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政声丨用优秀传统文化厚培文明乡风
2018-12-04 07:32: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许思文  
1
听新闻

  学习贯彻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笔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关于“兴文化”的论述,从新时代发展的战略和全局高度,深刻揭示了当下文化建设的遵循、宗旨和使命。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血脉,是人民群众共同的精神家园。当前,须夯实文化振兴基石,用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先进文化作为引擎,为县域经济社会改革发展提供充足的思想文化供给。

  激活优秀传统文化内生力,为城市发展立兴盛之本。优秀传统文化矿藏资源丰富,让传统文化之源续航新时期发展,实乃“兴文化”当务之急。首先,要激活传统文化价值基因。赣榆自古以来深受孔孟思想影响,儒家文化熏陶源远流长。一是建设风尚高地。探索设立新时代道德风尚建设基金,推出连云港市首位全国道德模范、现代乡贤方敬,江苏“时代楷模”钟佰均等一批先进典型,叫响了美德赣榆、好人赣榆。二是扮靓文明风景。赣榆在全国率先突破新乡贤文化建设,建设经验被评为中宣部创新奖,入编全国宣传干部学院创新案例。攻坚决战全国文明城市,创造性开展乡风文明立树传晒移风易俗三年行动,使文明成为乡村最靓丽的风景。三是打造好人福城。赣榆是徐福的故里,被称为福城。近年来,学习好人、崇尚好人、争当好人蔚然成风,先后有22人获评“中国好人”、26人获评“江苏好人”,全省12位时代楷模中2位在赣榆。其次,释放传统文化道德因子。一是筑牢忠诚干净担当争先的大德,引导广大干群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价值理念、坚守道德观念,面对改革攻坚砥砺前行。二是守好正民风淳乡风铸家风的公德,用历史上的乡贤故事、英雄精神教育引导干群。三是严实自律自警自醒的私德。赣榆的秦风汉韵、山海大爱、团体之善,凝聚成全社会的向上向善之力,汇聚成薪火相传的时代正能量。

  激扬革命文化原动力,为区域崛起筑发展同心。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多次强调,“红色基因不能变,红色江山代代相传”。革命文化上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下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孕育着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首先,大力弘扬抗日山精神,打造红色教育基地,放大全国抗日第一山的影响,让更多人了解抗日山、走近抗日山,在全国叫响抗日山精神。其次,放大红色资源影响力,向全国传播抗日山精神。开展我是党员初心讲堂、追寻红色足迹讲述红色故事等主题教育活动,让抗日山精神融入干群血脉。再次,擦亮红色文化名片,大力推进铸造工程。在赣榆这片红色热土上,青口战役、小沙东海战等90多场抗日战役在此发生,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诗篇,赣榆拍摄多部纪录片和电影,创作大型现代京剧《德耀中华》,记录红色足迹,讲述红色故事,传播红色精神。

  激发先进文化引领力,为后发先至塑精神梁柱。首先,强化典型示范,持续放大先进典型影响,用身边人、身边故事引导干群;创新打造乡“理”乡亲理论走基层等新平台,让宣传教育有深度也有温度、有意义也有意思;创新打造好人礼遇等品牌,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风尚。其次,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焕发社会文明新气象;培育文明乡风,在全国率先破题新乡贤文化建设,发挥新乡贤在乡村治理中的桥梁、榜样作用。再次,塑育良好家风,涵育淳朴民风,开展美好人家评选活动,超越传统五星文明户、文明家庭评选内容,呼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新内涵,让文明新风成为家家户户共同的价值追求。此外,实施文化建设双“五个一”工程,构建城市“15分钟文化圈”和农村“十里文化圈”;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挖掘乡土民俗,加快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加快丝路小镇、温泉小镇、赶海小镇等项目建设,让群众在文旅产业发展中得到实惠。

  (作者为赣榆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标签:
责编:戴凌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