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园
有句话特别发人深思:“错误是用来学习的,不是用来纠结的。”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意思是,知道错误在哪里,能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就不会“重蹈覆辙”,就会越变越聪明,直到把事干成。换句话说,“不病”无非是善于向错误学习罢了。
科技界人士问:“为了发现王子,你必须与无数只青蛙接吻。对于找到王子前那些错吻的青蛙,我们又该如何对待?”江苏《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简称“科技改革30条”,以制度创新形式回答了“吻错青蛙该如何被原谅”。即建立奖励、补偿、援助、免责、共享五方面机制,对尽到职责的科技创新过程中的偏差失误,不再作负面评价并免除相关责任或从轻减轻处罚,营造激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浓厚氛围,让科技人员有信心、有耐心、有定力地开展自主创新。这也是从制度层面激励人践行:“错误是用来学习的,不是用来纠结的。”
《后汉书》中有句话:“夫使功者,不如使过。”孟明是春秋时期秦国将领,吃了败仗自上囚车请求处罚。秦穆公以为,经大风浪才能成长,让他吸取教训再战。孟明痛改轻敌毛病,强化针对性训练,在关键性战役中获胜,秦国成为西戎霸主。可见,“使功不如使过”并非使用有功者不如使用有错者,而是要给以教训为师者干事机会,使其能从吸取教训中走向胜利。“使过”,就是向错误学习。其要义不在宽容错误,而在于把错误用起来。错误本身没有价值,对错误的思考和学习才有价值。
中复神鹰碳纤维项目荣获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其实很多人不知道,从立项到突破核心技术难题,问题和“错误”层出不穷。公司董事长张国良带领团队坚持10多年,终于在解决了无数问题后收获了创新果实。这也告诉我们,向错误学习不是容易事,谁能做到“实验虐我千万遍,我待实验如初恋”,谁才有可能把探索性错误变成创新创业财富。
近期我省出台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细绎之,这“三项机制”有个亮点:严管与厚爱相结合。既要求“当下则下”,又要求“跟踪了解”,对调整影响期满后,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突出,因工作需要且经考察符合任职条件的,可提拔任职。干不好“下”,干好再“上”,也是在激励善于向错误学习,倾力倾情投身于创新探索。“能下”不是放弃,而是“能力再塑”,关键是能因教训变得聪明起来,用新担当和新作为赢得新认可。
有位专家撰文云:收到份科研成果评审材料,其内容和结果又“圆满”又“平庸”。又有专家告诫:尽管我国科研质量呈现出快速提升态势,但“质量和数量不相匹配、原创能力不足、重大原创成果还不多”。再者,“为干事者兜底”已成共识,但依旧有人遇事习惯于“为了不出事,宁愿不干事”。诸如此类现象无不表明,不少人还没能把向错误学习当成必修课。事实最有说服力,用事实告诉人“善于向错误学习者胜”显得格外重要了。真想创新创业干事者也要少打小算盘,真正以家国情怀来定人生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