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书记讲坛
回顾过去,解放思想是太仓筚路蓝缕启山林、夺取改革开放40年重大胜利的重要法宝。面向未来,解放思想也是太仓而今迈步从头越、实现“现代田园城、幸福金太仓”美好愿景的必然选择。太仓将以思想大解放为动力,对照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实施14项三年行动计划,努力在高质量建设“两地两城”上迈出新步伐。“两地”指临沪科创产业高地、临江现代物贸基地,是实现经济高质量的承载和具象。“两城”是现代田园城市样板、中德合作城市典范,体现城乡建设、生态文明、人民生活和改革开放高质量。
突出“1115”目标,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最核心的是创新驱动,最主要的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一是锁定主导产业航标。“1115”目标是立足产业基础、顺应发展潮流作出的战略选择。坚持把投资和重点项目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扎实开展项目建设深化年活动,前瞻布局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推动更多资源要素向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和物贸总部经济倾斜,形成更具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二是夯实实体经济底盘。加快两化融合步伐,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引导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推动太仓制造向太仓智造转变。深入实施“1123”行动计划,加快培育一批地标型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和科技小巨人企业。坚持以亩产、效益、能耗和环境论英雄,进一步提高经济质效。三是发动科技创新引擎。坚持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大力实施科技创新五百工程和大院大所战略,持续优化“1+X”政策体系,不断优化中科院硅酸盐所苏州研究院、西工大长三角研究院等科创载体,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提升产业技术密度与区域创新活力。
推动城市能级再提升、特色更鲜明。强化全市一盘棋、全域一体化发展理念,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加快构建城乡一体、产城融合、城在田中、园在城中的现代田园城市。一是聚力“1221”项目建设。集中力量抓好一座娄江新城,恒大、复星两个文旅项目,西工大、西交利物浦两所大学校区和西工大长三角研究院建设,以重大项目建设推动城市功能布局不断优化。抢抓全省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机遇,加紧谋划铁路、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等多种交通方式高效衔接的网络体系。研究引进一批重大功能性项目,布局建设一批接轨国际的商务商贸、公共服务、生活设施等功能配套,不断提升城市要素集聚力与对外影响力。二是聚力生态文明建设。牢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重要指示,认真履行长江保护责任,进一步筑牢长江生态安全屏障。严格落实中央环保督察组“回头看”整改任务,深入推进“263”专项行动等,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推进生态功能与城市布局有机融合,完善一心两湖三环四园城市生态体系,让绿色成为太仓最鲜明的底色。三是聚力城乡融合发展。引导各类资源要素在城乡间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突出产业兴旺,加快构建现代农业“双10”园区体系,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互联网+现代农业等新业态新模式,打响农业区域品牌。全面推进被撤并镇(管理区)整治提升工程,形成田园乡村与现代城镇各具特色、协调融合的发展格局。
加快形成全方位高层次开放新格局。实现更大发展,必须把握大势、紧盯大事。一是深度融入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突出交通互联互通,积极配合沪通铁路、苏南沿江铁路规划建设,谋划轨道交通设施的延伸衔接,加快完善对沪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以交通的突破推动产业、技术、人才向太仓配置。加快嘉昆太协同创新圈建设,扎实推进产业合作创新、协同发展,更大力度吸纳创新资源,在积极融入上海中实现互利共赢。二是做亮对德合作这一开放品牌。继续加强对德经贸合作,积极引进规模型、旗舰型德资项目,鼓励优质德企增资扩股,不断壮大德企规模。突出城市合作理念,推动太仓对德合作成为苏州乃至江苏对外开放新平台。三是深化以港强市,形成太仓区域联动的强劲支撑。深入推进市港联动,加快江海联运国际物流园等项目建设,着力把港口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用好国开区、综保区、一类口岸三大国家级平台,加强与长江沿线城市、港口合作,主动对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为区域经济发展集聚更多资源。
(作者为太仓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