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书记讲坛
我省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期,看经济增长的动力,不仅要观察旧引擎,更要关注新动能。崇川区以创新开放的思维举措提升崇川的城市能级,着力推动动力变革、效率变革、质量变革。全区地区生产总值、服务业增加值、社消零总额、进出口总额、服务业增加值GDP占比等指标连续3年蝉联南通市第一。
经济密度为抓手,提升发展能级。面对空间资源的天花板约束,崇川区选取苏州姑苏区、无锡梁溪区、宁波海曙区、佛山禅城区4个主城区对标找差,发现崇川地均GDP差距8.36%左右,人均GDP差距4.22%左右,经济、建设、人口这3项密度偏低,折射出崇川区城市定位不高、规划引领不强、政策引导不足、工作推进不力。问题就是工作导向,崇川区制定了3年行动计划,着力提高地均产出和人均产出,追求更高质量的GDP。一方面突破空间资源瓶颈,坚决淘汰低端的、能耗较大的,以及产业链比较前端的产业,另一方面提升土地资源配置效益。同时,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智能应用等,不断提升土地经济承载容量,助推一批投入产出比高、对土地空间要求小的高新产业成为崇川区经济新支柱。截至2017年,崇川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55%,位列全市第二。
配置资源为核心,提升集聚能级。资源配置功能是城市的核心功能,是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崇川区引入科技金融、知识产权、第三方服务、公共研发、人才招聘培训等平台,促进城市功能性机构高度集聚。通过设立崇海基金等产业引导基金,推动资本等科创要素自由流动。通过科技创新,打造国内领先的生物医学工程特色示范基地和智慧医疗装备产业基地,加快人才聚集。围绕“时尚文化+文化创意”,发展新兴业态,孵化出左岸意库文创街区等一批文化产业项目。当前,崇川区新兴业态占GDP比重逐年提升,新兴业态支撑力逐步转强。产业集群作为当代产业生存与发展最有效的组织形态,在集聚生产要素、优化资源配置、加快制度创新、营造产业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创新策源为动力,提升核心能级。增强城市创新策源能力,一方面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科技创新的前瞻布局,促使崇川区努力成为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产业新方向的重要策源地;另一方面要在新一轮技术革命中抢抓先机,积极开展前沿技术研究,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比如,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中远船务不断加快转型升级,多项技术稳居世界第一,抢占了高端船舶产业高地。2017年,中远川崎船舶制造智能化车间项目入围中国智能制造十大科技进展。此外,崇川区不断提高成果转化效率,中远海运川崎2万TEU级集装箱船项目,首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2万TEU级集装箱船“白羊座”“狮子座”,今年已正式交付使用。通过智能车间、智慧工厂建设,金通灵、铁人运动、通富微电等重点企业智能生产、管理已经进入行业领先水平。
营商环境为支撑,提升服务能级。优化营商环境是提升城市能级的生命线,崇川区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大力促进行政审批提速,市场主体登记领域采取全集中模式,审批时限压缩80%,审批材料压缩20%,全流程开办企业实现3个工作日完成审批。成立项目代办队伍,无偿代办项目所有行政审批事项,全力做好企业“店小二”,在全社会营造尊商、亲商、扶商、安商的良好氛围。在开办企业、跨境贸易、建筑施工、公用事业服务、法制环境建设上,减环节、减时间、减费用,实现流程再造,营造文明的国际化营商环境,促使企业投资信心大增。比如,台塑南亚集团1996年注册资金1000万美元、投资2500万美元,今年其注册资金1.7亿美元、总投资额达4.6亿美元。现在,崇川区强力打造创业导师+专业孵化+创业投资的服务模式,为创业项目和企业免费提供创业公共服务以及食堂、公寓等生活服务,保障创业人才安居乐业。
(作者为南通市政协副主席、崇川区委书记 吴 旭)