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成虎
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周成虎看来,创新不仅仅在于技术研发的前端,还在于应用,要将高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作为遥感技术专家,从2012年开始,他就身体力行,在苏州创立中国科学院苏州地理信息与文化科技产业基地,进行遥感技术应用的实践,打造亿万级新兴产业。
“过去地理信息所需要的科学和技术,今天完全不一样了。当今时代所需要的计算,是高性能环境下的空间处理与分析工具计算,但是这样的技术体系今天还没有,全世界的地理信息工作者都处于同一个起点,我们应该引领这个时代。”作为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应用专家,周成虎20多年投身遥感大数据研究,在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处理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研发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处理系统。让人拥有“火眼金睛”,也让地球更加“透明”。“比如最近发生的山东寿光水灾,我们都有监控,并迅速响应。”不仅如此,研究院自主研发的地理信息系统大数据,成果广泛应用于农业、水利、国土、智慧城市等行业和领域。
“很多时候,我们搞技术的人就是钻研技术,但是应用起来,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周成虎说,打通研究、应用、产业化的链条,这还是一条很长的路。高科技企业更有其难点,因为高科技企业的产业体系和产业链,与传统制造业完全不一样。“打个简单的比方,比如说我们过去做GPS导航,先采集数据信息,然后找制图人员把图画出来,画完以后印出来,但现在就不是了,信息采集完了电脑自动加工,直接推送给用户,以前我们搞这个地图都是专业的人做,现在每个人都在做,你每天走的导航路线,其实就是为下一个人走路做图,也就是说,高科技产业链比传统制造业大大缩短,我们应该认真梳理高科技的创新体系和产业链。”
周成虎说,创新是个长期累积的过程,最核心的是要有独立的思考,“我们这个社会应该有更加包容的氛围,鼓励大家有不同的想法,有时候创新的想法在别人看来是怪兮兮的,甚至是完全不可能成功的,但这恰恰是创新的开始。”周成虎认为,这需要我们在评价机制上做一些调整,比如说在一些科研项目上,做到预期目标成功了固然可喜,但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失败了,也不能认为毫无价值,“至少说明这条路不通,其他人就不用走了。社会有了容错机制,大家就可以去做一些没做过的事情,要鼓励冒险,而不是片面求稳。求稳,是很难出重大创新成果的。”对于江苏未来的创新发展,周成虎充满信心,江苏文化优势明显,创新实力总体很好,从全球发展趋势来看,未来江苏可以在材料科学领域、生命科学领域、信息科学领域尤其是人工智能大数据方面着重发力,为江苏未来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受访者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