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打造“不落幕”技术交易市场
“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就像是‘红娘’,为我们与东南大学的专家教授牵线联姻。”6月26日,南京畅园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项目经理陈维佳告诉记者,他们主要从事知识产权工作,由于客户需求不断升级,对他们的技术储备提出挑战。为寻求更加坚实有力的后盾,他们通过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平台发布“数据库检索引擎”等技术需求,很快就吸引东南大学计算机学院专家前来“接绣球”。眼下,双方已达成战略合作协议。
这样牵手成功的案例,正是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工作人员最乐见的场面。
江苏科教资源丰富,研发力量雄厚,每年产生大量的科技成果,但从产业发展的实际看,我省产业结构整体上还处于中低端,大多数企业缺乏关键核心技术。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科技成果运营机制还不完善,市场化、产业化通道还不畅通,致使大量有价值的专利被束之高阁。
省科技厅厅长王秦分析说,当前技术交易过程中主要存在三个瓶颈:一是“找不着”,供需双方往往面临高度的信息不对称性;二是“谈不拢”,技术商品交易本身周期长、过程复杂,供需双方接触时,谈判效率和交易成功率往往都不高;三是“难落地”,一项技术成为可规模化生产产品,过程中蕴含着较大风险,同时也需要持续的技术服务、资本投入等各方面支持。
要让科技成果由“纸”变成“钱”,技术交易是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在去年全省科技创新大会上,省委书记李强提出“建好技术产权交易服务平台,不断扩大链接服务功能,共同打造科技成果转化生态体系”。为使科技成果更加紧密地与经济发展的有效需求相匹配,让“创新链”与“产业链”加速对接,省委、省政府决定,围绕聚力创新,全力打造一个“永不落幕”的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去年8月以来,省科技厅会同南京市启动建设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并于今年1月22日开通试运行。
走进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记者看到,宽敞明亮的交易大厅里,不少人在咨询登记。大厅两侧分列着“项目受理”“交易服务”“技术评估”以及“能力商店”“技术与专利银行”等特色窗口,可供人们随时办理相关业务。
“为破解技术交易瓶颈,我们提出‘连两头、促中间,小平台、大服务’的建设理念。”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筹建办公室副主任贾燕琛说,“连两头”就是发挥信息集散功能,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最新技术,精准对接供需两端,重点解决“找不着”问题;“促中间”,就是发挥项目对接功能,集聚优质中介服务机构和专业技术经纪人才队伍,提供高效服务,重点解决“谈不拢”问题;“小平台、大服务”,就是通过交易市场带动形成更大范围的服务网络和服务体系,发挥市场融资和服务集成功能,提供全过程、全要素、多层次的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服务,降低制度性、体制性交易成本,重点解决“难落地”问题。
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是融合买、卖双方及专业服务机构的第四方市场平台。而其平台效应的释放,离不开创新机制。
“在管理运营机制的设计上,我们突出市场导向,增强服务意识,按照政府‘搭好台’、市场‘唱大戏’的思路,成立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平台理事会,负责协调审议相关重大事项。”贾燕琛介绍,同时,还组建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有限公司,采用市场化运营架构,提高技术产权交易市场的运行效率和竞争能力。
“我们受惠于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的牵线搭桥。”南京工大数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张金告诉记者,企业主要从事大型装备制造,包括3D打印、风电齿轮箱装备等。前不久,他们在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平台发布“高档数控多功能复合加工装备研发与产业化”需求,得到南京工业大学机械与动力学院专家积极回应,几经磋商,双方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项目已在顺利开展。
经过数月建设运转,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已构建技术成果、专利信息、技术需求等若干层面数据库和动态数据库,线上平台数据总量近19万条,省内外8.6万家企业、院所、高校、机构的技术信息在线对外发布,平台点击量超30.3万人次,有16521条企业需求信息与科技成果信息实现精准匹配并互相推送。
高校院所发布的科技成果往往是“非标准品”,和企业、市场“语言”不通,需要“翻译”和“完整性”补充。为此,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专门建立“技术经理”队伍,作为中间经纪人对交易双方进行撮合,并请专业机构对科技成果进行评估。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与德国史太白技术转移公司、清华大学技术转移研究院等200多家国内外知名服务机构达成初步合作意向,首批确定60名技术经理、300名技术经纪人、500名技术交易联络员,形成能提供全程化、专业化、个性化服务的技术转移与产权交易服务体系。
“我们要把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打造成为江苏创新发展的重要品牌。”王秦展望说,下一步,通过持续优化完善线上平台功能、加快集聚技术经纪专业人才、尽快出台支持政策等,将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要建成全国领先、国际有影响的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切实使江苏的科教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使创新成果更快落地生根,惠及百姓。 (记者 吴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