥厂难民区的难民和难民棚

  为了及时救治伤者,辛德贝格和京特等人在江南水泥厂建立了小医院,给伤者免费治疗。

  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部分成员合影

  左起为:福斯特、米尔斯、拉贝、斯迈思、施佩林、费奇

  许传音

  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住房委员会负责人

  许传音(1884-1971),安徽贵池人。南京大屠杀发生后,以世界红十字会南京分会副会长的身份,加入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并任住房委员会负责人。安全区解散后,担任南京国际救济委员会委员,继续救助难民。

  ▲许传音(右一)与家人合影

  齐兆昌

  金陵大学(宿舍)难民收容所负责人

  齐兆昌(1880-1955),江苏南京人,建筑师。南京大屠杀期间,他任金陵大学(宿舍)难民收容所所长,保护和救助了一批妇女和儿童。

  ▲齐兆昌

  ▲齐兆昌的助手吴浩玉

  陈嵘

  守护金陵大学(农科作物系)难民收容所

  陈嵘(1888-1971),浙江安吉人,金陵大学森林系主任。南京大屠杀期间,他在金陵大学(农科作物系)难民收容所巡逻,手持布告阻止日军闯入,并多次与外籍人士一起冒险到日军司令部提出严正交涉。

  ▲陈嵘

  韩湘琳

  西门子公司难民收容所负责人

  韩湘琳(1906-?),山东临淄人,拉贝的秘书和翻译,担任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粮食委员会主任,并管理西门子公司难民收容所。

  ▲韩湘琳

  ▲拉贝与韩湘琳在西门子公司南京办事处前合影

  程瑞芳

  魏特琳的得力助手

  程瑞芳(1875-1965),湖北武昌人,金陵女子文理学院舍监。南京大屠杀期间,她协助魏特琳管理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难民收容所。

  ▲程瑞芳

  ▲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部分工作人员合影。前排左三至左五依次为陈斐然、魏特琳、程瑞芳

  ▲程瑞芳(右)帮助在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避难的妇女纺线谋生

  王耀庭

  魏特琳的中文教师

  王耀庭(1885-1958),江苏南京人,魏特琳称其为“大王”。他与魏特琳一道向日军交涉,填写、整理了近500份难民诉求。他的3个孩子也加入志愿服务队,为难民服务。

  ▲王耀庭

  陈文书和徐淑德

  黑暗时期的美好姻缘

  南京沦陷后,陈文书(又名陈斐章)应马吉之邀,担任拉贝的助理,了解各难民收容所的情况,经常与粮食委员会副主任休伯特●索恩(宋煦伯)一起运送粮食。在一次阻止日军强奸妇女的过程中,陈文书被日本兵用刺刀逼着下跪。徐淑德本是到安全区避难的难民,后来担任护士。她的善良和顽强打动了陈文书,而陈文书的机智勇敢也深深吸引了徐淑德,两人结为夫妻,共同救济难民。

  ▲陈文书

  ▲徐淑德

  寂然法师

  大难中的大慈大悲

  寂然法师,1935年出任栖霞寺监院。南京大屠杀期间,他将寺庙辟为难民收容所,收容了两万多名难民。1938年1月25日,他领衔签署了《以人类的名义致所有与此有关的人》的抗议书,列举1938年1月4日至20日日军在栖霞寺的暴行。

  ▲寂然法师遗像

  ▲在栖霞寺三圣殿石窟内避难的难民

  一些人在时光流逝了80年后,一直没有被忘怀,那是因为他们在灾难面前表现出的悲天悯人的情怀。

  在南京大屠杀那些腥风血雨的日子里,我们的同胞守望相助、相互支持,众多国际友人冒着风险,以各种方式保护南京民众,并记录下日本侵略者的残暴行径……对他们的人道精神和无畏义举,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标签:

责任编辑:许珵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